多级限位减震球钢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008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限位减震球钢支座,支座本体设置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支座本体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上座板、上平面聚四氟乙烯板、球冠、球面聚四氟乙烯板、座腔、下平面聚四氟乙烯板以及下座板,上座板与上平面聚四氟乙烯板形成上平面滑动面,下平面聚四氟乙烯板与下座板形成下平面滑动面,上、下平面滑动面的侧面分别对应设置有限位拉索;在多遇或者常遇地震情况下,支座本体的上平面滑动面发生滑动,延长结构周期并摩擦耗能,发挥减隔震作用,并依靠上层限位拉索的限位,控制支座本体的滑动位移在限定范围内;在罕遇地震情况下,为避免结构内力过大,支座本体的下平面滑动面发生滑动并摩擦耗能,进一步发挥减隔震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限位减震球钢支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级限位减震球钢支座,属于土木工程、抗震领域。
技术介绍
地震灾害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影响极大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为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工程师致力于结构的抗震设计,桥梁结构的减隔震设计是桥梁抗震设计的主要手段,而基于支座的减隔震设计也不断的得到发展与应用。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支座形式有盆式橡胶支座、球钢支座、双曲面(摩擦摆)支座、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以及板式橡胶支座。在上述常用的桥梁支座中,球钢支座与盆式橡胶支座由于竖向承载力高、支座性能稳定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支座缺乏位移约束装置,地震下容易发生落梁灾害,在地震高烈度区的应用受到制约;双曲面(摩擦摆)支座是一种减隔震支座,具有较好的自复位能力与摩擦耗能能力,但是正常运营阶段会发生抬梁现象,于结构受力不利;对于铅芯与高阻尼橡胶支座,一般用于支座竖向承载力不大需求不大的情况,在具有多频谱效应地震动中存在减隔震效率不高的问题,而且铅是一种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板式橡胶支座,在中小跨径桥梁中应用广泛,由于地震作用下支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级限位减震球钢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本体、上盖板(3)、下盖板(4)、上层限位拉索(10)、下层限位拉索(11)和拉索接头(15),所述上盖板(3)的底部形成有凹槽,所述支座本体的顶部位于凹槽内,所述支座本体的底部设置在下盖板(4)的上方,所述上盖板(3)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上固定螺栓(13);所述支座本体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上座板(1)、上平面聚四氟乙烯板(5)、球冠(6)、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座腔(8)、下平面聚四氟乙烯板(9)以及下座板(2),所述上座板(1)与上平面聚四氟乙烯板(5)形成上平面滑动面,所述下平面聚四氟乙烯板(9)与下座板(2)形成下平面滑动面,且所述上座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级限位减震球钢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本体、上盖板(3)、下盖板(4)、上层限位拉索(10)、下层限位拉索(11)和拉索接头(15),所述上盖板(3)的底部形成有凹槽,所述支座本体的顶部位于凹槽内,所述支座本体的底部设置在下盖板(4)的上方,所述上盖板(3)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上固定螺栓(13);所述支座本体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上座板(1)、上平面聚四氟乙烯板(5)、球冠(6)、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座腔(8)、下平面聚四氟乙烯板(9)以及下座板(2),所述上座板(1)与上平面聚四氟乙烯板(5)形成上平面滑动面,所述下平面聚四氟乙烯板(9)与下座板(2)形成下平面滑动面,且所述上座板(1)的顶部以及下座板(2)的底部均开设有纵向通长槽道,所述上层限位拉索(10)穿过上座板(1)顶部开设的纵向通长槽道,所述下层限位拉索(11)穿过下座板(2)底部开设的纵向通长槽道,且上层限位拉索(10)的两个端头以及下层限位拉索(11)的两个端头分别通过拉索接头(15)固定于座腔(8)上;所述下座板(2)与下盖板(4)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新志贺金海杨肖王瑞奇蒋太平袁万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同杰桥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