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匡少波专利>正文

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72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包括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上支撑座的顶部外壁和下支撑座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四个环形均匀分布的安装柱,所述上支撑座的底部外壁开有上锥面,且下支撑座的顶部外壁开有与上锥面相适配的下锥面,上锥面和下锥面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开设于下锥面顶部外壁的至少六个环形均匀分布的碟簧槽,且碟簧槽的底部内壁均设置有碟簧,碟簧的顶部外壁设置于上锥面的底部外壁,所述碟簧的侧面内壁均插接有限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防止外界的雨水滑落到减震支座的内部而造成零部件锈蚀,起到了防雨的效果,防止外界潮湿空气进入到减震支座内部,起到了防潮的效果。

A kind of combined shock absorption bearing for Highway B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
本技术涉及公路桥梁
,尤其涉及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桥梁建设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对桥梁的建造也有相应的要求,而在地质相对不够稳定的区域就需要有相应的抗震要求,为了避免地震时桥梁倒塌的发生就需要在原先的桥梁设计基础上设置减震支座。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0006832.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包括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上述专利中的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存在以下不足:该减震支座的防水性能较差,雨水容易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进入到减震支座内部而导致零部件锈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包括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上支撑座的顶部外壁和下支撑座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四个环形均匀分布的安装柱,所述上支撑座的底部外壁开有上锥面,且下支撑座的顶部外壁开有与上锥面相适配的下锥面,上锥面和下锥面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开设于下锥面顶部外壁的至少六个环形均匀分布的碟簧槽,且碟簧槽的底部内壁均设置有碟簧,碟簧的顶部外壁设置于上锥面的底部外壁。进一步的,所述碟簧的侧面内壁均插接有限位杆,且上锥面的底部外壁开有与限位杆相对应的限位杆槽,限位杆插接于限位杆槽的侧面内壁。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设置于下支撑座内部的油缸,且油缸的内部填充有液压油。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座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压杆,压杆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油缸侧面内壁的压块,压块的侧面外壁套接有密封环。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底部外壁设置于下支撑座的顶部外壁。进一步的,所述下锥面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挡圈,且上锥面的底部外壁开有与挡圈相适配的挡圈槽,挡圈滑动连接于挡圈槽的侧面内壁。进一步的,所述挡圈的侧面内壁开有干燥剂槽,且干燥剂槽的内部填充有干燥剂,干燥剂槽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挡板的侧面内壁开有透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下锥面,在下支撑座的顶部设置下锥面,继而能防止外界的雨水滑落到减震支座的内部而造成零部件锈蚀,起到了防雨的效果。2、通过设置挡圈,在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之间设置挡圈,挡圈能使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之间保持密封,继而防止外界潮湿空气进入到减震支座内部,起到了防潮的效果。3、通过设置干燥剂,在挡圈的内部设置干燥剂,干燥剂能吸附减震支座内部的潮湿空气,能进一步起到防潮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的下支撑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的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的挡圈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支撑座、2-弹簧、3-压杆、4-上锥面、5-安装柱、6-限位杆、7-碟簧、8-下锥面、9-密封环、10-压块、11-液压油、12-油缸、13-下支撑座、14-挡圈、15-挡圈槽、16-限位杆槽、17-支撑板、18-碟簧槽、19-压杆槽、20-干燥剂、21-透气孔、22-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包括上支撑座1和下支撑座13,上支撑座1的顶部外壁和下支撑座13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四个环形均匀分布的安装柱5,上支撑座1的底部外壁开有上锥面4,且下支撑座13的顶部外壁开有与上锥面4相适配的下锥面8,上锥面4和下锥面8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本技术中,减震机构包括开设于下锥面8顶部外壁的至少六个环形均匀分布的碟簧槽18,且碟簧槽18的底部内壁均焊接有碟簧7,碟簧7的顶部外壁焊接于上锥面4的底部外壁。其中,碟簧7的侧面内壁均插接有限位杆6,且上锥面4的底部外壁开有与限位杆6相对应的限位杆槽16,限位杆6插接于限位杆槽16的侧面内壁。其中,减震机构还包括焊接于下支撑座13内部的油缸12,且油缸12的内部填充有液压油11。其中,上支撑座1的底部外壁焊接有支撑板17,且支撑板17的底部外壁焊接有压杆3,压杆3的底部外壁焊接有滑动连接于油缸12侧面内壁的压块10,压块10的侧面外壁套接有密封环9。其中,支撑板17的底部外壁焊接有弹簧2,且弹簧2的底部外壁焊接于下支撑座13的顶部外壁。其中,下锥面8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挡圈14,且上锥面4的底部外壁开有与挡圈14相适配的挡圈槽15,挡圈14滑动连接于挡圈槽15的侧面内壁。工作原理:通过安装柱5将该减震支座安装在桥墩和桥梁之间,碟簧7、弹簧2和液压油11能起到三重减震的效果,进而对桥梁进行减震,下锥面8能防止外界雨水进入到减震支座的内部,起到防雨效果,挡圈14能防止外界潮湿空气进入到减震支座内部,起到了防潮的效果。实施例2:参照图1,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与实施例1相比,为进一步提高防潮效果,挡圈14的侧面内壁开有干燥剂槽,且干燥剂槽的内部填充有干燥剂20,干燥剂槽的一侧设置有挡板22,挡板22的侧面内壁开有透气孔21。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比,干燥剂20能吸附减震支座内部空气中的水分,进一步提高防潮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包括上支撑座(1)和下支撑座(13),上支撑座(1)的顶部外壁和下支撑座(13)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四个环形均匀分布的安装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座(1)的底部外壁开有上锥面(4),且下支撑座(13)的顶部外壁开有与上锥面(4)相适配的下锥面(8),上锥面(4)和下锥面(8)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包括上支撑座(1)和下支撑座(13),上支撑座(1)的顶部外壁和下支撑座(13)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四个环形均匀分布的安装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座(1)的底部外壁开有上锥面(4),且下支撑座(13)的顶部外壁开有与上锥面(4)相适配的下锥面(8),上锥面(4)和下锥面(8)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开设于下锥面(8)顶部外壁的至少六个环形均匀分布的碟簧槽(18),且碟簧槽(18)的底部内壁均设置有碟簧(7),碟簧(7)的顶部外壁设置于上锥面(4)的底部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7)的侧面内壁均插接有限位杆(6),且上锥面(4)的底部外壁开有与限位杆(6)相对应的限位杆槽(16),限位杆(6)插接于限位杆槽(16)的侧面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设置于下支撑座(13)内部的油缸(12),且油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少波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匡少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