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线圈加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91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应线圈加热炉,包括支架(1),在支架(1)上设有至少一组加热保温模组,所述加热保温模组包括加热箱体(2)和保温箱体(3),加热箱体(2)在前,保温箱体(3)在后,在加热箱体(2)内开设有若干第一穿线孔(4),在保温箱体(3)内开设有与第一穿线孔(4)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第二穿线孔(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单丝加热,且加热保温模组中加热箱体仅用于加热,保温箱体仅用于保温,在保持较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大大的降低了能耗。

Induction coil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应线圈加热炉
本技术涉及钢丝加热
,尤其是涉及一种感应线圈加热炉。
技术介绍
感应加热炉是加热炉的一种,这种涡流同样具有中频电流的一些性质,即,金属自身的自由电子在有电阻的金属体里流动要产生热量。现有的用于胎圈钢丝回火加热的感应加热炉在使用过程中,整个加热炉始终处于高温加热状态,能耗较大。如申请号为201811062513.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铅胎圈钢丝回火加热装置,包含炉箱,所述炉箱的上部沿钢丝前进方向设有多个A型加热炉和多个B型加热炉,所述A型加热炉和B型加热炉间隔设置;所述A型加热炉和B型加热炉的进口处分别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加热通道和保温通道;A型加热炉内的加热通道对应相邻的B型加热炉内的保温通道;上述A型加热炉内的保温通道对应相邻的B型加热炉内的加热通道。该装置虽然采用单丝单控模式,对钢丝分段加热,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由于A型加热炉和B型加热炉都要始终处于加热状态,所以能耗较大,而且为了对每根钢丝都单独设置一个加热通道,导致加热炉的结构过于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目前胎圈钢丝的感应加热炉能耗大,且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感应线圈加热炉,包括支架1,在支架1上设有至少一组加热保温模组,所述加热保温模组包括加热箱体2和保温箱体3,加热箱体2在前,保温箱体3在后,在加热箱体2内开设有若干第一穿线孔4,在保温箱体3内开设有与第一穿线孔4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第二穿线孔5。本技术感应线圈加热炉,若干第一穿线孔4和第二穿线孔5在同一平面上,且其中任意一个第一穿线孔4和与其对应的第二穿线孔4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本技术感应线圈加热炉,加热保温模组设有至少两组,加热箱体与保温箱体间隔设置,相邻的箱体可以不接触,以便于穿线。加热箱体和保温箱体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上;也可以通过在箱体底部和对应支架位置开设螺纹孔,再拧入螺栓锁紧;具体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设置。当箱体可拆卸连接在支架上时,可通过拆装箱体来实现加热次数的调节,针对不同的加热要求,通过拆装保温加热模组即可实现。本技术感应线圈加热炉,所述保温箱体3包括内芯6,第二穿线孔5贯穿内芯6,在内芯6外包裹有一层保温棉7,在保温棉7外浇铸有铝酸盐水泥层8,采用该结构的保温箱体之后,无需全程加热,大大的降低了能耗,且经加热后的钢丝各项性能均较好。本技术感应线圈加热炉,内芯6由刚玉制成,保温棉7为陶瓷纤维棉。本技术感应线圈加热炉,所述加热箱体2内设有环形的感应线圈9,第一穿线孔从环内穿过,所述感应线圈9由方形铜管卷绕而成,在感应线圈9的两端均连有一冷却水接头92,一端进水,另一端出水,冷却水接头92的一端开设方孔94,另一端开设用于外接冷却水的螺纹孔95,且两孔连通,感应线圈9的端部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方孔94内,在其中一个冷却水接头内通入冷却水之后,冷却水进入到感应线圈内,流过整个感应线圈后从另一个冷却水接头流出,在感应线圈9的两端还分别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用于给感应线圈通电的接电铜接头93,具体接电方式根据现有的感应线圈方式连接即可。本技术感应线圈加热炉,在支架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分线辊10,两个分线辊分别位于最前加热箱体2的前方以及最后保温箱体3的后方,分线辊10上开设有若干分线槽,多根钢丝经前方的分线槽分开之后一一对应穿入第一个加热箱体的第一穿线孔,再穿入保温箱体内对应的第二穿线孔,直至从最后一个保温箱体的第二穿线孔穿出之后,在后方的分线槽处继续一一分开,分线辊的设计使钢丝在整个加热的过程中保持井然有序,不会凌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单丝加热,且加热保温模组中加热箱体仅用于加热,保温箱体仅用于保温,在保持较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大大的降低了能耗。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局部A的示意图;图3是保温箱体的示意图;图4是加热箱体的示意图;图5是冷却水接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的感应线圈加热炉,包括支架1,在支架1上设有至少一组加热保温模组,最好为两组以上,所述加热保温模组包括加热箱体2和保温箱体3,加热箱体2在前,保温箱体3在后,在加热箱体2内开设有若干第一穿线孔4,在保温箱体3内开设有与第一穿线孔4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第二穿线孔5,若干第一穿线孔4和第二穿线孔5在同一平面上,且其中任意一个第一穿线孔4和与其对应的第二穿线孔4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加热箱体与保温箱体间隔设置,相邻的箱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不接触时便于穿线。加热箱体和保温箱体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上;也可以通过在箱体底部和对应支架位置开设螺纹孔,再拧入螺栓锁紧;具体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设置。当箱体可拆卸连接在支架上时,可通过拆装箱体来实现加热次数的调节,针对不同的加热要求,通过拆装保温加热模组即可实现。在支架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分线辊10,两个分线辊分别位于最前加热箱体2的前方以及最后保温箱体3的后方,分线辊10上开设有若干分线槽,多根钢丝经前方的分线槽分开之后一一对应穿入第一个加热箱体的第一穿线孔,再穿入保温箱体内对应的第二穿线孔,直至从最后一个保温箱体的第二穿线孔穿出之后,在后方的分线槽处继续一一分开,分线辊的设计使钢丝在整个加热的过程中保持井然有序,不会凌乱。所述保温箱体3包括刚玉内芯6,第二穿线孔5贯穿内芯6,在内芯6外包裹有一层陶瓷纤维保温棉7,在保温棉7外浇铸有铝酸盐水泥层8,该结构保温效果好,而且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够始终保持较好的保温效果。采用该结构的保温箱体之后,无需全程加热,大大的降低了能耗,且经加热后的钢丝各项性能均较好。所述加热箱体2内设有环形的感应线圈9,第一穿线孔从环内穿过,所述感应线圈9由方形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线圈加热炉,包括支架(1),其特征是:在支架(1)上设有至少一组加热保温模组,所述加热保温模组包括加热箱体(2)和保温箱体(3),加热箱体(2)在前,保温箱体(3)在后,在加热箱体(2)内开设有若干第一穿线孔(4),在保温箱体(3)内开设有与第一穿线孔(4)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第二穿线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线圈加热炉,包括支架(1),其特征是:在支架(1)上设有至少一组加热保温模组,所述加热保温模组包括加热箱体(2)和保温箱体(3),加热箱体(2)在前,保温箱体(3)在后,在加热箱体(2)内开设有若干第一穿线孔(4),在保温箱体(3)内开设有与第一穿线孔(4)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第二穿线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加热炉,其特征是:若干第一穿线孔(4)和第二穿线孔(5)在同一平面上,且其中任意一个第一穿线孔(4)和与其对应的第二穿线孔(4)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加热炉,其特征是:加热保温模组设有至少两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加热炉,其特征是:所述保温箱体(3)包括内芯(6),第二穿线孔(5)贯穿内芯(6),在内芯(6)外包裹有一层保温棉(7),在保温棉(7)外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珂邵烙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欧姆圣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