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453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包括燃油舱和设置于所述燃油舱上方的透气管;还包括防飞溅壳体,其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其壳壁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防飞溅壳体固定于所述燃油舱内、并位于所述透气管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安装制作方便,成本低,可以有效防止燃油舱内的燃油直接冲击进入透气管内并从透气管内溢出。防飞溅壳体固定于燃油舱内、并位于透气管下端,防飞溅壳体的开口与透气管下端开口相对应;当燃油舱内的燃油晃动时,燃油会通过通孔进入到防飞溅壳体内,然后再进入到透气管内;防飞溅壳体可以大大减小燃油的进入透气管内的冲击力,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燃油从透气管内溢出。

A splash proof structure of vent pipe in marine fuel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
本技术涉及船用燃油舱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
技术介绍
在航运过程中,船舶的货舱区域油舱透气管溢油事故,造成很多燃油溢流到主甲板,不但造成了燃油的浪费而且也污染了环境。由于以前船舶没有防溢流装置,分析产生溢油的原因:原来是船舶在航行时,由于海上存在着风浪,因此船舶必定有纵摇和横摇,而同时此燃油储存舱的顶部就是主甲板,根据此种船型,透气管只能安装在主甲板上,如果船舶出现纵摇和横摇,必定造成舱内的油出现震荡通过透气管溢油到主甲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以防止船用燃油舱内的油从透气管内溢出。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包括燃油舱和设置于所述燃油舱上方的透气管;还包括防飞溅壳体,其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其壳壁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防飞溅壳体固定于所述燃油舱内、并位于所述透气管下端。优选的,所述防飞溅壳体通过焊接工艺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防飞溅壳体包括矩形底板,所述底板的四边分别垂直设有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上分别设有多个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0-50mm,相邻两所述通孔的间距为60-80mm。优选的,所述透气管外侧套设有挡油壳,所述挡油壳的底部焊接于所述燃油舱上,所述挡油壳的底部设有放泄螺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包括燃油舱和设置于所述燃油舱上方的透气管;还包括防飞溅壳体,其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其壳壁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防飞溅壳体固定于所述燃油舱内、并位于所述透气管下端。本技术的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安装制作方便,成本低,可以有效防止燃油舱内的燃油直接冲击进入透气管内并从透气管内溢出。防飞溅壳体固定于燃油舱内、并位于透气管下端,防飞溅壳体的开口与透气管下端开口相对应;当燃油舱内的燃油晃动时,燃油会通过通孔进入到防飞溅壳体内,然后再进入到透气管内;防飞溅壳体可以大大减小燃油的进入透气管内的冲击力,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燃油从透气管内溢出。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上,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的防飞溅壳体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的侧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包括燃油舱11和设置于燃油舱11上方的透气管12;还包括防飞溅壳体20,其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其壳壁上设有多个通孔23;防飞溅壳体20固定于燃油舱11内、并位于透气管12下端。本实施例的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安装制作方便,成本低,可以有效防止燃油舱11内的燃油直接冲击进入透气管12内并从透气管12内溢出。防飞溅壳体20固定于燃油舱11内、并位于透气管12下端,防飞溅壳体20的开口与透气管12下端开口相对应;当燃油舱11内的燃油晃动时,燃油会通过通孔23进入到防飞溅壳体20内,然后再进入到透气管12内;防飞溅壳体20可以大大减小燃油的进入透气管12内的冲击力,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燃油从透气管12内溢出。防飞溅壳体20通过焊接工艺一体成型。防飞溅壳体20包括矩形底板21,底板21的四边分别垂直焊接有侧板22,相邻两个侧板22之间相焊接。底板21和侧板22上分别设有多个通孔23,通孔23的孔径为30-50mm,优选为40mm;相邻两个通孔23的间距为60-80mm,优选为70mm;从而可以使得燃油受力均匀,最大程度的减少燃油的冲击力,起到最好的防止燃油从透气管12内溢出的效果。透气管12外侧套设有挡油壳13,挡油壳13为封闭壳体。挡油壳13的底部焊接于燃油舱11上,挡油壳13的底部设有放泄螺塞14。从透气管12内溢出的燃油可以进入到挡油壳13内,打开放泄螺塞14可以对挡油壳13内的燃油进行收集处理。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下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下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包括燃油舱和设置于所述燃油舱上方的透气管;其/n特征在于,还包括/n防飞溅壳体,其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其壳壁上设有多个通孔;/n所述防飞溅壳体固定于所述燃油舱内、并位于所述透气管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包括燃油舱和设置于所述燃油舱上方的透气管;其
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飞溅壳体,其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其壳壁上设有多个通孔;
所述防飞溅壳体固定于所述燃油舱内、并位于所述透气管下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燃油舱透气管防飞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飞溅壳体通过焊接工艺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其臻曹丽萍胡月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