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能转化充电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433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氢能转化充电集装箱,包括箱体、氢气瓶装系统、氢能转化系统和冷却系统,氢能转化系统设置在箱体的一侧,氢气瓶装系统和冷却系统并排后设置在另一侧;氢气瓶装系统包括串联的氢气瓶,箱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氢气瓶接通的充气口,与氢气瓶装系统挨着的箱体的两个侧壁上设有通风百叶;氢能转化系统包括电性连接的氢能转化装置、两组蓄电池、两个控制柜和两个电能输出柜,氢能转化装置设置在蓄电池的一侧,控制柜和电能输出柜设置在箱体的侧壁上,在控制柜和电能输出柜的外侧设有上翻门;氢气瓶与氢能转化装置连接;冷却系统为水冷风机,其水箱设置在箱体上平面上。该充电集装箱的能量转化效率高,运输过程中稳定性和减震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能转化充电集装箱
本技术属于集装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能转化充电集装箱。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充电站均建立在地面上,一旦建成,便不能移动,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都很高,不方便工作人员管理,为此,技术人员研制出了充电集装箱。传统的充电集装箱通常包括箱体、充电架和充电机,充电架和充电机均设置于箱体内,充电架用于放置电池并具有与电池电连接的触点,充电机与充电架上的触点电连接,以对充电架上的电池充电。但是,现有的充电集装箱的稳定性和减震效果差,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其能量转换效率不是很高。另外,现有的充电集装箱的冷却系统不完善,在充电过程中活能量转化过程中不能对集装箱进行很好的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充电集装箱的稳定性和减震效果差、能量转换效率不高、冷却系统不完善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氢能转化充电集装箱,该充电集装箱采用氢气进行能量转化,转化效率高,运输过程中稳定性和减震效果好,且通风冷却效果好,尤其适合野外快速充电。技术方案:一种氢能转化充电集装箱,包括箱体、氢气瓶装系统、氢能转化系统和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能转化充电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氢气瓶装系统(2)、氢能转化系统(3)和冷却系统(4),氢能转化系统(3)设置在箱体(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氢气瓶装系统(2)和冷却系统(4)在箱体(1)的宽度方向上并排后设置在箱体(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氢气瓶装系统(2)包括数个串联的氢气瓶(21),与氢气瓶装系统(2)挨着的箱体(1)的侧壁外表面上设有充气口(22),充气口(22)与氢气瓶(21)接通,与氢气瓶装系统(2)挨着的箱体(1)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通风百叶(5);所述氢能转化系统(3)包括电性连接的氢能转化装置(31)、两组蓄电池(32)、两个控制柜(33)和两个电能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能转化充电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氢气瓶装系统(2)、氢能转化系统(3)和冷却系统(4),氢能转化系统(3)设置在箱体(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氢气瓶装系统(2)和冷却系统(4)在箱体(1)的宽度方向上并排后设置在箱体(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氢气瓶装系统(2)包括数个串联的氢气瓶(21),与氢气瓶装系统(2)挨着的箱体(1)的侧壁外表面上设有充气口(22),充气口(22)与氢气瓶(21)接通,与氢气瓶装系统(2)挨着的箱体(1)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通风百叶(5);所述氢能转化系统(3)包括电性连接的氢能转化装置(31)、两组蓄电池(32)、两个控制柜(33)和两个电能输出柜(34),两组蓄电池(32)并排设置在箱体(1)内,氢能转化装置(31)设置在蓄电池(32)远离氢气瓶装系统(2)的一侧,两个控制柜(33)横向并排设置,两个电能输出柜(34)横向并排设置,控制柜(33)和电能输出柜(34)竖直并排设置在箱体(1)的长度方向的侧壁外表面上,在两个控制柜(33)和两个电能输出柜(34)的外侧均设有上翻门(6),蓄电池(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辉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海星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