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无风扇车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6403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用无风扇车载系统,包括车载系统主体、拆卸机构与防护机构,所述车载系统主体包括保护壳、散热片以及通风框,所述拆卸机构包括连接块,所述通风框前表面底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块位于安装槽内部,所述连接块一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位于安装槽一端,所述连接块前表面设置有移动杆,所述安装槽一侧开设有滑槽A,所述移动杆位于滑槽A内部,所述移动杆另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通风框前表面,所述连接块底端设置有限制杆,所述安装槽底端开设有滑槽B;通过在通风框前表面加装滑块,提高了车载系统主体散热性能,通过在保护壳后表面加装防护盖,提高了车载系统主体的使用寿命。

A fanless vehicle system for rail trans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用无风扇车载系统
本技术属于车载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无风扇车载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各国轨道交通飞速的发展,特别是中国,轨道交通日新月异、跳跃式的发展。轨道交通因它的独特性、运力大、快速、经济、安全等因素,成为现在城市的人们首选出行方式,城市内部出行是地铁,长途出行是高铁,目前轨道交通工具中大量使用无风扇车载系统,来提升轨道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能,然而市面上各种车载系统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015354U的技术所公开的双制式融合的轨道交通车载控制系统,其虽然降低了车载系统受内外部因素影响的概率,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但是并未解决现有车载系统中通风框难以拆卸,导致通风框内侧灰尘难以清理,降低了车载系统散热性能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轨道交通用无风扇车载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无风扇车载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车载系统中通风框难以拆卸,导致通风框内侧灰尘难以清理,降低了车载系统散热性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用无风扇车载系统,包括车载系统主体、拆卸机构与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系统主体包括保护壳(1)、散热片(2)以及通风框(6),所述拆卸机构包括连接块(12),所述通风框(6)前表面底端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连接块(12)位于安装槽(13)内部,所述连接块(12)一端设置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另一端位于安装槽(13)一端,所述连接块(12)前表面设置有移动杆(15),所述安装槽(13)一侧开设有滑槽A(14),所述移动杆(15)位于滑槽A(14)内部,所述移动杆(15)另一端设置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位于通风框(6)前表面,所述连接块(12)底端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用无风扇车载系统,包括车载系统主体、拆卸机构与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系统主体包括保护壳(1)、散热片(2)以及通风框(6),所述拆卸机构包括连接块(12),所述通风框(6)前表面底端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连接块(12)位于安装槽(13)内部,所述连接块(12)一端设置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另一端位于安装槽(13)一端,所述连接块(12)前表面设置有移动杆(15),所述安装槽(13)一侧开设有滑槽A(14),所述移动杆(15)位于滑槽A(14)内部,所述移动杆(15)另一端设置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位于通风框(6)前表面,所述连接块(12)底端设置有限制杆(9),所述安装槽(13)底端开设有滑槽B(16),所述保护壳(1)前表面底端一侧开设有进入槽(17),所述进入槽(17)一端开设有固定槽(18),所述限制杆(9)均贯穿滑槽B(16)以及进入槽(17),所述限制杆(9)底端一侧位于固定槽(18)内部,所述通风框(6)顶端两侧均设置有扭力簧(7)以及转轴(8),所述转轴(8)均贯穿于保护壳(1)、扭力簧(7)以及通风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无风扇车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框(5),所述防护框(5)位于保护壳(1)前表面内部,所述防护框(5)位于通风框(6)顶端,所述防护框(5)前表面内部设置有防护盖(3),所述防护盖(3)前表面设置有把手(4),所述防护盖(3)后表面设置有密封塞(19)。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强
申请(专利权)人:超恩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