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车站站台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402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铁车站站台门,多扇滑动门体连续布置在高铁车站站台板边缘,垂直立于门槛之上,滑动门体下端和上端分别插入门槛导槽和顶箱横梁的导轨内。相邻两扇滑动门体前后错开布置,形成前后错开的两排滑动门体。驱动电机引出的齿形带分别带动两排滑动门体沿门槛导槽和顶箱的导轨槽纵向移动。中央控制器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将控制命令发送给门机控制器和门体控制器,实现滑动门体移动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高铁车站站台门,门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滑动门体的移动实现站台门的开启和关闭,有效的解决了高铁车门数量、位置不统一问题导致的站台滑动门与列车门无法对应的问题。

Platform door of high speed railway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铁车站站台门
本技术涉及高速铁路站台设施,特别是涉及高速铁路车站站台门。
技术介绍
站台门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用于隔绝地铁站台、隧道空间并保护乘客安全的装置它设置在站台边缘,将列车与站台隔离,在列车到达和出发时可自动开启和关闭,设置站台门能够极大地提升候车乘客的安全性,现普遍应用于地铁车站,高速铁路应用相对较少。国外情况以日本新干线为例,其运营初期未加装站台门等防护设施,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目前部分车站已加装站台防护设施,其防护设施包括站台门、站台栅栏、栏杆等。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技术日臻成熟。高速铁路行车密度大,停站时间短,最初的站厅候车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要提前释放乘客至站台进行候车,列车进、出站以及过站(不停站)列车高速经过车站等因素必将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对站台的旅客及工作人员安全构成威胁。候车模式的转变必然导致站台候车的安全问题,需要设置防护设施来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目前高速铁路已有实施或计划实施的站台门项目,高速铁路设置站台门的需求强烈,而当前高铁站台门的应用技术尚不成熟,由于缺少相关的产品,站台门多采用地铁站台门结构型式。高速铁路与地铁系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运营模式、车辆型式等,由于停站列车车型和编组数不同,车门数量、位置难以统一,使得传统站台门滑动门与列车车门难以实现地铁模式中的一一对应布置,导致地铁站台门采用的门体结构型式不能照搬安装于高速铁路。对于目前高铁建设项目采用的站台门退台安装方式(即站台门与站台边缘保持一定距离进行安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但同时会带来车站规模增加、车站投资大幅增加,乘客上下车繁琐等问题。因此,如何解决高铁列车车门数量、位置不统一问题导致的站台门滑动门与列车门无法对应的问题,保证候车乘客顺利上、下车,是近年来高速铁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铁车站的站台门,采用多扇连续布置的滑动门体,并结合驱动装置、监控系统,通过对不同滑动门体选择性的移动,来实现站台门的开启和关闭,可有效解决高铁多车型列车混跑,站台停靠列车车门位置、数量不统一导致的站台门滑动门与列车门无法对应的问题。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高铁车站站台门,包括门体结构、驱动装置、监控系统和电源系统。所述门体结构包括滑动门体、门槛、顶箱、顶部悬挂件。所述滑动门体为多扇,多扇滑动门体连续布置在高铁车站站台板边缘,垂直立于门槛之上,滑动门体下端和上端分别插入门槛和顶箱内。每10扇滑动门体构成一个滑动门单元,每个滑动门单元对应2个车门,整侧站台门由多个滑动门单元构成。滑动门体下端和上端分别插入门槛和顶箱内。所述门槛安装于站台板上沿整侧站台布置,门槛上纵向设置两个导槽;滑动门体下端部安装导靴,底部导靴嵌入门槛的导槽内,滑动门体沿导槽纵向移动。所述顶箱为长方形箱体结构,顶箱的长度与整侧站台门等长,顶箱通过多个顶部悬挂件固定在混凝土梁上。所述顶部悬挂件为多个,等距离安装于站台上方的混凝土梁上,用以固定站台门顶箱。悬挂件上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混凝土梁上,下部连接顶箱的横梁。所述顶箱内设置横梁和导轨、齿形带导向轮。所述横梁纵向设置在顶箱内的顶部,横梁与顶部悬挂件相连,用于支撑顶箱。横梁中部设置凹槽,滑动门体上端的门体导向轮插入横梁中部的凹槽内。横梁中部设置两个凹槽,分别与门槛上纵向设置的两个导槽上下对应。所述导轨设置于顶箱内横梁的下方,导轨与横梁平行,两条导轨分别由固定悬挂于横梁两侧的导轨托梁支撑。导轨托梁沿横梁的延伸纵向等间距布置。导轨为槽型结构,滑动门体上部的滚轮置于导轨中。所述齿形带导向轮沿顶箱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齿形带导向轮通过螺栓安装于顶箱两侧,分前后两排布置,前排齿形带导向轮安装于顶箱外侧,后排齿形带导向轮安装于顶箱内侧;齿形带导向轮为齿轮型结构,分别与上部齿形带和下部齿形带啮合。所述滑动门体为多扇,为门框固定的玻璃门,垂直立于门槛之上,连续布置在站台板边缘的滑动门体形成一道防护屏障。所述滑动门体上部置于顶箱内,滑动门体上端安装门体导向轮,向下依次安装滚轮、上部滑动门体吸合件、下部滑动门体吸合件,滑动门体下端部安装导靴。门体导向轮插入横梁中部的凹槽内,滑动门体的滚轮悬挂于顶箱的导轨上,滚轮可沿导轨槽平行于轨道方向纵向移动。滑动门体下端部的导靴插入门槛上纵向设置的导槽内。所述滑动门体连续布置在站台板边缘,其相邻的两扇前后错开设置,形成前后错开的两排滑动门体。即前扇滑动门体,上端部的门体导向轮插入横梁外侧凹槽内,滚轮悬挂于外侧导轨上,底部导靴嵌入门槛的外侧导槽内,前扇滑动门体沿外侧导槽纵向移动;后扇滑动门体,上端部的门体导向轮插入横梁内侧凹槽内,滚轮悬挂于内侧导轨上,底部导靴嵌入门槛的内侧导槽内,滑动门体沿内侧导槽纵向移动。所述滑动门体上端部安装上部滑动门体吸合件、下部滑动门体吸合件。上部滑动门体吸合件和下部滑动门体吸合件吸合着传动装置齿形带上的上部齿形带吸合件和下部齿形带吸合件,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的齿形带带动滑动门体沿门槛导槽和顶箱的导轨槽纵向移动。所述滑动门体相邻两扇前后错开设置,使滑动门体形成前后两排。站台门关闭时,滑动门体依次布置,形成一道封闭的屏障;站台门开启时,与列车车门位置对应的相邻2扇滑动门体向相反方向移动,形成供乘客上下车的通道。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门体结构的顶箱内,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装置。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顶箱内滑动门单元的两端,每个滑动门单元的两端各设置两台驱动电机,每端的两台驱动电机前后设置。所述传动装置为从驱动电机引出的齿形带,齿形带可与滑动门体吸合,带动滑动门体运动。每个滑动门单元设置两套齿形带,分别连接滑动门单元两端的各一台驱动电机。两套齿形带前后平行设置,分别与前后错开设置的两排滑动门体对应。所述齿形带跨在顶箱内设置的齿形带导向轮上。所述齿形带上设置上部和下部齿形带吸合件,齿形带吸合件数量与滑动门体吸合件数量一致,沿顶箱纵向与滑动门体吸合件上下一一对应。齿形带吸合件可与滑动门体的滑动门体吸合件吸合,实现齿形带与滑动门体的结合和分离。两套齿形带分别带动前后两侧的滑动门体运动。所述监控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门机控制器、门体控制器、车辆位置识别装置、监视主机、车门位置显示屏,实现站台门多级开关门控制和状态监视。所述中央控制器设置在站台门设备室内,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将控制命令发送给门机控制器和门体控制器。所述门机控制器设置在顶箱内,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动和停止,并调整驱动电机的速度。所述门体控制器包括门体控制单元,安装于顶箱内,与滑动门体的上部滑动门体吸合件、下部滑动门体吸合件以及齿形带的上部齿形带吸合件、下部齿形带吸合件连接,控制齿形带吸合件与滑动门体吸合件的吸合和分离,以控制滑动门体与齿形带的结合与分离,实现滑动门移动控制。每个滑动门单元设置一个门体控制器,可控制10扇滑动门体上的滑动门体吸合件分别与齿形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铁车站站台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结构、驱动装置、监控系统、电源系统;/n所述门体结构包括滑动门体、门槛、顶箱、顶部悬挂件,多扇滑动门体连续布置在高铁车站站台板边缘,垂直立于门槛之上,滑动门体下端和上端分别插入门槛和顶箱内;门槛安装于站台板上并沿整侧站台布置,门槛上纵向设置两个导槽;顶箱为长方形箱体结构,顶箱的长度与整侧站台门等长,顶箱通过多个顶部悬挂件固定在混凝土梁上,顶箱内设置横梁和导轨、齿形带导向轮;顶部悬挂件等距离安装于站台上方的混凝土梁上,顶部悬挂件的下部连接顶箱的横梁;/n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门体结构的顶箱内,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为从驱动电机引出的齿形带,齿形带可与滑动门体吸合,带动滑动门体运动;/n所述监控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门机控制器、门体控制器、车辆位置识别装置、监视主机、车门位置显示屏,实现站台门多级开关门控制和状态监视;电源系统设置在站台门设备室内,包括驱动电源、控制电源和蓄电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铁车站站台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结构、驱动装置、监控系统、电源系统;
所述门体结构包括滑动门体、门槛、顶箱、顶部悬挂件,多扇滑动门体连续布置在高铁车站站台板边缘,垂直立于门槛之上,滑动门体下端和上端分别插入门槛和顶箱内;门槛安装于站台板上并沿整侧站台布置,门槛上纵向设置两个导槽;顶箱为长方形箱体结构,顶箱的长度与整侧站台门等长,顶箱通过多个顶部悬挂件固定在混凝土梁上,顶箱内设置横梁和导轨、齿形带导向轮;顶部悬挂件等距离安装于站台上方的混凝土梁上,顶部悬挂件的下部连接顶箱的横梁;
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门体结构的顶箱内,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为从驱动电机引出的齿形带,齿形带可与滑动门体吸合,带动滑动门体运动;
所述监控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门机控制器、门体控制器、车辆位置识别装置、监视主机、车门位置显示屏,实现站台门多级开关门控制和状态监视;电源系统设置在站台门设备室内,包括驱动电源、控制电源和蓄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车站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体为沿站台侧布置多扇滑动门体,每10扇滑动门体构成一个滑动门单元,整侧站台门由多个滑动门单元构成;相邻两扇滑动门体前后错开布置,形成前后错开的两排滑动门体;
所述滑动门体上端部安装上部滑动门体吸合件、下部滑动门体吸合件;上部滑动门体吸合件和下部滑动门体吸合件吸合着传动装置齿形带上的上部齿形带吸合件和下部齿形带吸合件,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的齿形带带动滑动门体沿门槛导槽和顶箱的导轨槽纵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车站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体下端部安装导靴,底部导靴嵌入门槛的导槽内,滑动门体沿导槽纵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铁车站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体上端安装门体导向轮,向下依次安装滚轮、上部滑动门体吸合件、下部滑动门体吸合件,滑动门体的滚轮悬挂于顶箱的导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车站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箱内的横梁纵向设置在顶箱内的顶部,横梁中部设置凹槽,滑动门体上端的门体导向轮插入横梁中部的凹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亮刘长和刘红娇陈立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