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座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39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改良的座椅结构,其本体是设有一椅架,该椅架是包括一基座、一座框及一背框;该本体在椅架两侧外分别设有一支架,该支架上设有一扶手;该支架下方设置一结合机构,该结合机构内是设有一夹持面,该夹持面两侧各形成一定位槽,该定位槽可用以定位支架与椅架在结合机构内;藉由上述结构,可改善习用座椅的扶手支架组装步骤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的缺失,且利用椅架与外侧支架的结构特性,对向上堆栈的椅子产生定位作用,故能够更平稳、安全的垂直叠置座椅。(*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座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以结合机构牢 固扶手,并且能稳当叠置的座椅结构。。
技术介绍
唐代之前,中国人主要席地而坐,没有坐椅子的习惯。史料显示,到了 唐代逐渐开始使用椅子,盛唐后,椅子日益流行,最迟在宋初已经相当普 遍。随着坐姿由低向高发展的趋势,连带引起很多其它方面的变化,如改用椅子以后,窗户的位置及屏风与屋顶的高低也相应改变;饮食习惯与衣着也 跟随着家具改变,甚至人的心理状态可能也受到影响。在此转变过程中,椅 子的问世是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见椅子除了提供落坐的实用效果夕卜,对 各层面的演进亦有不小的影响力。现代对椅子的使用已经极为普遍,椅子的制造技术也趋于多元化,有针 对人体结构需求设计者,如人体工学椅、按摩椅;有针对实用需求设计者,如 计算机椅、折叠躺椅、或可叠置座椅等,而可叠置座椅更常被用于礼堂、会 议厅、空地等大型集会场所供大群人就坐之用,待使用完毕则可上下堆栈 放置以便利储藏收存,这种座椅实用性及收纳性倶佳,故被广泛设计制造出 多种形式,其中如中国台湾技术专利证号第160984号"座椅的椅脚组 成",便是利用椅脚撑地端设置的凸型脚垫去卡抵椅脚上凹设的抵着段,以 求座椅上下堆栈时能够平稳安置而不会倾倒,然而,当该脚垫长期与地面 摩擦造成结构的磨损,最终将失去与抵着段卡抵力道,导致座椅向上叠置 时不再能保持平稳的堆栈状态转而易于倾倒,且该脚垫与抵着段的卡抵结 构仅能避免座椅不至于往前或后方倾倒,对于座椅两侧并没有给予一稳定 堆栈的结构,故座椅容易在堆栈至一定高度时失去结构重心而往左或右方 倾斜倒落,因而可能压伤旁人或压损座椅周边放置的对象;此外,该座椅的扶手支架一端先以螺固件锁于靠背,另 一端则设置一个 凹形的承置部,该承置部嵌卡于后侧椅脚上方,再利用一可对半结合夹掣 部卡于椅脚下方并以一对螺固件锁设定位于后侧椅脚上,然而,多个零件组 装的扶手支架结构,不但使座椅组装变得更复杂,而且多制造一个零件,便 多添加一分制造成本的开销。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座椅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 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 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 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改良的座椅结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 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座椅存有扶手支架组装步骤较于复杂、开发成本较 高,且座椅在垂直叠置时容易倾倒等积弊,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 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 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改良的座椅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座椅,使其 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 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座椅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 种新型的改良的座椅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改善习用座椅的 扶手支架组装步骤较复杂,造成制造成本较高,且叠置的座椅容易倾斜倒塌 肇生伤人损物的危险等缺失,非常适于实用。本实用l她的目的^ll决^^t^问^M]以下的^^M^来实现的。^i居本实用 1賴提出的1改良的座彬吉构,其本体是设有一椅架与至少一iL^,该本1^^i舌一用以支撑本体的M、 一座才^L一背根该il^则设于椅叙H则,其中该座框设有一供落坐^)的椅座,该背框设有一供倚靠之用的靠垫;该支架上是设有一扶手, 该支架是与一结合机构组设,该结合机构是用于令支架与椅架结合;该结合 机构是设有一前壳体及一后壳体,该前壳体与后壳体内側皆设有一夹持面, 且该前壳体与后壳体是能彼此对合,并在夹持面两侧各形成一定位槽,该 定位槽是用以固定限位椅架及支架在结合机构中;此外,当本体做垂直叠 置时,上方座椅的支架可顺下方座椅的支架导入定位,且利用外侧支架对 椅架做限位,使本体得以更平稳、安全地堆栈放置。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 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良的座椅结构,其中所述的结合机构的前壳体及后壳体两侧 边缘分别设有一斜肩部,该前壳体与后壳体外侧则皆设有一上倾端面及一 下斜端面,又该前壳体设有一卡槽,该卡槽是用以嵌卡支架。前述的改良的座椅结构,其中所述的椅架与支架结合处是呈夹角形结构 (即1>形结构),而该前壳体与后壳体亦呈夹角形结构(即呈〉形结构),使椅架 与结合机构的结合程度更佳。前述的改良的座椅结构,其中所述的前壳体上设有一前卡凹,该后壳体 上则设有一后卡凹,该前卡凹与后卡凹对合是成为一卡沟,该卡沟是可供椅座组设之用。前述的改良的座椅结构,其中所述的结合机构至少设有一螺栓与对应 该螺栓数量的螺套件,藉由该螺栓螺设螺套件令结合机构更具紧密结合的 功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 内容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的座椅结构,其本 体是设有一总承结构的椅架,该椅架是包括一基座、 一座框及一背框,该基 座是用以支撑本体,该座框是设置一供落坐用的椅座,该背框则设置一供倚靠用的靠垫;该本体在椅架邻近靠垫及椅座之间的外侧分别设有一支架,该支架两 端各别形成一嵌合部,又该支架在两端之间形成一定位部;该支架上设有一扶手,该扶手在嵌合部焊设一底板,该底板可与一盖 板组设,该盖板上设有对应嵌合部数量的嵌凹,该嵌凹用于供嵌合部嵌入以 增加支架与扶手结合强度;该支架下方设置一结合机构,该结合机构是设有一前壳体及一后壳 体,该前壳体与后壳体可彼此对合,该前壳体与后壳体内侧皆设有一夹持 面,该前壳体与后壳体外侧皆设有一上倾端面及一下斜端面,该前壳体与后 壳体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斜肩部,该斜肩部可在对合时在夹持面两侧各 形成一定位槽,而该前壳体在一侧斜肩部间形成一^1M曹,该前壳体在另一 侧斜肩部形成前卡凹,而后壳体在对应前壳体的前卡凹处形成后卡凹,该前 卡凹与后卡凹可在对合时形成一卡沟,利用上述结构,可将椅架及支架夹 固定位于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接着配合锁设一对螺与对应数量的螺套件 将椅架与支架紧密固定于结合机构内;当本体垂直叠置时,可利用椅架与外侧支架的结构特性,对向上堆栈 的椅子产生定位作用,故能够更平稳、安全的垂直叠置座椅。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改良的座椅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 有益效果藉由上述结构,本技术可改善习用座椅的扶手支架组装步 骤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的缺失,且利用椅架与外侧支架的结构特性,对 向上堆栈的椅子产生定位作用,故能够更平稳、安全的垂直叠置座椅。综上所述,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改良的座椅结构,其本体是设有一 椅架,该椅架是包括一基座、 一座框及一背框;该本体在椅架两侧外分别设 有一支架,该支架上设有一扶手;该支架下方设置一结合机构,该结合机构 内是设有一夹持面,该夹持面两侧各形成一定位槽,该定位槽可用以定位 支架与椅架在结合机构内;藉由上述结构,可改善习用座椅的扶手支架组 装步骤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的缺失,且利用椅架与外侧支架的结构特 性,对向上堆栈的椅子产生定位作用,故能够更平稳、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本体是设有一椅架与至少一支架,该椅架是包括一用以支撑本体的基座、一座框及一背框,该支架则设于椅架外侧,其中:    该座框设有一供落坐之用的椅座,该背框设有一供倚靠之用的靠垫;    该支架上设有一扶手,该支架是与一结合机构组设,该结合机构是使支架与椅架结合;    该结合机构设有一前壳体及一后壳体,该前壳体与后壳体内侧皆设有一夹持面,且该前壳体与后壳体是能彼此对合,并在夹持面两侧各形成一定位槽,该定位槽是用以固定限位椅架及支架在结合机构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传福
申请(专利权)人:合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