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38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包括:螺钉、防污板、车灯线束插座和车灯线束;所述防污板上开有第一螺孔和线束通孔,所述车灯线束插座上开有线束插孔和第二螺孔,所述螺钉通过所述第一螺孔旋入所述第二螺孔,将所述防污板连接至所述车灯线束插座上,所述车灯线束插入所述线束插孔中;其中,所述防污板的板面受到摩擦力后,围绕所述螺钉进行圆周旋转;所述线束通孔距离所述螺钉的距离,与所述线束插孔距离所述螺钉的距离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可以防止车灯线束被污染物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车灯线束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车载设备均含有大量的控制电路,通过各种功能线束连接,达到信号或电流传输的目的。为了便于日常维护和维修,大部分都采用可替换产品的模块化设计,每个产品和设备中都有不同类型的线束。以汽车为例,车灯和车身之间不仅有固定的机械屏障,还有电路连接。只有当车灯的线束连接到车身的控制部分时才可以使用它可以实现车灯的主要功能。为了方便连接,几乎所有的线束都采用插拔方式,这就是需要线束本身应配备相应的接线端子。但是,当线束不投入使用时,外面的灰尘、水滴或油污染容易进入插孔,造成使用短路、断路等不利条件,影响灯管寿命。因此,获取一种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实现对车灯线束的防污功能,就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首先,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包括:螺钉、防污板、车灯线束插座和车灯线束;所述防污板上开有第一螺孔和线束通孔,所述车灯线束插座上开有线束插孔和第二螺孔,所述螺钉通过所述第一螺孔旋入所述第二螺孔,将所述防污板连接至所述车灯线束插座上,所述车灯线束插入所述线束插孔中;其中,所述防污板的板面受到摩擦力后,围绕所述螺钉进行圆周旋转;所述线束通孔距离所述螺钉的距离,与所述线束插孔距离所述螺钉的距离相等。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所述防污板的形状,包括:圆形,所述圆形靠近圆弧的位置,开有所述线束通孔,所述圆形的圆心位置,开有所述第一螺孔。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所述车灯线束插座的形状,包括: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底面上靠近圆弧的位置,开有所述线束插孔,所述圆柱体的底面圆心位置,开有所述第二螺孔;其中,所述线束插孔穿透所述圆柱体的两个底面。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所述圆形靠近圆弧的位置,开有所述线束通孔,包括:在距离所述圆弧三分之一半径处,开有所述线束通孔。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所述圆柱体的底面上靠近圆弧的位置,开有所述线束插孔,包括:在距离所述圆柱体的底面圆弧三分之一处,开有所述线束插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通过在车灯线束插座前设置防污板,并在防污板和车灯线束插座上对应开有线束通孔和线束插孔,并通过螺钉螺接车灯线束插座和防污板,使防污板可以围绕所述螺钉旋转,从而在防污模式和车灯线束使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实现对车灯线束的防污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污板正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本技术提供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参见图1,该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包括:螺钉101、防污板116、车灯线束插座112、车灯线束113、车灯线束114和车灯线束115;所述防污板116上开有螺孔106和线束通孔102、线束通孔103、线束通孔104、线束通孔105,所述车灯线束插座112上开有线束插孔107、线束插孔108、线束插孔109、线束插孔110和螺孔111,所述螺钉101通过所述螺孔106旋入所述螺孔111,将所述防污板116连接至所述车灯线束插座112上,所述车灯线束113、车灯线束114和车灯线束115,分别插入所述线束插孔109、线束插孔108和线束插孔107中;其中,所述防污板116的板面受到摩擦力后,围绕所述螺钉101进行圆周旋转;所述线束通孔102、线束通孔103、线束通孔104、线束通孔105,各自距离所述螺钉的距离相等,且该距离与所述线束插孔107、线束插孔108、线束插孔109、线束插孔110距离所述螺钉101的距离相等。具体地,防污板116和车灯线束插座112的底面均为圆形,且面积相等。在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需要插接线束进行使用时,对所述防污板116的板面施加摩擦力,防污板116会围绕螺钉101旋转,直到线速通孔105对齐线束插孔109,线速通孔104对齐线束插孔108,线速通孔103对齐线束插孔107,线速通孔102对齐线束插孔110。此时可以将前车灯线束插接入相应的车灯插孔中,实现电路接通。在此之后,若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不需要插接线束,此时对防污板116的板面施加摩擦力,使得防污板116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四十五度角,此时线速通孔105与线束插孔109错开,线速通孔104与线束插孔108错开,线速通孔103与线束插孔107错开,线速通孔102与线束插孔110错开,防止污染物进入线束插孔107、线束插孔108、线束插孔109和线束插孔110中,从而实现防污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通过在车灯线束插座前设置防污板,并在防污板和车灯线束插座上对应开有线束通孔和线束插孔,并通过螺钉螺接车灯线束插座和防污板,使防污板可以围绕所述螺钉旋转,从而在防污模式和车灯线束使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实现对车灯线束的防污功能。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所述防污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螺钉、防污板、车灯线束插座和车灯线束;/n所述防污板上开有第一螺孔和线束通孔,所述车灯线束插座上开有线束插孔和第二螺孔,所述螺钉通过所述第一螺孔旋入所述第二螺孔,将所述防污板连接至所述车灯线束插座上,所述车灯线束插入所述线束插孔中;/n其中,所述防污板的板面受到摩擦力后,围绕所述螺钉进行圆周旋转;所述线束通孔距离所述螺钉的距离,与所述线束插孔距离所述螺钉的距离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钉、防污板、车灯线束插座和车灯线束;
所述防污板上开有第一螺孔和线束通孔,所述车灯线束插座上开有线束插孔和第二螺孔,所述螺钉通过所述第一螺孔旋入所述第二螺孔,将所述防污板连接至所述车灯线束插座上,所述车灯线束插入所述线束插孔中;
其中,所述防污板的板面受到摩擦力后,围绕所述螺钉进行圆周旋转;所述线束通孔距离所述螺钉的距离,与所述线束插孔距离所述螺钉的距离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前车灯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污板的形状,包括:
圆形,所述圆形靠近圆弧的位置,开有所述线束通孔,所述圆形的圆心位置,开有所述第一螺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孙立朱晓玲陈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捷优信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