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采集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99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采集线束,涉及采集线束技术领域,包括多根采集线,每根采集线一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采集线另一端连接有插接头,插接头与插接座一端连接,插接座另一端设有连接端子,多根采集线上设有理线装置,理线装置包括上卡板、下卡板、理线孔和调节机构,上卡板和下卡板之间设有多个理线孔,每个理线孔内设有调节机构;理线装置上设有活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采集线分别固定在理线孔中,同时配合标识板,增加了采集线连接的明确性,避免采集线在使用时相互交叉造成线束摩擦破损,增加线束设备主体使用时的连接明确性和使用的可靠性,便于对不同规格的线缆进行固定梳理。行固定梳理。行固定梳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采集线束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采集线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采集线束是连接汽车电子电器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的组件,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连接汽车电气系统的血管和神经,由导线、端子、接插件以及护套等材料组成,将电气系统的电源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传递和交换,实现电气系统的功能和要求,动力电池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换,来实现电能的存储和释放,动力电池在工作的时候都会产生发热,由发热导致电池内部温度过高,会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甚至于还会危害到电池的安全。温度采集线束是电池组温度监控和信息采集的传导神经,是保证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部件。
[0003]现有温度采集线束采用“温度采集端子——采集线——采集插头”一体化常规布局,采集线束设计根据电池包模组PACK箱体结构、箱体内模组分布、模组自身结构以及采集点布置的基础上,前期需要做大量线长估计和统计工作。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采集线束在使用时易出现线路缠绕,增加了采集线使用时的杂乱性,降低了采集线使用时的整齐性,同时容易出现采集线在使用时相互交叉造成采集线摩擦破损,导致采集线容易造成线圈短路,随意放置会影响整体的排线效果及后续的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由于采集线束在使用时易出现线圈缠绕,增加了线圈使用时的杂乱性,降低了线圈使用时的整齐性,同时容易出现线圈在使用时相互交叉造成线圈摩擦破损,导致线圈容易造成线圈短路,随意放置会影响整体的排线效果及后续的检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采集线束,包括多根采集线,每根采集线一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采集线另一端连接有插接头,插接头与插接座一端连接,插接座另一端设有连接端子,多根采集线上设有理线装置,理线装置包括上卡板、下卡板、理线孔和调节机构,上卡板和下卡板之间设有多个理线孔,每个理线孔内设有调节机构;
[0007]理线装置上设有活动装置。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调节机构包括凹槽、弹簧、连接杆、弧形板、缓冲垫和限位块,每个理线孔顶部设有凹槽,凹槽出口处设有限位块,连接杆位于凹槽内,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弧形板内侧设有缓冲垫,连接杆顶部和凹槽顶部之间设有弹簧。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活动装置包括铰链和固定机构,铰链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上卡板和下卡板的左侧,上卡板和下卡板的右侧设有固定机构。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U型框和卡块,固定块固定连接
在上卡板的右侧,卡块固定连接在下卡板的右侧,U型框通过转轴与固定块转动连接,U型框底部与卡块底部贴合。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插接头可插入插接座中与对应的采集线形成通路,连接端子电连接电池管理系统,温度传感器由新能源汽车内置的电源供电。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根采集线上设有防燃盒,上卡板顶部设有多个标识板,每个标识板对应一个理线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4]1、本技术中,通过采集线上设置理线装置,将采集线分别固定在理线孔中,同时配合标识板,增加了采集线连接的明确性,避免采集线在使用时相互交叉造成线束摩擦破损,增加线束设备主体使用时的连接明确性和使用的可靠性。
[0015]2、本技术中,通过在理线孔中设置调节机构,能够适应采集线束中不同规格尺寸的线缆的排线固定需要,适应性强,便于对不同规格的线缆进行固定梳理,便于区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采集线束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采集线束的正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采集线束的理线装置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采集线束的活动装置立体图;
[0020]图5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连接端子;2、采集线;3、插接座;4、插接头;5、防燃盒;6、温度传感器;7、理线装置;71、上卡板;72、下卡板;73、理线孔;74、调节机构;741、凹槽;742、弹簧;743、连接杆;744、弧形板;745、缓冲垫;746、限位块;8、活动装置;81、铰链;82、固定机构;821、固定块;822、U型框;823、卡块;9、标识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为了解决如何防止线束缠绕的技术问题,如图1

5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0025]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采集线束,包括多根采集线2,每根采集线2一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6,采集线2另一端连接有插接头4,插接头4与插接座3一端连接,插接座3另一端设有连接端子1,多根采集线2上设有理线装置7,理线装置7包括上卡板71、下卡板72、理线孔73和调节机构74,上卡板71和下卡板72之间设有多个理线孔73,每个理线孔73内设有调节机构74;
[0026]理线装置7上设有活动装置8。
[0027]具体的,将理线装置7中的下卡板72放在线缆下方,使理线孔73卡在线缆上,然后
转动上卡板71,并将U型框822底部扣合在卡块823底部,使得上卡板71和下卡板72固定在一起,同时,根据不同尺寸的线缆,在弹簧742的弹力作用下使得弧形板744底部卡嵌住理线孔73中的线缆,将不同尺寸的线缆固定住。
[0028]为了解决如何防止线束缠绕的技术问题,如图3

5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0029]调节机构74包括凹槽741、弹簧742、连接杆743、弧形板744、缓冲垫745和限位块746,每个理线孔73顶部设有凹槽741,凹槽741出口处设有限位块746,连接杆743位于凹槽741内,连接杆743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744,弧形板744内侧设有缓冲垫745,连接杆743顶部和凹槽741顶部之间设有弹簧742。
[0030]具体的,在弹簧742的弹力作用下使得连接杆743向下运动,从而使弧形板744底部卡嵌住理线孔73中的线缆,限位块746防止连接杆743从凹槽741脱落,缓冲垫745具有减震缓冲的作用,防止弧形板744对线缆过分挤压造成线缆损伤。
[0031]为了解决如何防止线束缠绕的技术问题,如图3

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采集线束,包括多根采集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采集线(2)一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6),采集线(2)另一端连接有插接头(4),插接头(4)与插接座(3)一端连接,插接座(3)另一端设有连接端子(1),多根采集线(2)上设有理线装置(7),理线装置(7)包括上卡板(71)、下卡板(72)、理线孔(73)和调节机构(74),上卡板(71)和下卡板(72)之间设有多个理线孔(73),每个理线孔(73)内设有调节机构(74);理线装置(7)上设有活动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温度采集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74)包括凹槽(741)、弹簧(742)、连接杆(743)、弧形板(744)、缓冲垫(745)和限位块(746),每个理线孔(73)顶部设有凹槽(741),凹槽(741)出口处设有限位块(746),连接杆(743)位于凹槽(741)内,连接杆(743)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744),弧形板(744)内侧设有缓冲垫(745),连接杆(743)顶部和凹槽(741)顶部之间设有弹簧(742)。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捷优信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