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35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角度调整结构,其外部由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组合而成,并有一轴体由外部贯穿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而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内部则组装有第一环体、第二环体、一弹簧与一中空柱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家具随使用者需求而调整某部位的角度,如椅具的椅背、掀床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角度调整结构为多种金属材质零件组合而成,该结构通常装设于家具内部,除了使家具有更多样的功能外,更有不影响家具美观、操作极简易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家具的多段式角度调整结构
技术介绍
在重视生活品质的现代,产品不再只限于单一功能,产品的附加价值与外型 设计已经成为多数消费者选择产品时的要素,而使产品拥有多样的机能性与提升 产品的附加价值,便成为厂商重要的研究与开发方向。家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而家具的舒适与否更影响每个使用 者的每天的生活与情绪,若家具能够提供更人性化、更符合个人需求的功能,必 可提升消费者与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度;而本技术为一种应用于家具的角度 调整结构,其可装设于数种家具产品内部,使家具产品的某部份可依使用者的需 求作角度调整,达到提高产品机能、提供人性化需求的目的。目前市面上的家具用品具有可调整角度功能并不多,使得大部份的家具用品 都是固定化,不能随使用者的需求做角度的改变,虽然并不影响其产品原设定的 功能,但针对其机能性与人性化的缺乏,有其待加强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多种家具产品的角度调整结构, 使家具的某部位可做分段式的角度调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角度调整结构,包含一第一本体,其上设有一凹入部,凹入部内部的边缘设有多个卡合槽与凸面, 凹入部的中央有一贯穿的开孔;一第二本体,其外部具有一延伸部,第二本体上设有一凹入部,凹入部内设有一第一斜齿面,于第一斜齿面的中央设有一贯穿的开孔;一第一环体,其一端与第一本体卡合,相对于与第一本体卡合的另一端与第一斜齿面接触,该第一环体的外围设有多个卡合部与凹面,在环体的一面上设有一第二斜齿面;一第二环体,其装设于第二本体凹入部内,该第二环体的一端上设有多个深 槽与浅槽,而另一端则设置有多个定位孔;一柱体,其为中空的柱状体,装设于第一环体的中部;一弹簧,套设于柱体的外部;一轴体,从外部贯穿整个角度调整结构。如上所述角度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一本体的凹入部内缘的卡合槽形状与第一 环体的外缘形状相配合。如上所述角度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一斜齿面与第二斜齿面的斜齿大小相同, 方向相反,两斜齿互相咬合。如上所述角度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一环体内的中空部位恰可容置一弹簧与一 柱体。如上所述角度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二环体上具有两深槽,与第一环体上的卡 合槽卡合。如上所述角度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二环体上深槽的两旁分别设有两浅槽。 如上所述角度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二环体上设有多个定位孔,定位孔可为适 当范围内的任意大小。本技术于组合时,将第二环体置入第一本体的凹入面内,并使第二本体 内的凸块恰好容置于大定位孔(或小定位孔)之内,再将第一环体的两卡合部对准 第二环体的两深槽并置入,同时,第二斜齿面与第一斜齿面会互相卡合,之后, 再将柱体与弹簧置入第二环体的中央处,最后用第一本体盖合,并要将第一环体上的卡合部对准第一本体的卡合槽,然后插上轴体并固定;达成一组角度调整结 构的组合,其可视厂商的设计利用于多种家具之上。本技术通常装设于家具内部,除了使家具具有更多样的功能外,更有不 影响家具美观、操作极简易的优点。为能更加详述本技术,列举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动作状态图。 图5:为本技术第一本体与第一环体的动作状态图。 图6:为本技术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卡合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第二本体与第二环体卡合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第二本体与第二环体卡合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的第一环体与第二本体卡合示意图。 图10:为本技术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的动作状态图。 图ll: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 图12: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第一图所示,本技术角度调整结构,其外部由第一本体1与 第二本体2组合而成,其中第二本体2的一侧边上设有一L形延伸部21,且有一 轴体51贯穿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技术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的内部包含有 第一环体3、第二环体4、 一弹簧52与一柱体53;第一本体l,其上设有一贯穿 的开孔11,另设有一凹入部12,凹入部12内的边缘上设有两卡合槽13与若干凸 面14;第二本体2,其外部设有一L形的延伸部21,于第二本体2上亦设有一凹 入部22,凹入部22内设有第一斜齿面23,并有一开孔24贯穿第二本体2;第一 环体3,其于外缘上设有两凸出的卡合槽31与若干凹面32,且于第一环体3的其 中一面上设有第二斜齿面33;第二环体4,其一端设有两深槽41,并于两深槽41 的两旁各设置有两浅槽42,而相对于设有深槽41与浅槽42的另一端则设有凹入 的大定位孔43与小定位孔44,定位孔可为适当范围内的任意大小; 一弹簧52与 一柱体53,该弹簧52套设于柱体53上,其中该柱体53为中空柱状。本技术于组合时,第一环体3的一端与第一本体1连接组合,而具有第 二斜齿面33的一端则与第二本体2连接,其中,第一环体3的卡合部31与凹面 32恰可与第一本体1的卡合槽13与凸面14卡合,而第一环体3的第二斜齿面33 可与第二本体2的第一斜齿面23相互卡合;第二环体4,其尺寸稍大于第一环体 3而稍小于第二本体2的凹入部22,使第二环体4可置入凹入部22的内部,而第 一环体3则置于第二环体4内,并使该第一环体4的卡合部31恰置于第二环体4 的深槽41上;而弹簧52与中空的柱体53则置于第一环体3内。请参阅图4与图5所示,操作本技术时,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以轴 体51为中心转动,其中,因第一环体3的卡合部31与第一本体1的卡合槽13 已卡合固定,所以当第一本体l因外力而转动时,第一环体3会与第一本体1一 起转动。请参阅图6所示,操作本技术前,第一环体3的卡合部31下缘组合于第 二环体4的深槽内,故当第一环体3转动时,第一环体3会带动第二环体4旋转。请参阅图7与图8所示,第二环体4置于第二本体2的凹入部22内,而凹入 部22内的边缘适当处设有一凸块25,当第二环体4置入凹入部22内时,必须将 大定位孔43(或是小定位孔44)对准凸块25,使凸块25恰置于大定位孔43(或是 小定位孔44)之中,而当第二环体4转动时,凸块25与大定位孔43形成抵制的 作用,故第二环体4只能做固定角度的转动,其中该第二环体4转动的角度与大 定位孔43(或小定位孔44)的大小成正比。请参阅图9所示,该第一环体3的第二斜齿面33与第二本体2的第一斜齿面 23卡合,但并非卡死固定,故当第一环体3转动时,第一环体3会随着第一斜齿 面33与第二斜齿面23上斜齿的作用,而产生分段式的转动,这也是角度调整结 构可随使用者需求做分段调整的原因。再请参考上述图4至图10,于实际应用时,本技术的第一本体l与第二 本体2分别固定于家具的不同部位,故当第一本体1受外力而转动时,第一本体 1会带动第一环体3做分段式的转动,但受限于大定位孔43(或小定位孔44)与凸 块25的作用,以及第一环体3的卡合部31与深槽41卡合,使得第一环体3与第 二环体4同时都会受到凸块25与大定位孔43(或小定位孔44)的抵制作用,因此 第一环体3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本体,其上设有一凹入部,凹入部内部的边缘设有多个卡合槽与凸面,凹入部的中央有一贯穿的开孔;    一第二本体,其外部具有一延伸部,第二本体上设有一凹入部,凹入部内设有一第一斜齿面,于第一斜齿面的中央设有一贯穿的开孔;    一第一环体,其一端与第一本体卡合,相对于与第一本体卡合的另一端与第一斜齿面接触,该第一环体的外围设有多个卡合部与凹面,在环体的一面上设有一第二斜齿面;    一第二环体,装设于第二本体凹入部之内,该第二环体的一端上设有多个深槽与浅槽,而另一端则设置有多个定位孔;    一柱体,其为中空的柱状体,装设于第一环体的中部;    一弹簧,套设于柱体的外部;    一轴体,从外部贯穿整个角度调整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西东
申请(专利权)人:欧得葆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