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韧性预留的耐磨损注塑模具顶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24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韧性预留的耐磨损注塑模具顶杆机构,涉及注塑模具装置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的一端侧活动装设有与主顶杆机构上的主杆表面内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导轮机构;包括装设在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内侧的一对第三支撑弹片板;第三支撑弹片板一端侧固定连接有滚子活动包围;一对第三支撑弹片板之间装设有用于支撑配合滚子活动包围的底侧弹性支撑块;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外围固定板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位导轮机构对主顶杆机构进行初步的定位支撑;通过第三支撑弹片板、底侧弹性支撑块的位置调节配合,从而使内侧滚子与主顶杆机构进行配合,进行高效的支撑,降低了主顶杆机构的磨损速率。

A kind of ejector pin mechanism with toughness reserved for wear-resistant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韧性预留的耐磨损注塑模具顶杆机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韧性预留的耐磨损注塑模具顶杆机构。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它由几组零件部分构成,这个组合内有成型模腔。注塑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成型模腔内,并在腔内冷却定型,然后上下模分开,经由顶出系统将制品从模腔顶出离开模具,最后模具再闭合进行下一次注塑,整个注塑过程是循环进行的。在塑料制品成型顶出时,顶杆长期使用会导致其磨损,但是在顶杆安装的初始阶段,顶杆机构需要受到相应的定位(误差范围内)支撑,如何使得磨损后的顶杆机构仍可以保持一个较为稳固的顶出/入动作,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韧性预留的耐磨损注塑模具顶杆机构,通过限位导轮机构对主顶杆机构进行初步的定位支撑;通过第三支撑弹片板、底侧弹性支撑块的位置调节配合,从而使内侧滚子与主顶杆机构进行配合,进行高效的支撑,使得磨损后的顶杆机构仍可以保持一个较为稳固的顶出/入动作,同时也降低了主顶杆机构的磨损速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韧性预留的耐磨损注塑模具顶杆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静模具板块和动模具板块;包括活动装设在静模具板块上的主顶杆机构;主顶杆机构的端侧设有端侧安装螺杆;动模具板块上装设有与端侧安装螺杆相连接的端侧固定基块;端侧固定基块的外围卡合装设有第一外侧卡合环盖板;主顶杆机构上开设有主杆表面内凹槽;静模具板块的内侧固定装设有位于主顶杆机构两侧的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的一端侧活动装设有与主顶杆机构上的主杆表面内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导轮机构。包括装设在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内侧的一对第三支撑弹片板;第三支撑弹片板一端侧固定连接有滚子活动包围;滚子活动包围内装设有活动的内侧滚子;一对第三支撑弹片板之间装设有用于支撑配合滚子活动包围的底侧弹性支撑块;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外围固定板架;底侧弹性支撑块上连接有穿过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第二外围固定板架的弹性调节螺纹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动模具板块上开设有与端侧固定基块相配合的凹槽结构;端侧固定基块上开设有与端侧安装螺杆相配合的螺槽结构;端侧安装螺杆上装设有与第一外侧卡合环盖板相配合的限位端环螺纹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外侧卡合环盖板的外围侧设有与动模具板块相连接的第一边侧固定环板;第一边侧固定环板与动模具板块上开设有第一固定螺孔槽;静模具板块上开设有与第一外侧卡合环盖板相配合的静模板边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限位导轮机构的环侧设有与主杆表面内凹槽相配合的导轮接触侧环面;第三支撑弹片板的底端侧设有固定安装在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上的固定支撑边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弹性调节螺纹杆上装设有位于第二外围固定板架两侧的用于调节/固定弹性调节螺纹杆的调节螺帽;内侧滚子的结构尺寸与主顶杆机构上的主杆表面内凹槽的槽体结构尺寸相配合。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上设置限位导轮机构,能够对主顶杆机构进行初步的定位支撑;通过在滚子活动包围上连接第三支撑弹片板,并在滚子活动包围一侧设置底侧弹性支撑块,从而使内侧滚子与主顶杆机构进行配合,进行高效的支撑,使得磨损后的顶杆机构仍可以保持一个较为稳固的顶出/入动作,也进一步的降低了主顶杆机构的磨损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内侧滚子与限位导轮机构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静模具板块;2-动模具板块;3-主顶杆机构;4-端侧固定基块;5-端侧安装螺杆;6-限位端环螺纹板;7-第一外侧卡合环盖板;8-第一边侧固定环板;9-第一固定螺孔槽;10-静模板边槽;11-主杆表面内凹槽;12-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3-限位导轮机构;14-导轮接触侧环面;15-第三支撑弹片板;16-固定支撑边板;17-滚子活动包围;18-内侧滚子;19-底侧弹性支撑块;20-第二外围固定板架;21-弹性调节螺纹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为一种韧性预留的耐磨损注塑模具顶杆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静模具板块1和动模具板块2;包括活动装设在静模具板块1上的主顶杆机构3;主顶杆机构3的端侧设有端侧安装螺杆5;动模具板块2上装设有与端侧安装螺杆5相连接的端侧固定基块4;端侧固定基块4的外围卡合装设有第一外侧卡合环盖板7;主顶杆机构3上开设有主杆表面内凹槽11;静模具板块1的内侧固定装设有位于主顶杆机构3两侧的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的一端侧活动装设有与主顶杆机构3上的主杆表面内凹槽11相配合的限位导轮机构13。包括装设在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内侧的一对第三支撑弹片板15;第三支撑弹片板15一端侧固定连接有滚子活动包围17;滚子活动包围17内装设有活动的内侧滚子18;一对第三支撑弹片板15之间装设有用于支撑配合滚子活动包围17的底侧弹性支撑块19;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外围固定板架20;底侧弹性支撑块19上连接有穿过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第二外围固定板架20的弹性调节螺纹杆21。进一步的,动模具板块2上开设有与端侧固定基块4相配合的凹槽结构;端侧固定基块4上开设有与端侧安装螺杆5相配合的螺槽结构;端侧安装螺杆5上装设有与第一外侧卡合环盖板7相配合的限位端环螺纹板6。进一步的,第一外侧卡合环盖板7的外围侧设有与动模具板块2相连接的第一边侧固定环板8;第一边侧固定环板8与动模具板块2上开设有第一固定螺孔槽9;静模具板块1上开设有与第一外侧卡合环盖板7相配合的静模板边槽10。进一步的,限位导轮机构13的环侧设有与主杆表面内凹槽11相配合的导轮接触侧环面14;第三支撑弹片板15的底端侧设有固定安装在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上的固定支撑边板16。进一步的,弹性调节螺纹杆21上装设有位于第二外围固定板架20两侧的用于调节/固定弹性调节螺纹杆21的调节螺帽;内侧滚子18的结构尺寸与主顶杆机构3上的主杆表面内凹槽11的槽体结构尺寸相配合。在本技术装置中:动模具板块2上安装端侧固定基块4,并将主顶杆机构3与端侧固定基块4进行连接,并通过第一外侧卡合环盖板7、第一边侧固定环板8进行固定;在静模具板块1上设置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在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上装设限位导轮机构13,对主顶杆机构3进行初步定位支撑;设置内侧滚子18,并在滚子活动包围17上连接能够弹性调节的第三支撑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韧性预留的耐磨损注塑模具顶杆机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相互配合的静模具板块(1)和动模具板块(2);/n包括活动装设在静模具板块(1)上的主顶杆机构(3);/n所述主顶杆机构(3)的端侧设有端侧安装螺杆(5);/n所述动模具板块(2)上装设有与端侧安装螺杆(5)相连接的端侧固定基块(4);/n所述端侧固定基块(4)的外围卡合装设有第一外侧卡合环盖板(7);/n所述主顶杆机构(3)上开设有主杆表面内凹槽(11);/n所述静模具板块(1)的内侧固定装设有位于主顶杆机构(3)两侧的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n所述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的一端侧活动装设有与主顶杆机构(3)上的主杆表面内凹槽(11)相配合的限位导轮机构(13);/n包括装设在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内侧的一对第三支撑弹片板(15);/n所述第三支撑弹片板(15)一端侧固定连接有滚子活动包围(17);/n所述滚子活动包围(17)内装设有活动的内侧滚子(18);/n一对第三支撑弹片板(15)之间装设有用于支撑配合滚子活动包围(17)的底侧弹性支撑块(19);/n所述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外围固定板架(20);/n所述底侧弹性支撑块(19)上连接有穿过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第二外围固定板架(20)的弹性调节螺纹杆(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韧性预留的耐磨损注塑模具顶杆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相互配合的静模具板块(1)和动模具板块(2);
包括活动装设在静模具板块(1)上的主顶杆机构(3);
所述主顶杆机构(3)的端侧设有端侧安装螺杆(5);
所述动模具板块(2)上装设有与端侧安装螺杆(5)相连接的端侧固定基块(4);
所述端侧固定基块(4)的外围卡合装设有第一外侧卡合环盖板(7);
所述主顶杆机构(3)上开设有主杆表面内凹槽(11);
所述静模具板块(1)的内侧固定装设有位于主顶杆机构(3)两侧的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
所述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的一端侧活动装设有与主顶杆机构(3)上的主杆表面内凹槽(11)相配合的限位导轮机构(13);
包括装设在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内侧的一对第三支撑弹片板(15);
所述第三支撑弹片板(15)一端侧固定连接有滚子活动包围(17);
所述滚子活动包围(17)内装设有活动的内侧滚子(18);
一对第三支撑弹片板(15)之间装设有用于支撑配合滚子活动包围(17)的底侧弹性支撑块(19);
所述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外围固定板架(20);
所述底侧弹性支撑块(19)上连接有穿过第二内侧固定支撑板(12)、第二外围固定板架(20)的弹性调节螺纹杆(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韧性预留的耐磨损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蒙力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