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静压造型线用大跨度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845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静压造型线用大跨度台车,包含车架、设于车架顶面上的若干个排气槽、车架前后侧面向外凸出形成的凸起部、设于凸起部端面的防撞块、设于凸起部中心与车架顶面垂直的定位销、轴承和车轮组,所述车轮组分为三组分别设于台车的前、中、后位置;此外,与每个车轮配合的销轴两侧分别设有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设两个中车轮可有效降低车轮传递给输送轨道的压力值,降低车轴负载工况下的挠度,且对台车工作平面的弯曲扭矩起到降低的作用。通过在每个车轮的两侧增设轴承,可保证车轮组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延长车轮组的使用寿命,节省了人力和财力,提高台车运行平稳性。

A kind of large-span trolley for automatic static pressure molding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静压造型线用大跨度台车
本技术涉及铸件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全自动静压造型线用大跨度台车。
技术介绍
在铸造车间全自动化造型线中,造型机制造好的砂型,要输送到浇注、落砂等工位去,这样就需要一种台车来承载并输送砂型;台车车架的尺寸通常在1200*1000mm以内,且采用两轴四轮实现承载。但在实际生产中,常会遇到大规格的砂型,如尺寸大于1500*1300mm的砂型,大尺寸砂型要求台车的承重数量也要大于常规的台车承重量。此外,基于全自动造型线生产效率及可靠性等方面的考虑,承载砂型的台车应具备运行平稳、定位准确的性能,即台车在输送转移砂型时,无散落砂;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输送大尺寸砂型、且承重能力更可靠且运行平稳的全自动静压造型线用大跨度台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静压造型线用大跨度台车,包含车架、设于车架顶面上的若干个排气槽、车架前后侧面向外凸出形成的凸起部、设于凸起部端面的防撞块、设于凸起部中心与车架顶面垂直的定位销、轴承和车轮组,所述车轮组包括第一前车轮、第二前车轮、第一中车轮、第二中车轮、第一后车轮和第二后车轮,所述第一前车轮、第二前车轮、第一中车轮、第二中车轮、第一后车轮和第二后车轮均与车架底部的连接板连接。通过增设第一中车轮和第二中车轮,一是可在运输大尺寸砂型时将设备分散到每一个车轮上的压力减小,以确保车轮传递给输送轨道的压力值不超过轨道的额定压力值;二是可降低车轴负载工况下的挠度,且对台车工作平面的弯曲扭矩起到降低的作用。将排气槽的设置,可在保证台车车架平台对砂型提供充足支撑的情况下有效减少砂型与车架平台的接触面从而降低砂型进出台车的摩擦力,同时也有利于浇注时砂型燃烧产生的大量气体迅速排出。进一步的,与所述第一前车轮、第二前车轮、第一中车轮、第二中车轮、第一后车轮和第二后车轮配合的销轴的两侧分别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通过轴承座与两侧的连接板螺接。通过在每个车轮的两侧增设轴承,保证车轮组较高的承重能力,且可有效延长车轮组的使用寿命,节省了人力和财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台车运行平稳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车轮、第一中车轮和第一后车轮位于车架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前车轮、第二中车轮和第二后车轮位于车架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前车轮、第一中车轮和第一后车轮的两端均设有双轮缘。所述双轮缘的设计进一步提高台车运行平稳性,且保证运行过程中不跑偏、不卡死。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车轮和第一后车轮位于车架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前车轮和第二后车轮位于车架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前车轮、第二前车轮、第一后车轮和第二后车轮朝内的端面上均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的设计进一步提高台车运行平稳性,且保证运行过程中不跑偏、不卡死。进一步的,所述轴承为滑动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上述轴承可承受较大的径向力,保证台车具有较大的承重能力。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全自动静压造型线用大跨度台车的承重能力是常规台车的数倍,同时可保证在满载时车轮传递给输送轨道的压力不超过轨道的额定压力;同时本技术中相邻两车轴的跨距小,如此降低了车轴在负载工况下的挠度,且对台车工作平面的弯曲扭矩起到降低作用;本技术中每个车轮的两侧均设有两个轴承,一方面为台车具有较大承重能力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台车运行平稳性;本技术中车轮双轮缘或单侧凸缘的设计,可进一步提高台车运行平稳性,确保运行过程中不跑偏、不卡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右视图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车架的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中车架的示意图二;1-车架;2-排气槽;3-定位销;4-轴承;51-第一前车轮;52-第二前车轮;53-第一中车轮;54-第二中车轮;55-第一后车轮;56-第二后车轮;6-连接板;7-销轴;8-轴承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介绍: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全自动静压造型线用大跨度台车,包含车架1、设于车架1顶面上的若干个排气槽2、车架1前后侧面向外凸出形成的凸起部、设于凸起部中心与车架1顶面垂直的定位销3、轴承4和车轮组,所述车轮组包括第一前车轮51、第二前车轮52、第一中车轮53、第二中车轮54、第一后车轮55和第二后车轮56,所述第一前车轮51、第二前车轮52、第一中车轮53、第二中车轮54、第一后车轮55和第二后车轮56配合的销轴7的两侧分别套设有轴承4,车架1底部设有连接板6,连接板6底面开有螺纹孔,所述轴承4通过轴承座8与两侧的连接板6螺接。且所述轴承4为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由耐磨材料制成,特别适合于重载及加注润滑油及维护困难的机械转动部件。所述第一前车轮51、第一中车轮53和第一后车轮55位于车架1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前车轮52、第二中车轮54和第二后车轮56位于车架1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前车轮51、第一中车轮53和第一后车轮55的两端均设有双轮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静压造型线用大跨度台车,包含车架(1)、设于车架(1)顶面上的若干个排气槽(2)、车架(1)前后侧面向外凸出形成的凸起部、设于凸起部端面的防撞块、设于凸起部中心与车架(1)顶面垂直的定位销(3)、轴承(4)和车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组包括第一前车轮(51)、第二前车轮(52)、第一中车轮(53)、第二中车轮(54)、第一后车轮(55)和第二后车轮(56),所述第一前车轮(51)、第二前车轮(52)、第一中车轮(53)、第二中车轮(54)、第一后车轮(55)和第二后车轮(56)均与车架(1)底部的连接板(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静压造型线用大跨度台车,包含车架(1)、设于车架(1)顶面上的若干个排气槽(2)、车架(1)前后侧面向外凸出形成的凸起部、设于凸起部端面的防撞块、设于凸起部中心与车架(1)顶面垂直的定位销(3)、轴承(4)和车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组包括第一前车轮(51)、第二前车轮(52)、第一中车轮(53)、第二中车轮(54)、第一后车轮(55)和第二后车轮(56),所述第一前车轮(51)、第二前车轮(52)、第一中车轮(53)、第二中车轮(54)、第一后车轮(55)和第二后车轮(56)均与车架(1)底部的连接板(6)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静压造型线用大跨度台车,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前车轮(51)、第二前车轮(52)、第一中车轮(53)、第二中车轮(54)、第一后车轮(55)和第二后车轮(56)配合的销轴(7)的两侧分别套设有轴承(4),所述轴承(4)通过轴承座(8)与两侧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继晓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牛途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