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格状多孔前驱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正极材料技术

技术编号:2415740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网格状多孔前驱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该前驱体材料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镍、钴、锰等溶液、络合剂、沉淀剂和制孔剂在一定的气体气氛中一起并流加入到有一定底液的反应器中进行连续的共沉淀反应,制备得到网格状多孔前驱体材料,该材料的横截面为网格状,一次颗粒呈细针状,平铺排列或竖直排列或二者混合排列,二次颗粒分散性好,球形度高。而且由该网格状多孔前驱体材料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倍率性能高,储能材料活化率高,容量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格状多孔前驱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正极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网格状多孔前驱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该前驱体材料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传统型的燃油汽车将逐渐被动力型电动汽车取代,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行业技术的成熟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规模也逐渐增长。动力型电动汽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对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充放电效率和安全性能等有较高的要求,研发制备动力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材料,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制约因素有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以及安全性能欠缺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正极材料制备成多孔的形貌,有效的缩短了离子的扩散路径,可有效提高锂离子的传输,明显提高了倍率性能,同时电解液充分浸入,活化储能材料,提高容量,另外循环性能、热稳定性、安全性能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申请号为CN201910960146.3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层状多孔结构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共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格状类球形多孔前驱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材料的化学分子式为(1- n) N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格状类球形多孔前驱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材料的化学分子式为(1-n)NixCoyMn1-x-y(OH)2·nM(OH)z,其中0.3<x≤0.8,0<y≤0.4,0≤n<0.02,2≤z≤4;当n≠0时,所述M为Al、Zn、Fe、Zr、Yb、Mg、Ti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前驱体材料的横截面为网格状多孔结构,一次颗粒呈细针状,平铺排列或竖直排列或二者混合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状类球形多孔前驱体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振实密度为0.5-1.5g/cm³,比表面积为15-70m²/g,中位粒度为1.5-15μm。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格状类球形多孔前驱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镍、钴、锰可溶盐按一定比例溶于水中,充分溶解形成均一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的浓度为1-4mol/L;
步骤(2),当n≠0时,将一定量的掺杂元素M的盐用水溶解得到溶液A;将溶液A加入步骤(1)所述的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得到溶液B;
步骤(3),当n=0时,将步骤(1)所述的混合溶液、络合剂、沉淀剂和制孔剂在气体K的气氛中一起并流加入到有一定底液的反应器中进行连续的共沉淀反应;当n≠0时,将步骤(2)所述的溶液B、络合剂、沉淀剂和制孔剂在气体K的气氛中一起并流加入到有一定底液的反应器中进行连续的共沉淀反应;
步骤(4),待步骤(3)所述的共沉淀反应的反应产物的粒度稳定之后储存料浆,对所述的料浆进行固液分离,固体产物经过陈化、洗涤、干燥、筛分后,得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格状类球形多孔前驱体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云张海艳胡志兵刘庭杰胡海诗张娉婷孟立君黎力朱璟吴泽盈苏帅熊意球曾永详何绪锋周春仙刘玮
申请(专利权)人:金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