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包括:钢筋放卷装置、基座、钢筋压直装置及钢筋裁断装置;所述钢筋放卷装置包括架体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转盘,所述转盘用于盛放卷绕的钢筋;所述钢筋压直装置和所述钢筋裁断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钢筋压直装置包括水平方向压直组件和竖直方向压直组件,所述水平方向压直组件和所述竖直方向压直组件依次紧密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钢筋裁断精度高,又不需要独立的动力源对钢筋进行拉送,还能实现裁切刀片的更换简单快捷的同时确保裁断设备的稳定性。
Steel bar equidistance cut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筋裁切
,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
技术介绍
钢筋在生产出货时以卷绕方式进行包装存储,卷绕的包装存储方式一方面节约空间,另一方面方便搬运和运输。在实际应用前再根据实际需要的长度对钢筋进行裁切。因此,在对钢筋进行裁断前需要将卷绕状态的钢筋进行放卷、拉直。现有技术中钢筋裁断设备精度差,裁断的钢筋长短不一,影响钢筋的正常使用。过长的钢筋需要进行再次裁断,而对于过短的钢筋则只能作废,造成浪费。此外,裁断设备需要单独提供动力以将钢筋拉送至裁断处进行裁断,一方面造成裁断设备复杂、庞大,另一方面导致裁断设备的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再者,由于钢筋硬度较大,在裁断过程中对裁切刀片的磨损较大,因此需要经常更换裁切刀片。但是,在更换裁切刀片时需要将裁断设备暂停下来。现有的裁断设备其裁切刀片通过螺丝固定,拆卸和安装麻烦。从而,影响裁断设备的生产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既能确保裁断精度高,又不需要独立的动力源对钢筋进行拉送,还能实现裁切刀片的更换简单快捷的同时确保裁断设备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钢筋裁断精度高,又不需要独立的动力源对钢筋进行拉送,还能实现裁切刀片的更换简单快捷的同时确保裁断设备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包括:钢筋放卷装置、基座、钢筋压直装置及钢筋裁断装置;所述钢筋放卷装置包括架体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转盘,所述转盘用于盛放卷绕的钢筋;所述钢筋压直装置和所述钢筋裁断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钢筋压直装置包括水平方向压直组件和竖直方向压直组件,所述水平方向压直组件和所述竖直方向压直组件依次紧密排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方向压直组件包括水平底座及设置在所述水平底座上的若干个水平方向转轮,若干个所述水平方向转轮交错排列形成第一钢筋穿过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直方向压直组件包括竖直底座及设置在所述竖直底座上的若干个竖直方向转轮,若干个所述竖直方向转轮交错排列形成第二钢筋穿过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筋穿过通道与所述第二钢筋穿过通道在同一直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方向转轮的数量为5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直方向转轮的数量为5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滑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裁断装置包括:支撑座、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齿轮驱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开设有第一刀片卡槽,所述从动齿轮开设有第二刀片卡槽;所述钢筋裁断装置还包括第一裁断刀片和第二裁断刀片,所述第一裁断刀片卡设在所述第一刀片卡槽中,所述第二裁断刀片卡设在所述第二刀片卡槽中;所述主动齿轮还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从动齿轮还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配合形成钢筋拉送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刀片卡槽从槽底沿远离所述主动齿轮的圆心方向逐渐收窄;所述第二刀片卡从槽底沿远离所述从动齿轮的圆心方向逐渐收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开设于所述主动齿轮的齿牙的中部;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牙的中部。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钢筋裁断精度高,又不需要独立的动力源对钢筋进行拉送,还能实现裁切刀片的更换简单快捷的同时确保裁断设备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钢筋压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状态的右视图;图5为图3中主动齿轮拆解第一裁断刀片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一种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10,包括:钢筋放卷装置20、基座30、钢筋压直装置40及钢筋裁断装置50。钢筋放卷装置20包括架体60以及转动设置在架体上的转盘70,转盘70用于盛放卷绕的钢筋80。钢筋压直装置40和钢筋裁断装置50分别设置在基座30上。钢筋压直装置40包括水平方向压直组件410和竖直方向压直组件420,水平方向压直组件410和竖直方向压直组件420依次紧密排列。具体的,水平方向压直组件410包括水平底座411及设置在水平底座411上的若干个水平方向转轮412,若干个水平方向转轮412交错排列形成第一钢筋穿过通道(图中未示出)。具体的,竖直方向压直组件420包括竖直底座421及设置在竖直底座421上的若干个竖直方向转轮422,若干个竖直方向转轮422交错排列形成第二钢筋穿过通道(图中未示出)。具体的,第一钢筋穿过通道与第二钢筋穿过通道在同一直线上。卷绕的钢筋80放置在转盘70上,转盘70可转动设置在架体60上。卷绕的钢筋80其放卷端依次穿过第一钢筋穿过通道、第二钢筋穿过通道后延伸至钢筋裁断装置50供钢筋裁断装置50进行裁断。钢筋80在穿过第一钢筋穿过通道时,第一钢筋穿过通道对钢筋进行水平方向的压直处理;钢筋80在穿过第二钢筋穿过通道时,第二钢筋穿过通道对钢筋80进行竖直方向的压直处理,以使得放卷的钢筋80在水平方向上及竖直方向上均被压直。经过压直处理的钢筋80由钢筋裁断装置50进行裁断,裁断的精度高。而且,经过压直处理的钢筋80方便搬运和存储。具体的,水平方向转轮412的数量为5个,竖直方向转轮422的数量为5个。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放卷装置、基座、钢筋压直装置及钢筋裁断装置;/n所述钢筋放卷装置包括架体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转盘,所述转盘用于盛放卷绕的钢筋;/n所述钢筋压直装置和所述钢筋裁断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n所述钢筋压直装置包括水平方向压直组件和竖直方向压直组件,所述水平方向压直组件和所述竖直方向压直组件依次紧密排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放卷装置、基座、钢筋压直装置及钢筋裁断装置;
所述钢筋放卷装置包括架体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转盘,所述转盘用于盛放卷绕的钢筋;
所述钢筋压直装置和所述钢筋裁断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钢筋压直装置包括水平方向压直组件和竖直方向压直组件,所述水平方向压直组件和所述竖直方向压直组件依次紧密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方向压直组件包括水平底座及设置在所述水平底座上的若干个水平方向转轮,若干个所述水平方向转轮交错排列形成第一钢筋穿过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方向压直组件包括竖直底座及设置在所述竖直底座上的若干个竖直方向转轮,若干个所述竖直方向转轮交错排列形成第二钢筋穿过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穿过通道与所述第二钢筋穿过通道在同一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方向转轮的数量为5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等间距裁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增良,
申请(专利权)人:张增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