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62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体架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包括相互拼接的后梁和边梁,所述后梁包括外护板和内固板,所述边梁的端部插入外护板和内固板之间,所述外护板的内壁与边梁的外壁通过齿扣配合,所述边梁的内壁抵靠在内固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改善了车架的耐冲击、抗变形能力,提高了整体的强度,以拼接代替传统的焊接连接,提高了车架拆装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避免由于焊接结构失效降低车架的完整度和安全性的问题。

Additional hybrid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体架构
,尤其涉及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
技术介绍
为了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难题,绿色环保的节能型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最为常见的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具有优秀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和乘坐舒适性,并且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配置有增程器的混合动力汽车在增加汽车行驶里程的同时,提高了燃油效率,降低了排放,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推广,其车架一般为钢制,由纵梁和横梁组成,经悬挂组件、前后桥组件等支撑在车轮上,后横梁和边纵梁通常采用焊接连接的连接形式,采用焊接结构虽具有结构强度高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生产维护成本较高,以及车架过载或疲劳时导致的焊接结构失效的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增强了车架结构强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包括相互拼接的后梁和边梁,所述后梁包括外护板和内固板,所述边梁的端部插入外护板和内固板之间,所述外护板的内壁与边梁的外壁通过齿扣配合,所述边梁的内壁抵靠在内固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相较于传统的钢制车架,取消了焊接工艺,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避免车架发生焊接结构易失效的问题,保证了车架的完整度和安全性,后梁包括外护板和内固板,外护板扣设于边梁和内固板外,外护板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齿扣,边梁端部的外壁上设有与外护板的齿扣配合的齿扣,从而将外护板与边梁扣接,边梁端部的内壁设有支撑部,支撑部可以为台阶支撑部或斜面支撑部等,支撑部抵靠在内固板上,从而在两个方向上对边梁进行约束,当外护板远离内固板的一侧受外力作用时,可将外力传递给内固板,内固板再将力传递给边梁,当内固板远离外护板的一侧受外力作用时,可将外力传递给外护板,外护板通过齿扣将力传递给边梁,通过这种结构改善了车架的耐冲击、抗变形能力,提高了整体的强度,以拼接代替传统的焊接连接,提高了车架拆装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避免由于焊接结构失效降低车架的完整度和安全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局部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局部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另一局部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局部示意图;标号说明:1-后梁;11-外护板;12-内固板;13-延伸部;2-边梁;3-齿扣;4-内护板;41-台阶部;5-橡胶条;6-底横梁;7-延伸部;8-底板;9-前梁。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包括相互拼接的后梁和边梁,所述后梁包括外护板和内固板,所述边梁的端部插入外护板和内固板之间,所述外护板的内壁与边梁的外壁通过齿扣配合,所述边梁的内壁抵靠在内固板上。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相较于传统的钢制车架,取消了焊接工艺,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避免车架发生焊接结构易失效的问题,保证了车架的完整度和安全性,后梁包括外护板和内固板,外护板扣设于边梁和内固板外,外护板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齿扣,边梁端部的外壁上设有与外护板的齿扣配合的齿扣,从而将外护板与边梁扣接,边梁端部的内壁设有支撑部,支撑部可以为台阶支撑部或斜面支撑部等,支撑部抵靠在内固板上,从而在两个方向上对边梁进行约束,当外护板远离内固板的一侧受外力作用时,可将外力传递给内固板,内固板再将力传递给边梁,当内固板远离外护板的一侧受外力作用时,可将外力传递给外护板,外护板通过齿扣将力传递给边梁,通过这种结构改善了车架的耐冲击、抗变形能力,提高了整体的强度,以拼接代替传统的焊接连接,提高了车架拆装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避免由于焊接结构失效降低车架的完整度和安全性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外护板的内壁设有第一齿扣,所述边梁的外壁设有第二齿扣,所述第一齿扣和第二齿扣的截面形状均为等腰梯形。从上述描述可知,齿扣采用等腰梯形不仅可以对外护板和边梁在边梁轴向方向上进行约束,同时可以在垂直于边梁轴向的方向上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内固板上靠近边梁的端面与边梁的外壁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边梁的内壁与边梁的外壁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相等。从上述描述可知,边梁端部的内壁设有支撑部,支撑部为斜面支撑部,边梁与内固板通过斜面支撑配合,提高了边梁与后梁的垂直度,斜面配合的方式也使得边梁与后梁具有较小的自适应变形能力。进一步的,所述后梁还包括内护板,所述内护板设置在内固板远离外护板的一侧,所述内护板的端部设置在内固板与边梁之间。从上述描述可知,内护板的端部设置在内固板与边梁之间,配合外护板对内固板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提高了后梁的稳固性及配合结构的稳固性。进一步的,所述内护板与边梁的配合面相对于边梁的外壁具有夹角,所述内护板上设有用以安装内固板的开槽。从上述描述可知,斜面配合的方式使得边梁与内护板具有较小的自适应变形能力,内固板安装在内护板的开槽内,当内护板或外护板受到外力作用时,可保证后梁内部的稳固性好,耐冲击、抗变形能力强,斜面支撑配合的结构与开槽结构配合同时也提高了后梁的内固板与内护板的对中精度,使后梁的力学性能稳定均匀,便于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内护板的端部设有台阶部,所述内固板与台阶部扣合,所述台阶部与边梁的配合面相对于边梁的外壁具有夹角。从上述描述可知,内护板通过台阶部与内固板扣接,并通过斜面与边梁支撑配合,同时实现边梁与后梁在两个垂直的方向上的相互约束,提高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外护板、内固板、内护板与边梁围成一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橡胶条。从上述描述可知,腔室内设有橡胶条,再通过紧固件在腔室处将外护板、内固板、内护板与边梁锁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密封防水性。进一步的,所述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还包括底横梁,所述底横梁横置于两条边梁以下,所述底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条边梁铆接,所述后梁的底部设有与底横梁铆接的延伸部。从上述描述可知,底横梁分别与边梁和后梁铆接,对二者起到支撑和定位的作用,提高了车架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还包括底板,两条以上所述底横梁沿边梁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底板架设在底横梁上。从上述描述可知,底板起到支撑及安装部件等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还包括前梁,所述前梁横置于两条边梁之间,所述前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条边梁铆接。从上述描述可知,前梁分别与底纵梁和边梁铆接,提高了车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拼接的后梁和边梁,所述后梁包括外护板和内固板,所述边梁的端部插入外护板和内固板之间,所述外护板的内壁与边梁的外壁通过齿扣配合,所述边梁的内壁抵靠在内固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拼接的后梁和边梁,所述后梁包括外护板和内固板,所述边梁的端部插入外护板和内固板之间,所述外护板的内壁与边梁的外壁通过齿扣配合,所述边梁的内壁抵靠在内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板的内壁设有第一齿扣,所述边梁的外壁设有第二齿扣,所述第一齿扣和第二齿扣的截面形状均为等腰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板上靠近边梁的端面与边梁的外壁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边梁的内壁与边梁的外壁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梁还包括内护板,所述内护板设置在内固板远离外护板的一侧,所述内护板的端部设置在内固板与边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板与边梁的配合面相对于边梁的外壁具有夹角,所述内护板上设有用以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南昌罗天生薛天宝李以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