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插针机插接件定位机构,涉及插针机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侧壁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底板上侧壁设有两个气缸,两个所述气缸位于夹持机构的两侧,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柱,两个所述移动柱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所述顶板位于夹持机构上方,两个所述移动柱之间设有红外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红外线发射仪和电动机,电动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实现螺纹块的水平移动,实现了对插接件的精确定位,方便使用者对插接件的插接。
A positioning mechanism for the connector of the pin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针机插接件定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插针机
,尤其涉及一种插针机插接件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插针机几种叫法:插针机、插针机设备、自动插针机、全自动插针机、插PIN机、入PIN机等等,这些叫法根据每个地方的叫法不一样在网上的名字也就五花八门了,插针机里面不需要PLC控制,只一个电动机的提供动力,通过电机带动主轴旋转,而主轴上的凸轮则可将装在插针模具上的针头上下移动进行插针,组装难度不大、维修难度不高、操作也很简单、工作效率高、又能实现全自动化,所以插针机对于电子行业来说是非常非常之实用的,很多电子厂商们用插针机专门帮客户插针,获取加工费用得以求财。但是现有的插针机的定位装置一般都是通过程序控制电机进行定位,定位效果差,在定位的时候容易造成偏差,容易导致插接时候插接件的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针机插接件定位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插针机插接件定位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侧壁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底板上侧壁设有两个气缸,两个所述气缸位于夹持机构的两侧,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柱,两个所述移动柱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所述顶板位于夹持机构上方,两个所述移动柱之间设有红外定位机构。优选的,所述红外定位机构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移动柱侧壁,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贯穿移动柱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另一端贯穿转动插设在移动柱内部,所述螺纹杆上的螺纹方向相同,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与顶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块下侧壁固定连接有红外线发射仪。优选的,所述螺纹块上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顶板下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板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部,所述限位板与限位槽的表面粗糙度均为1.8。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上侧壁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侧壁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底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一侧侧壁与放置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移动板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贯穿工作台设置。优选的,所述拉杆包括圆柱杆和圆台杆,所述圆柱杆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圆柱杆贯穿工作台设置。优选的,所述底板四角处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直径为4-6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采用红外线发射仪和电动机,电动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实现螺纹块的水平移动,实现了对插接件的精确定位,方便使用者对插接件的插接。2、通过采用弹簧、拉杆和移动板,实现了对需要插接的电路板的固定工作,同时可以适用不同大小的电路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插针机插接件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插针机插接件定位机构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插针机插接件定位机构的正面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中一种插针机插接件定位机构的顶板与限位板的连接结构图。附图标记:1、底板;2、工作台;3、移动柱;4、顶板;5、螺纹块;6、红外线发射仪;7、螺纹杆;8、弹簧;9、电动机;10、拉杆;11、气缸;12、移动板;13、定位孔;14、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如图1-图4示,一种插针机插接件定位机构,包括底板1,底板1上侧壁设有夹持机构,底板1上侧壁设有两个气缸11,两个气缸11位于夹持机构的两侧,夹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侧壁的工作台2,工作台2上侧壁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底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2,拉杆10包括圆柱杆和圆台杆,圆柱杆与移动板12固定连接,圆柱杆贯穿工作台2设置,移动板12一侧侧壁与放置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8,移动板12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拉杆10,拉杆10贯穿工作台2设置,将需要插接的电路板放置在放置槽内部,由于弹簧8的弹力作用,使得移动板12将放置槽内部的电路板夹持固定住,气缸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柱3,两个移动柱3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4,顶板4位于夹持机构上方,两个移动柱3之间设有红外定位机构,启动气缸11,通过气缸11调节移动柱3的高度,从而调节了红外定位机构的高度位置。红外定位机构包括电动机9,电动机9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移动柱3侧壁,电动机9的输出端贯穿移动柱3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7,螺纹杆7另一端贯穿转动插设在移动柱3内部,螺纹杆7上的螺纹方向相同,螺纹杆7上螺纹套接有螺纹块5,螺纹块5与顶板4之间滑动连接,螺纹块5下侧壁固定连接有红外线发射仪6,螺纹块5上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4,顶板4下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板14对应的限位槽,限位板14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部,限位板14与限位槽的表面粗糙度均为1.8,底板1四角处均开设有定位孔13,定位孔13的直径为4-6mm,启动电动机9,电动机9带动螺纹杆7转动,螺纹杆7带动螺纹块5水平移动,从而带动红外线发射仪6水平移动,红外线发射仪6发生的红外线对电路板上的插接孔进行辅助定位的作用。本技术中,将需要插接的电路板放置在放置槽内部,由于弹簧8的弹力作用,使得移动板12将放置槽内部的电路板夹持固定住,然后启动电动机9,电动机9带动螺纹杆7转动,螺纹杆7带动螺纹块5水平移动,螺纹块5带动螺纹杆7水平移动,从而带动红外线发射仪6水平移动,从而红外线发射仪对放置槽内部的电路板进行照射,精确定位,方便对插接件进行插接工作。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针机插接件定位机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侧壁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底板(1)上侧壁设有两个气缸(11),两个所述气缸(11)位于夹持机构的两侧,所述气缸(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柱(3),两个所述移动柱(3)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4),所述顶板(4)位于夹持机构上方,两个所述移动柱(3)之间设有红外定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针机插接件定位机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侧壁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底板(1)上侧壁设有两个气缸(11),两个所述气缸(11)位于夹持机构的两侧,所述气缸(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柱(3),两个所述移动柱(3)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4),所述顶板(4)位于夹持机构上方,两个所述移动柱(3)之间设有红外定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针机插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定位机构包括电动机(9),所述电动机(9)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移动柱(3)侧壁,所述电动机(9)的输出端贯穿移动柱(3)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另一端贯穿转动插设在移动柱(3)内部,所述螺纹杆(7)上的螺纹方向相同,所述螺纹杆(7)上螺纹套接有螺纹块(5),所述螺纹块(5)与顶板(4)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块(5)下侧壁固定连接有红外线发射仪(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针机插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潼南区卓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