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790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属于电力电子技术,该过压保护电路安装在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的端口之间,具体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介质隔离的高压CMOS工艺,能够解决寄生二极管向导通时电流不受控制的技术问题,该过压保护电路在传统模拟多路复用器芯片的S端和D端实现了过压保护功能,满足了更高要求的应用环境的需要。

An over 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
本技术属于电力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过压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传统的模拟多路复用器芯片通常采用PN结隔离的工艺,其中,传统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过压保护电路是由PMOS管P1和NMOS管N1组成的,其中P1的衬底(N阱)接VDD,N1的衬底(P-sub)接VSS。上述开关管在控制信号GP和GN的作用下同时打开或者关断。当GP为“0”,GN为“1”时开关导通,当GP为“1”,GN为“0”时开关关断。具体的,当P1和N1关断的情况下,如果S端(或D端)电压超出正电源电压VDD+0.7V,则S端(或D端)与P1管衬底(N阱)之间的寄生二极管D1(D2)会正向导通,如果电流不受控制,会损坏模拟开关或者前后级模块。同样,如果S端(或D端)电压低于出负电源电压VSS-0.7V,则S端(或D端)与N1管衬底(P-sub)之间的寄生二极管D3(D4)会正向导通,如果电流不受控制,也会损坏模拟开关或者前后级模块。传统的模拟多路复用器芯片中还未存在过压保护电路,现有相关文献中也未涉及模拟多路复用器芯片中S端和D端的过压保护技术。如何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压保护电路,放置在第一PMOS管(P1)和第一NMOS管(N1)的端口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二PMOS管(P2)和第二NMOS管(N2),其中:/n所述第一PMOS管(P1)和第一NMOS管(N1)并联,并联后两侧的公共端分为第一端口(S)和第二端口(D);/n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PMOS管(P1)的源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一PMOS管(P1)的漏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均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第二PM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压保护电路,放置在第一PMOS管(P1)和第一NMOS管(N1)的端口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二PMOS管(P2)和第二NMOS管(N2),其中:
所述第一PMOS管(P1)和第一NMOS管(N1)并联,并联后两侧的公共端分为第一端口(S)和第二端口(D);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PMOS管(P1)的源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一PMOS管(P1)的漏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均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第二PMOS管(P2)的漏极,第二PMOS管(P2)的源极连接VDD电源;
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一NMOS管(N1)的源极,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第一NMOS管(N1)的漏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均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第二NMOS管(N2)的漏极,第二NMOS管(N2)的源极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强孙忠民郭靖高连山赵红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硅宇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