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及料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789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及料理机。其中所述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包括跨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的放电电阻、与所述放电电阻连接的开关以及控制所述开关通断的控制模块,所述开关的通断用以将所述放电电阻在所述火线和零线之间接通或断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可实现待机时功耗低以及掉电时残余电压的快速释放。

Residual voltage release circuit and charge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及料理机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及料理机。
技术介绍
根据目前国标对家用电器残余电压的要求,在家用电器断电1秒后,家用电器的插头各插脚的电压不应超过36V。因此,现有的家用电器通常都在零火线之间串联有放电电阻,以便在断电后将残余电压释放掉。为了使得放电电阻可以快速的将残余电压释放掉,放电电阻的阻值不能过大。而放电电阻阻值较小则又会使得家用电器的待机功耗增加。因此现有的家用电器的在满足残余电压释放要求的同时,无法实现低待机功耗。鉴于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及料理机,可实现待机时功耗低以及掉电时残余电压的快速释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包括跨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的放电电阻,所述残余电压释放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放电电阻连接的开关以及控制所述开关通断的控制模块,所述开关的通断用以将所述放电电阻在所述火线和零线之间接通或断开。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和开关,在待机状态下控制放电电阻从电路中断开,可降低待机功耗;在掉电状态下控制放电电阻接入电路中,可快速释放残余电压。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过零检测单元,所述控制模块根据预设时间内过零检测单元是否检测到过零点,而控制开关的通断。通过过零检测来判断电路状态,其电路结构简单且判断准确可靠。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为控制芯片,所述开关集成于所述控制芯片内。通过集成了开关的控制芯片进行控制,可简化电路结构,提升电路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放电电阻串联连接于所述火线和零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放电电阻包括串联连接于所述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放电电阻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电阻,可降低电阻选型难度,且可增强电路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芯片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芯片为CAPZero芯片。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为控制芯片,所述开关位于所述控制芯片外部。开关与控制芯片分开设置,方便了多种连接方式和开关种类的选择,可提升电路设计的灵活性。进一步的,所述开关与所述放电电阻串联连接于所述火线和零线之间。以串联的方式,使得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料理机,包括以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残余电压释放电路。本技术提供的料理机,因具有上述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当然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残余电压释放电路与供电回路连接的模块图。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残余电压释放电路与供电回路连接的模块图。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残余电压释放电路与供电回路连接的模块图。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残余电压释放电路与供电回路连接的具体电路图。附图标号说明:1-市电;2-放电电阻;3-开关;4-控制模块;41-过零检测单元;5-供电回路。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及具有其的料理机进行详细介绍。请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残余电压释放电路与市电1和供电回路5连接,用以在供电回路5从市电1断电时,将电路中的残余电压快速降低到安全电压以下。所述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包括跨接在市电1的火线和零线之间的放电电阻2、与所述放电电阻2连接的开关3以及控制所述开关3通断的控制模块4,所述开关3的通断用以将所述放电电阻2在所述火线和零线之间接通或断开。通过设置控制模块4和开关3,在待机状态下控制放电电阻2从电路中断开,可降低待机功耗;在掉电状态下控制放电电阻2接入电路中,可快速释放残余电压。请参阅图2,其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图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4包括过零检测单元41,所述控制模块4根据预设时间内过零检测单元41是否检测到过零点,而控制开关的通断。当在预设时间内过零检测单元41检测到零火线有过零时,说明电路处于与市电1连接的状态,此时通过控制模块4控制开关3断开,即相当于将放电电阻2不接入电路中,则整个电路的功耗将会变小;当在预设时间内过零检测单元41检测到零火线间没有过零时,说明电路处于与市电1断开的掉电状态,此时通过控制模块4控制开关3导通,即将放电电阻2接入电路中,用以释放电路中的残余电压。通过过零检测来判断电路状态,其电路结构简单且判断准确可靠。为了确保可以检测到过零点,所述预设时间可为交流电一个周期以上;而为了保证控制模块4的快速响应,其做出判断之前的检测时间也不宜过长。优选的所述预设时间为20ms至40ms。请参阅图3,其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图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4为控制芯片,所述开关3和过零检测单元41集成于所述控制芯片内。通过集成了开关3和过零检测单元41的控制芯片进行控制,可简化电路结构,提升电路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4为控制芯片,所述开关3也可位于所述控制芯片外部。通过开关3与控制芯片分开设置,方便了多种连接方式和开关种类的选择,可提升电路设计的灵活性,例如所述开关可选择为继电器、光耦、可控硅、三极管中的一种或多种。请一并参阅图4,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残余电压释放电路与供电回路连接的具体电路图。市电的火线L和零线N之间连接有压敏电阻VR1、电容C1,压敏电阻VR1和电容C1在火线L和零线N之间为并联连接。所述火线L上还串联有熔断器FUSE1。所述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包括连接在火线L和零线N之间的放电电阻和与所述放电电阻串联连接的控制芯片U3。所述放电电阻包括串联连接于所述火线L和零线之间N之间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所述控制芯片U3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放电电阻包括串联的两个电阻,可降低电阻选型难度,且可增强电路的稳定性。例如可避免因一个电阻短路而直接造成该支路短路。控制芯片U3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使得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可对电网波动起到一定缓冲作用,以保护控制芯片U3。所述控制芯片U3具有8个引脚,位于其中一侧的4个引脚连接于第一电阻R1的一端,位于另一侧的4个引脚连接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该控制芯片U3能检测到零火线上的过零信号,在一段时间内检测到其两端有过零信号时,控制芯片U3会将连接在其两端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断开;当一段时间内控制芯片U3两端检测不到过零信号时,控制芯片U3会将连接在其两端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重新串接到零火线间。所述控制芯片U3可为CAPZero芯片,如CAPZero-2芯片。本实施例中,控制芯片U3和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是串联的连接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包括跨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的放电电阻(2),其特征在于,所述残余电压释放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放电电阻(2)连接的开关(3)以及控制所述开关(3)通断的控制模块(4),所述开关(3)的通断用以将所述放电电阻(2)在所述火线和零线之间接通或断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包括跨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的放电电阻(2),其特征在于,所述残余电压释放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放电电阻(2)连接的开关(3)以及控制所述开关(3)通断的控制模块(4),所述开关(3)的通断用以将所述放电电阻(2)在所述火线和零线之间接通或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4)包括过零检测单元(41),所述控制模块(4)根据预设时间内过零检测单元(41)是否检测到过零点,而控制开关(3)的通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4)为控制芯片,所述开关(3)集成于所述控制芯片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残余电压释放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放电电阻(2)串联连接于所述火线和零线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王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