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687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包括下箱体、下层模组、支撑块、安装支架、上层模组及上盖;下箱体形成容纳腔;下层模组固定在下箱体的容纳腔内;支撑块设置在下层模组的端板上;安装支架一端安装在下箱体第一侧壁上,安装支架另一端安装在下箱体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安装支架中部安装在支撑块上;上层模组安装在安装支架上;上盖覆盖上层模组而与下箱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结构强度,提高稳定性,减少安全隐患。

Battery pack structure of double layer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多数动力电池的电池模组是单层模组,单层模组结构空间利用率低,重量对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影响较大。有少数电池模组为双层,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双层模组结构:一,上下两层模组通过螺丝将模组端板直接连接在一起,下层模组直接通过螺丝固定在电池箱上,此结构的缺点为上层模组在振动或冲击时,振动比较剧烈,容易将上层模组端板振裂或振断发生危险。二,上下两层模组直接在外部做一个框架,使上下两层模组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固定整个框架在电池箱上,此结构缺点为框架的重量比较大,对于目前追求能量密度的需求来说不适合大量推广。三,在下层模组上方组装一些小结构,使上层模组能平稳的放置在下层模组上,然后通过长螺杆,直接从上层模组串到下层模组固定到电池箱体上,此结构与第一种方式的缺点类似,上层模组在振动或冲击时比较激烈,长螺杆承受的拉力和剪切力过大,螺杆容易失效发生危险。四,上层模组通过支架直接安装在电池箱体箱壁上,箱壁为受力部件,此结构缺点为没有将上层模组的重力分散均匀传递到下箱体,强度不足,冲击或振动会导致箱体箱壁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以提高结构强度,提高稳定性,减少安全隐患。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包括下箱体、下层模组、支撑块、安装支架、上层模组及上盖;>下箱体形成容纳腔;下层模组固定在下箱体的容纳腔内;支撑块设置在下层模组的端板上;安装支架一端安装在下箱体第一侧壁上,安装支架另一端安装在下箱体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安装支架中部安装在支撑块上;上层模组安装在安装支架上;上盖覆盖上层模组而与下箱体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由于下层模组固定在下箱体的容纳腔内,支撑块设置在下层模组的端板上,安装支架安装在下箱体及支撑块上,上层模组安装在安装支架上,使得上层模组的重量一方面通过安装支架传递至下箱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再由下箱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传递至下箱体的底部,上层模组的重量另一方面通过安装支架传递至支撑块上,支撑块传递至下层模组的端板,再由下层模组的端板传递至下箱体的底部,从而使整个下箱体受力均匀,提高结构强度,提高稳定性,减少安全隐患。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下层模组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下箱体的容纳腔内,且第一螺栓穿过下层模组。进一步,支撑块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下层模组的端板上。进一步,上层模组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安装支架上,且第二螺栓穿过上层模组。进一步,下箱体包括两组X轴下横梁、两组X轴上横梁、多组Y轴横梁、多组Z轴左竖梁及多组Z轴右竖梁,两组X轴下横梁与多组Y轴横梁交叉设置且多组Y轴横梁位于两X轴下横梁之间,多组Z轴左竖梁设置在一组X轴下横梁与一组X轴上横梁之间,多组Z轴右竖梁设置在另一组X轴下横梁与另一组X轴上横梁之间,两组X轴下横梁、两组X轴上横梁、多组Y轴横梁、多组Z轴左竖梁及多组Z轴右竖梁共同界定出容纳下层模组的容纳腔。进一步,下箱体还包括斜筋和斜梁,斜筋一端设置在X轴下横梁上,斜筋另一端设置在Y轴横梁上;斜梁一端设置在Y轴横梁上,斜梁另一端设置在Z轴左竖梁或Z轴右竖梁上。进一步,下箱体设置蒙皮结构,蒙皮结构覆盖两组X轴下横梁、两组X轴上横梁、多组Y轴横梁、多组Z轴左竖梁及多组Z轴右竖梁。进一步,X轴上横梁上设置安装孔以固定安装支架。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上层模组与下层模组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的分解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下箱体的蒙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下箱体1容纳腔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X轴下横梁14X轴上横梁15安装孔151Y轴横梁16Z轴左竖梁17Z轴右竖梁18斜筋19斜梁191蒙皮结构192下层模组2支撑块3安装支架4上层模组5上盖6第一螺栓7第二螺栓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包括下箱体1、下层模组2、支撑块3、安装支架4、上层模组5及上盖6。如图3所示,下箱体1形成容纳腔11,下层模组2固定在下箱体1的容纳腔11内,支撑块3设置在下层模组2的端板21上。安装支架4一端安装在下箱体1第一侧壁12上,安装支架4另一端安装在下箱体1与第一侧壁12相对的第二侧壁13上,安装支架4中部安装在支撑块3上,上层模组5安装在安装支架4上,上盖6覆盖上层模组5而与下箱体1连接。由于下层模组2固定在下箱体1的容纳腔11内,支撑块3设置在下层模组2的端板21上,安装支架4安装在下箱体1及支撑块3上,上层模组5安装在安装支架4上,使得上层模组5的重量一方面通过安装支架4传递至下箱体1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再由下箱体1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传递至下箱体1的底部,上层模组5的重量另一方面通过安装支架4传递至支撑块3上,支撑块3传递至下层模组2的端板21,再由下层模组的端板21传递至下箱体1的底部,从而使整个下箱体1受力均匀,提高结构强度,提高稳定性,减少安全隐患。在一些示例中,下层模组2通过第一螺栓7固定在下箱体1的容纳腔11内,且第一螺栓7穿过下层模组2。下箱体1的底部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栓7穿过下层模组2而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下层模组2牢牢固定在下箱体1的容纳腔11内。在一些示例中,支撑块3通过第一螺栓7固定在下层模组2的端板21上。支撑块3上可设置穿孔,第一螺栓7穿过该穿孔而将支撑块3固定在下层模组2的端板21上,从而使得整体紧凑。在一些示例中,上层模组5通过第二螺栓8固定在安装支架4上,且第二螺栓8穿过上层模组5。下箱体1的底部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栓8穿过上层模组5而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上层模组5牢牢固定在安装支架4上。同时,第二螺栓8与第一螺栓7分开设置,使得上层模组5在振动或冲击比较激烈时,第二螺栓8及第一螺栓7不用承受剪切力,从而使得第二螺栓8及第一螺栓7不易损坏,提高安全性。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下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箱体、下层模组、支撑块、安装支架、上层模组及上盖;/n下箱体形成容纳腔;/n下层模组固定在下箱体的容纳腔内;/n支撑块设置在下层模组的端板上;/n安装支架一端安装在下箱体第一侧壁上,安装支架另一端安装在下箱体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安装支架中部安装在支撑块上;/n上层模组安装在安装支架上;/n上盖覆盖上层模组而与下箱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箱体、下层模组、支撑块、安装支架、上层模组及上盖;
下箱体形成容纳腔;
下层模组固定在下箱体的容纳腔内;
支撑块设置在下层模组的端板上;
安装支架一端安装在下箱体第一侧壁上,安装支架另一端安装在下箱体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安装支架中部安装在支撑块上;
上层模组安装在安装支架上;
上盖覆盖上层模组而与下箱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下层模组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下箱体的容纳腔内,且第一螺栓穿过下层模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块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下层模组的端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层模组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安装支架上,且第二螺栓穿过上层模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模组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下箱体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礼昌张亚辉郑隆陈福恩罗建洪游鑫张炫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