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渣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4184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窑渣传送装置,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冷却腔和圆柱体结构的烘干腔,冷却腔设置在烘干腔的顶部,冷却腔的底部和烘干腔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一启闭组件加以连通;冷却腔的顶部设有进料口、第一进料口的一侧设有进水口,冷却腔中设有第一分散组件;烘干腔下方的一侧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有第二启闭组件,出料口的相对侧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覆盖至少一层滤网;烘干腔的上方一侧设有进气口、进气口的相对侧设有出气口,烘干腔中设有第二分散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窑渣的含水量,有利于后续处理。

A kind of slag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窑渣传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送装置,特别是一种窑渣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危险废弃物又称有害废弃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将危险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是一种减量效果最明显、无害化最彻底、焚烧热量可以有效利用的处理危险废弃物的方法,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对危险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置的方式主要有回转窑、流化床、等离子,其中使用回转窑处置危险废弃物为主流方式。回转窑处置焚烧危险废弃物的工艺主要分为顺流式回转窑和逆流式回转窑。主流的顺流式回转窑中,物料和一次风均由窑头进入,烟气由窑尾进入二次燃烧室,窑尾的温度高达约900℃~1100℃,因此主流的顺流回转窑的出渣方式一般为湿式出渣,即物料燃尽后的底渣掉入链板式或液压推板式捞渣机中,经过水冷却后捞出。捞出的渣盛放于吨袋或专门的渣箱中,在车间内沥干或进入渣库中沥干后再行处置;现有的底渣含水量非常高,盛放底渣的吨袋或渣箱会不停析出废水,污染车间或渣库的环境,也给灰渣的后续处置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种窑渣传送装置,能够有效减少窑渣的含水量,有利于后续处理。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窑渣传送装置,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冷却腔和圆柱体结构的烘干腔,冷却腔设置在烘干腔的顶部,冷却腔的底部和烘干腔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一启闭组件加以连通;冷却腔的顶部设有进料口、第一进料口的一侧设有进水口,冷却腔中设有第一分散组件;烘干腔下方的一侧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有第二启闭组件,出料口的相对侧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覆盖至少一层滤网;烘干腔的上方一侧设有进气口、进气口的相对侧设有出气口,烘干腔中设有第二分散组件。进一步的,第一分散组件包括第一支承轴,第一支承轴上呈圆周状的均布多个第一分散杆,第一支承轴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转动。进一步的,第一启闭组件和第二启闭组件均包括圆柱体结构的连接腔,连接腔中可旋转的设有旋转柱,旋转柱上设有转移通道,旋转柱通过第二电机驱动转动;第一启闭组件的转移通道旋转至竖直设置时,冷却腔和烘干腔处于开启连通状态,第一启闭组件的转移通道旋转至水平设置时,冷却腔和烘干腔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启闭组件的转移通道旋转至与出料口相连通时,出料口处于开启状态,处于开启状态的第二启闭组件的转移通道旋转90°后,出料口处于关闭状态。进一步的,第二分散组件包括第二支承轴,第二支承轴上均布三个分散机构;分散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在第二支承轴上的第一连接杆,每个第一连接杆的外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齿盘,两个齿盘之间通过一个截面为正六边形结构的连接轴加以固定连接实现联动,连接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两个齿盘上;第一连接杆的内侧壁上与齿盘同轴的设有一个固定盘,固定盘套设在连接轴上,连接轴上还套设一个轴套,轴套压设在两个固定盘之间,轴套上均布多个拨板;烘干腔中与两个齿盘对应的设有两圈凸台,凸台上设有齿条;第二支承轴通过第三电机驱动转动,当第二支承轴转动时,以第二支承轴为中心转动的分散机构的齿盘在齿条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自转,从而带动轴套及拨板一同转动。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分散机构之间设有一个第二分散杆,第二分散杆的端部设有圆弧形结构的推块,第二分散杆为伸缩杆。进一步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置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包括缓存水箱和沉淀水箱,主进水管道与缓存水箱的一个进水口相连接,缓存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进水口相连接,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和第一电磁阀;缓存水箱的另一个进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沉淀水箱相连接,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水泵和第二电磁阀,沉淀水箱通过第三管道与出水口相连接,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三水泵和第三电磁阀。进一步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用于循环的向烘干腔中通入温度为80-100℃的热气。进一步的,传送装置的工作原理为:1)初始状态时,第一启闭组件和第二启闭组件均处于关闭状态,冷水自进水口进入冷却腔中,底渣自进料口进入冷却腔中在冷水中进行冷却,冷却过程中,第一分散组件同时进行搅拌;2)旋转第一启闭组件使其打开,将冷却腔中的含水混合物转移至烘干腔中后,再次关闭第一启闭组件;3)打开第三电磁阀,使冷却腔中的水自出水口排出,当水排完后,通过进气口和出气口向烘干腔中通入热气、对底渣进行烘干,同时使第二分散组件旋转;4)烘干完成后,打开第二启闭组件,继续旋转第二分散组件,通过推块将底渣移出烘干腔。进一步的,循环水系统的工作原理为:1)主进水管道向缓存水箱中通入温度为5-15℃的水;2)自烘干腔中排出的热水自第三管道移入沉淀水箱中进行沉淀和自然冷却,再经由第二管道注入缓存水箱中进行混合;3)混合后的冷水通过第一管道注入冷却腔加以应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将底渣的冷却和烘干加以同步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底渣处理后的含水量;2)本技术的循环水系统,实现了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3)本技术的第一分散组件和第二分散组件的设置大幅提高了底渣的冷却和烘干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图3为图2中烘干腔放大图;图4为图3中烘干腔A-A方向剖视图。附图标记:冷却腔1、烘干腔2、第一启闭组件3、进料口4、进水口5、第一分散组件6、出料口7、第二启闭组件8、出水口9、滤网10、进气口11、出气口12、第二分散组件13;第一支承轴201、第一分散杆202、第一电机203;连接腔301、旋转柱302、转移通道303、第二电机304;第二支承轴401、分散机构402、第一连接杆403、齿盘404、连接轴405、固定盘406、轴套407、拨板408、凸台409、第二分散杆410、推块411、第三电机412;缓存水箱501、沉淀水箱502、主进水管道503、第一管道504、第一水泵505、第一电磁阀506、第二管道507、第二水泵508、第二电磁阀509、第三管道510、第三水泵511、第三电磁阀5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如图所示一种窑渣传送装置,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冷却腔1和圆柱体结构的烘干腔2,冷却腔设置在烘干腔的顶部,冷却腔的底部和烘干腔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一启闭组件3加以连通;冷却腔的顶部设有进料口4、第一进料口的一侧设有进水口5,冷却腔中设有第一分散组件6;烘干腔下方的一侧设有出料口7,出料口上设有第二启闭组件8,出料口的相对侧设有出水口9,出水口上覆盖至少一层滤网10;烘干腔的上方一侧设有进气口11、进气口的相对侧设有出气口12,烘干腔中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窑渣传送装置,其特征为,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冷却腔和圆柱体结构的烘干腔,冷却腔设置在烘干腔的顶部,冷却腔的底部和烘干腔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一启闭组件加以连通;/n冷却腔的顶部设有进料口、第一进料口的一侧设有进水口,冷却腔中设有第一分散组件;/n烘干腔下方的一侧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有第二启闭组件,出料口的相对侧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覆盖至少一层滤网;烘干腔的上方一侧设有进气口、进气口的相对侧设有出气口,烘干腔中设有第二分散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窑渣传送装置,其特征为,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冷却腔和圆柱体结构的烘干腔,冷却腔设置在烘干腔的顶部,冷却腔的底部和烘干腔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一启闭组件加以连通;
冷却腔的顶部设有进料口、第一进料口的一侧设有进水口,冷却腔中设有第一分散组件;
烘干腔下方的一侧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有第二启闭组件,出料口的相对侧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覆盖至少一层滤网;烘干腔的上方一侧设有进气口、进气口的相对侧设有出气口,烘干腔中设有第二分散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窑渣传送装置,其特征为,第一分散组件包括第一支承轴,第一支承轴上呈圆周状的均布多个第一分散杆,第一支承轴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窑渣传送装置,其特征为,第一启闭组件和第二启闭组件均包括圆柱体结构的连接腔,连接腔中可旋转的设有旋转柱,旋转柱上设有转移通道,旋转柱通过第二电机驱动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窑渣传送装置,其特征为,第二分散组件包括第二支承轴,第二支承轴上均布三个分散机构;
分散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在第二支承轴上的第一连接杆,每个第一连接杆的外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齿盘,两个齿盘之间通过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星辰李萍萍郭新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诚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