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轮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088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轮壳,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环形腔壁和端面壁,端面壁上设有加强件,环形腔壁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相互交叉。本方案提高了飞轮壳的使用寿命。

A kind of flywheel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轮壳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飞轮壳。
技术介绍
飞轮壳是发动机中主要的零部件,飞轮壳包括环形腔壁和端面壁,端面壁位于环形腔壁的一端,端面壁上设有油封安装孔。飞轮壳在发动机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将飞轮遮挡住,为飞轮提供保护。现有的飞轮壳通常是由铁材质制成,由于铁的强度较大,故采用铁材质制成的飞轮壳不易变形、断裂和损坏,飞轮壳的使用寿命较长。但是,由于铁的密度较大,故单位体积的飞轮壳的重量较大,这样导致了飞轮壳比较重,不利于减轻整车的重量,不符合现目前的节能减排要求。为了降低飞轮壳的重量,现目前会采用密度较小的材质(如铝合金)制成的飞轮壳。但是,虽然飞轮壳的重量得到了降低,而飞轮壳的强度也得到了降低,故为了提高飞轮壳的强度,现目前会在端面壁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同时设置多个加强筋。由于采用的材质密度较小,同时在端面壁上设置多个加强筋,从而使得飞轮壳在重量降低的同时,端面壁的强度得以提高,保证了飞轮壳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改进中虽然端面壁上设置了多个加强筋,使得飞轮壳的使用寿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终究相比铁材质制成的飞轮壳,从现有的使用情况来看,飞轮壳的使用寿命与铁材质的飞轮壳的使用寿命相差甚远,飞轮壳的强度仍需要加强,使用寿命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轮壳,以进一步提高飞轮壳的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轮壳,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环形腔壁和端面壁,端面壁上设有加强件,环形腔壁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相互交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由于环形腔壁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从而提高了环形腔壁的强度,相比现目前只在端面壁上设置加强筋的方式,环形腔壁和端面壁上均设有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飞轮壳的整体强度,进而进一步提高了飞轮壳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相互交叉,使得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的加强效果更好,强度更高。进一步,加强件包括第三加强筋、第四加强筋、第五加强筋和第六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位于端面壁的内侧面上,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相互交叉,第五加强筋和第六加强筋位于端面壁的外侧面上,第五加强筋和第六加强筋相互交叉。由此,通过在端面壁上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加强筋,相比只在端面壁的单侧面设有加强筋,提高了端面壁的强度。另外,由于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相互交叉,第五加强筋和第六加强筋相互交叉,交叉的部位受力强度较大,使得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之间的加强效果更好,第五加强筋和第六加强筋之间的加强效果更好。进一步,第一加强筋为环形,第一加强筋围绕在环形腔壁的外侧面上。由于第一加强筋围绕在环形腔壁的外侧面上,与环形腔壁的环形的形状相匹配,故第一加强筋受力比较均匀,第一加强筋的加强效果更好,使得环形腔壁更不易发生形变和损坏。进一步,壳体上设有凸出部,凸出部连接在环形腔壁和端面壁上。由此,凸出部相当于一个体积较大的加强筋,会给壳体一定加强作用,避免壳体发生形变,使得壳体的强度得到提高。进一步,凸出部的侧面上设有第七加强筋。通过在凸出部上设置第七加强筋,使得凸出部抗形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壳体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连接在环形腔壁和端面壁上,连接部上设有“米”字形加强筋,“米”字形加强筋同时位于端面壁的外侧面和连接部上。连接部用于将飞轮壳连接到其他部件上。“米”字形加强筋用于提高连接部的强度。由于“米”字形加强筋同时位于端面壁的外侧面和连接部上,从而可避免连接部从端面壁上断裂,提高了连接部和端面壁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强度。连接部上的加强筋的形状为“米”形,加强筋的形状为对称形状,加强筋受力会更加均匀,避免加强筋受力不均匀而断裂。进一步,壳体上设有起动机安装孔,起动机安装孔位于端面壁和环形腔壁的连接处,起动机安装孔的外侧设有起动机安装凸台,起动机安装凸台与环形腔壁之间连接有封闭面。起动机安装孔用于使得起动机穿过,起动机安装凸台用于对起动机进行固定。封闭面起到连接起动机安装凸台和环形腔壁的作用,可对起动机安装凸台起到一定的固定、连接作用,相比端面壁单独对起动机安装凸台进行连接固定,起动机安装凸台的固定效果更好,连接强度更高。进一步,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的交叉部位设有固定孔。固定块便于使螺栓穿过,将壳体固定在发动机上。由于固定孔位于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的交叉部位,交叉部位的强度较强,可降低固定孔对端面壁的强度的影响。进一步,连接部远离环形腔壁的一端的厚度小于连接部另一端的厚度。由此,在不影响连接部与环形腔壁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可减少连接部的用料,从而减少了飞轮壳的重量。进一步,端面壁上设有油封安装孔,油封安装孔一端的内壁为弧形,另一端的内壁为方形。由此,方形的内壁可将飞轮壳卡在发动机上,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飞轮壳的正面立体图;图2为一种飞轮壳的背面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止口面2、凹槽3、第三加强筋4、第四加强筋5、第一加强筋6、第二加强筋7、第五加强筋8、第六加强筋9、连接部10、“米”字形加强筋11、油封安装孔12、固定孔13、起动机安装孔14、起动机安装凸台15、封闭面16、凸出部17、第七加强筋18。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一种飞轮壳,包括壳体1,壳体1为比铁密度小的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采用的为铝合金。壳体1包括环形腔壁和端面壁,环形腔壁和端面壁一体成型设置,端面壁位于环形腔壁的一端上,环形腔壁的内部为飞轮室,从而可容纳飞轮。本实施例中环形腔壁远离端面壁的一侧为正面,环形腔壁设有端面壁的一侧为背面。端面壁上设有油封安装孔12,图1中的油封安装孔12的下端的内壁为弧形,上端的内壁为方形,从而可将飞轮壳安装在与之形状相配的发动机上。环形腔壁的正面的端面上设有止口面2,止口面2上设有若干长条状的凹槽3,通过将止口面2上多余的材料去除,从而减轻了飞轮壳的重量。壳体1上设有两个凸出部17,凸出部17一体成型在环形腔壁和端面壁上。本实施例中的凸出部17的截面形状近似为三角形,凸出部17与壳体1相交的部位为弧形,结合图2所示,两个凸出部17之间相互连接在一起,且两个凸出部17之间连接的部位与环形腔壁的外侧面相切,两个凸出部可看做位于环形腔壁圆周侧壁外侧的体积较大的加强筋,这样环形腔壁和端面壁在两个凸出部17的作用下,会给壳体1一定的加强作用,避免壳体1发生形变,使得壳体1的强度得到提高。另外,为了提高凸出部17的强度,在凸出部17的两个侧面(正面和背面)上均一体设置若干纵横交错的第七加强筋18,纵横交错的第七加强筋18之间形成若干槽,槽的形状和大小不一,其中远离环形腔壁的槽的形状主要为四边形,靠近环形腔壁的槽的形状主要为三角形。壳体1上一体成型有连接部10,连接部10远离环形腔壁的一端的厚度小于连接部10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轮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环形腔壁和端面壁,所述端面壁上设有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壁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相互交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轮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环形腔壁和端面壁,所述端面壁上设有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壁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相互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三加强筋、第四加强筋、第五加强筋和第六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位于端面壁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相互交叉,所述第五加强筋和第六加强筋位于端面壁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五加强筋和第六加强筋相互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为环形,第一加强筋围绕在环形腔壁的外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连接在环形腔壁和端面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侧面上设有第七加强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百吉四兴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