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内燃机用动力输出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01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内燃机用动力输出门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小型内燃机大扭矩轴向输出时打滑和很难保证同轴度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一种小型内燃机用动力输出门架,它包括框架体以及分别连接在框架体两端的连接体和动力输出轴,所述框架体、连接体和动力输出轴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体与内燃机的内燃机动力输出轴活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与负载连接;所述框架体上设有方便连接体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安装的中空结构;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轴线一和内燃机动力输出轴的轴线二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动力输出的方式是轴向输出,可以保证良好的同轴度,并且可以很方便地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进行安装。

A power output gantry for smal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内燃机用动力输出门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内燃机轴向动力输出连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内燃机用动力输出门架。
技术介绍
小型内燃机特别是进口的小型内燃机大多是短输出轴配合速度离合器方式输出动力,速度离合器动力输出方式的缺点是;在震动负载或者负载扭矩较大时特别容易打滑,如果去掉速度离合器,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又非常短,无法直接连接皮带轮、链轮、通用联轴器等动力输出必备零件,而且使用皮带轮等输出动力会使动力输出部分体积很大,且传动效率下降,同时这种方式已经将动力输出由轴向改成径向,偏离了内燃机动力输出轴轴线,显而易见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满足设备对动力的要求。轴向输出是动力输出方向与输出轴轴线方向相一致,在需要轴向输出动力且扭矩较大或者空间受限制的情况下,上述各种方式都无法满足要求,现在许多小型机械采用内燃机配合设计新产品时,大都要求结构紧凑且输出扭矩比较大,目前在机电市场并没有相应的通用的器件和合理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个难题。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现有技术中的小型内燃机大扭矩输出时非常容易打滑丢失转速,造成工作效能严重下降甚至设备损坏。二、试图接长内燃机动力输出轴时,现有的加工技术很难保证同轴度,同轴度不好的动力输出轴在高转速的情况下,会造成剧烈的震动,破坏工作稳定,甚至损坏内燃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内燃机用动力输出门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小型内燃机大扭矩轴向输出时打滑和很难保证同轴度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小型内燃机用动力输出门架,包括框架体以及分别连接在框架体两端的连接体和动力输出轴,所述框架体、连接体和动力输出轴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体与内燃机的内燃机动力输出轴活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与负载连接;所述框架体上设有方便连接体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安装的中空结构;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轴线一和内燃机动力输出轴的轴线二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中空结构的尺寸和连接体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安装时所使用的扳手相匹配。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中空结构的宽度尺寸需可以容纳连接体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安装时所使用的扳手在其内自由转动;所述中空结构的高度尺寸应足够所述扳手在紧固螺母以后能够自由退出。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框架体包括杆体一、杆体二和侧杆体;其中,所述杆体一和杆体二相互平行;所述侧杆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侧杆一和侧杆二,所述侧杆一与杆体一的一端连接,所述杆体一的另一端与连接体连接;所述侧杆二与杆体二的一端连接,所述杆体二的另一端与连接体连接;所述侧杆一和侧杆二间成钝角。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侧杆一和侧杆二间成90°-180°。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侧杆一和侧杆二间成165°。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连接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内燃机的内燃机动力输出轴相匹配。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内燃机动力输出轴为锥形轴,所述安装孔为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相匹配的锥形孔。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内燃机动力输出轴的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内燃机动力输出轴与连接体的安装是通过所述内燃机动力输出轴穿过安装孔再用螺母进行紧固。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框架体、连接体和动力输出轴的材质均为碳结钢、铜、铸铜或铸钢。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小型内燃机用动力输出门架,动力输出的方式是轴向输出,并且,框架体、连接体和动力输出轴为一体结构,且由于动力输出轴的轴线一和内燃机动力输出轴的轴线二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可以保证良好的同轴度,接长的内燃机动力输出轴时也可以保证良好的同轴度,且大扭矩轴向输出时不会出现打滑,保证工作效能,重负载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稳定的动力输出;另外,在框架体上设有方便连接体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安装的中空结构,可以很方便地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进行安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体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框架体;101、杆体一;102、杆体二;103、侧杆体;1031、侧杆一;1032、侧杆二;2、连接体;3、动力输出轴;4、安装孔;5、中空结构;6、螺母;7、内燃机动力输出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小型内燃机用动力输出门架,包括框架体1以及分别连接在框架体1两端的连接体2和动力输出轴3,所述框架体1、连接体2和动力输出轴3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体2与内燃机的内燃机动力输出轴7活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3与负载连接;所述框架体1上设有方便连接体2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7安装的中空结构5;所述动力输出轴3的轴线一和内燃机动力输出轴7的轴线二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空结构5的尺寸和连接体2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7安装时所使用的扳手相匹配。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空结构5的宽度尺寸需可以容纳连接体2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7安装时所使用的扳手在其内自由转动;所述中空结构5的高度尺寸应足够所述扳手在紧固螺母6以后能够自由退出。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框架体1包括杆体一101、杆体二102和侧杆体103;其中,所述杆体一101和杆体二102相互平行;所述侧杆体103包括相互连接的侧杆一1031和侧杆二1032,所述侧杆一1031与杆体一101的一端连接,所述杆体一101的另一端与连接体2连接;所述侧杆二1032与杆体二102的一端连接,所述杆体二102的另一端与连接体2连接;所述侧杆一1031和侧杆二1032间成钝角。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杆一1031和侧杆二1032间所成的角度a为90°-180°。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杆一1031和侧杆二1032间所成的角度a为165°。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体2上开设有安装孔4,所述安装孔4与内燃机的内燃机动力输出轴7相匹配。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体2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安装孔4开设在连接体2的中心位置;所述杆体一101和杆体二102分别连接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内燃机用动力输出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体以及分别连接在框架体两端的连接体和动力输出轴,所述框架体、连接体和动力输出轴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体与内燃机的内燃机动力输出轴活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与负载连接;所述框架体上设有方便连接体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安装的中空结构;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轴线一和内燃机动力输出轴的轴线二位于同一条直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内燃机用动力输出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体以及分别连接在框架体两端的连接体和动力输出轴,所述框架体、连接体和动力输出轴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体与内燃机的内燃机动力输出轴活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与负载连接;所述框架体上设有方便连接体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安装的中空结构;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轴线一和内燃机动力输出轴的轴线二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内燃机用动力输出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结构的尺寸和连接体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安装时所使用的扳手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内燃机用动力输出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结构的宽度尺寸需可以容纳连接体与内燃机动力输出轴安装时所使用的扳手在其内自由转动;所述中空结构的高度尺寸应足够所述扳手在紧固螺母以后能够自由退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内燃机用动力输出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包括杆体一、杆体二和侧杆体;其中,
所述杆体一和杆体二相互平行;
所述侧杆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侧杆一和侧杆二;所述侧杆一与杆体一的一端连接,所述杆体一的另一端与连接体连接;所
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天隅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