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94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引擎散热装置,包括有一冷却风扇、一风扇外罩、一制动器以及一连动组件。风扇外罩具有一闸门及一固定部,制动器插设于引擎上,内部容设有一填充热感物质的感温部、一制动弹簧以及一作动部,使得该制动器可依据引擎温度的不同,选择式地提供或不提供制动效果。连动组件包括有一拉索、一闸门弹簧以及一连动杆,用以使制动器及闸门具有连动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功解决了引擎的冷却风扇在不同引擎温度下皆持续进行冷却降温的问题,成功兼顾节能及冷却效率的创作目的,改善现有技术中引擎于暖机过程或部分负载时过度冷却的问题。

Engine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擎散热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引擎散热装置,尤指一种设置于引擎曲轴外罩的引擎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强制空冷内燃机引擎中,其冷却风扇为曲轴所带动,曲轴转动时同时给予风扇所需运动能量,以满足冷却需求避免引擎过热而损坏。此运动方式将导致暖机过程中及部分负载时过度冷却,使引擎无法快速达到工作温度,需要克服更多的摩擦损失与提供额外的喷油补偿,浪费了许多能量。为了缩短引擎暖机时间,发展出引擎温度调节装置,通过改变风扇入风口面积,控制冷却风量,以此解决过度冷却问题。然而,虽然上述引擎温度调节的装置,已成功利用温度信号驱动动力源的方式,达到控制冷却风量的需求,但若将焦点集中在节能的角度上,该装置每次运动皆须引擎提供所需能量,无法达到最佳改善效率。由上述情形,可知仍有可以再降低能量消耗的空间,如此可使引擎的燃油消耗更具经济性。创作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创作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引擎散热装置,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引擎散热装置,通过机械式温度制动器的设置,解决了现有冷却风扇无法依据引擎工作温度来进行调节的问题,使得冷却风量可受到控制且有效避免引擎过度冷却,因此在暖机过程中及部分负载时可暂时调整冷却风扇的进气面积,而无须克服更多的磨擦损失与提供额外的喷油补偿,达到节能且快速达到工作温度的效果。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引擎散热装置是设置于一具有一曲轴的引擎上,主要包括有一冷却风扇、一风扇外罩、一制动器以及一连动组件。冷却风扇组设于曲轴的末端,由曲轴所带动,故曲轴转动时将同时给予冷却风扇所需运动能量,避免引擎过热而损坏。风扇外罩盖设于冷却风扇上,具有一闸门及一固定部,该闸门用以控制冷却风扇的进气流量,该固定部是用于固定后述的闸门弹簧。制动器插设于引擎上,内部容设有一填充热感物质的感温部、一制动弹簧以及一用以抵推制动弹簧的作动部,使得该制动器可依据引擎温度的不同,选择式地提供或不提供制动效果,进而让闸门开启或让闸门关闭。连动组件包括有一拉索、一闸门弹簧以及一连动杆,闸门弹簧的一端连接固定部,另一端连接连动杆,使连动杆承受闸门弹簧的弹簧力;另一方面,拉索的一端连接作动部,另一端连接连动杆,使连动杆具有上述的制动效果。其中,当引擎温度低于一工作温度时,拉索克服闸门弹簧的弹簧力拉动连动杆使闸门关闭,帮助引擎快速暖机;当引擎温度高于工作温度时,热感物质膨胀推动该作动部,使作动部克服制动弹簧的弹簧力朝一制动方向移动,闸门弹簧克服拉索的拉力拉动连动杆使闸门开启。通过上述设计,本技术成功解决了引擎的冷却风扇在不同引擎温度下皆持续进行冷却降温的问题,且利用简单的制动装置及连动机构达到上述诉求,成功兼顾节能及冷却效率的创作目的,改善现有技术中引擎于暖机过程或部分负载时过度冷却的问题。上述感温部可设置于一风扇中心线的下方。因此,风扇中心线下方所测量的温度值较接近实际的引擎温度,较不会有量测误差产生。上述感温部可更包括一刻度标记。因此,部分感温部将浸泡于机油中,且通过外表面的刻度标记使骑乘者可快速了解目前的机油液位,故所述刻度标记可具备有机油液位指示的功能。上述热感物质可为复合材料或热蜡物质。因此,所述热感物质可具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特点,提供本技术所需的制动动能。上述工作温度可为摄氏90度。亦即,热感物质的运动温度为摄氏90度,当工作温度高于摄氏90度时热感物质膨胀并推动作动部,反之,当工作温度低于摄氏90度时热感物质收缩使作动部回复至初始状态。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技术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图示加以阐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散热装置于闸门关闭的立体图。图2是图1引擎散热装置的制动器未运动的状态示意图。图2A是图1引擎散热装置的制动器另一态样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散热装置于闸门开启的立体图。图4是图3引擎散热装置的制动器已运动的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引擎散热装置2冷却风扇3风扇外罩31闸门32固定部4,4’制动器41感温部411热感物质42制动弹簧43作动部5连动组件51拉索52闸门弹簧53连动杆P制动方向X风扇中心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其分别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散热装置于闸门关闭的立体图以及图1引擎散热装置的制动器未运动的状态示意图。图中出示一种引擎散热装置1,设置于一具有一曲轴的引擎(图未示)上,包括有一冷却风扇2、一风扇外罩3、一制动器4以及一连动组件5。所述冷却风扇2组设于曲轴的末端,两者同轴枢转,故曲轴转动时将同时给予冷却风扇2所需的运动能量,其主要的功用是在于避免引擎过热而损坏。在本技术中,引擎散热装置1除了可达到冷却引擎温度的效果外,进一步希望当引擎于暖机过程中或仅提供部分负载时,可适时地减少或停止冷却风扇2的运动风量,故本技术对于所述冷却风扇2的进风量将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本技术针对风扇外罩3的设计就进行相当大的改良,在本实施例中,风扇外罩3包覆于冷却风扇2外侧,具有一闸门31及一固定部32,该闸门31是由三片扇叶所建构而成,用以控制冷却风扇2的进气面积,而固定部32是用于固定后述的闸门弹簧52的一侧,给予足够的支撑力。此外,引擎散热装置1须具备由引擎温度所进行调节控制的制动器4,该制动器4插设于引擎上,内部容设有一填充热感物质411的感温部41、一制动弹簧42以及一用以抵推该制动弹簧42的作动部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感温部41设置于冷却风扇2的一风扇中心线X的下方,其所测量的温度值较接近实际的引擎温度,较不会有量测误差的产生。此外,所述热感物质411是为复合材料或热蜡物质,其具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特点,提供本技术所需的制动动能。通过上述特征,所述感温部41可确实以引擎温度为依据,自动将热能转化为制动动能来控制闸门31的开启或关闭,而非需花费额外的能量来控制闸门31的运动,实为一节能度高的新型创作。再者,请参阅图2A,是图1引擎散热装置的制动器另一态样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制动器4’的感温部41的外表面更包括一刻度标记412。因此,部分感温部41将浸泡于机油中,且通过外表面的刻度标记412使骑乘者可快速了解目前的机油液位,故所述刻度标记412可具备有机油液位指示的功能。请再次回到图1及图2,本技术的引擎散热装置1是以制动器4作为动力供应及控制装置,并经由一机械结构来控制闸门31的开启与关闭。其中,所述机械结构在本技术中是为一连动组件5,其包括有一拉索51、一闸门弹簧52以及一连动杆53。闸门弹簧52的一端连接上述固定部32,另一端连接连动杆53,使该连动杆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擎散热装置,设置于一具有一曲轴的引擎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一冷却风扇,组设于该曲轴的末端,由该曲轴所带动;/n一风扇外罩,盖设于该冷却风扇上,具有一闸门及一固定部;/n一制动器,插设于该引擎上,内部容设有一填充热感物质的感温部、一制动弹簧以及一用以抵推该制动弹簧的作动部;以及/n一连动组件,包括有一拉索、一闸门弹簧以及一连动杆,该闸门弹簧的一端连接该固定部,另一端连接该连动杆,使该连动杆承受该闸门弹簧的弹簧力,该拉索的一端连接该作动部,另一端连接该连动杆,使该连动杆具有制动效果;/n其中,当引擎温度低于一工作温度时,该拉索克服该闸门弹簧的弹簧力拉动该连动杆使该闸门关闭,帮助引擎快速暖机;当引擎温度高于该工作温度时,该热感物质膨胀推动该作动部,使该作动部克服该制动弹簧的弹簧力朝一制动方向移动,该闸门弹簧克服该拉索的拉力拉动该连动杆使该闸门开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擎散热装置,设置于一具有一曲轴的引擎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冷却风扇,组设于该曲轴的末端,由该曲轴所带动;
一风扇外罩,盖设于该冷却风扇上,具有一闸门及一固定部;
一制动器,插设于该引擎上,内部容设有一填充热感物质的感温部、一制动弹簧以及一用以抵推该制动弹簧的作动部;以及
一连动组件,包括有一拉索、一闸门弹簧以及一连动杆,该闸门弹簧的一端连接该固定部,另一端连接该连动杆,使该连动杆承受该闸门弹簧的弹簧力,该拉索的一端连接该作动部,另一端连接该连动杆,使该连动杆具有制动效果;
其中,当引擎温度低于一工作温度时,该拉索克服该闸门弹簧的弹簧力拉动该连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冠旭高于凯林茂霖徐敬钧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