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76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其特征在于:在边坡土体内穿设拉筋锚固段,并在拉筋锚固段的顶端设置拉筋连接体;依次将装配式反坎和胎模块体穿过紧固拉筋,并在顶端的胎模块体上设置胎模压板;将胎模注浆管穿过注浆管连接管,并向胎模块体的横向接缝内注浆,形成接缝填充体;通过紧固拉筋对胎模块体施加张拉应力;对胎模块体外表面进行刮平处理,并在胎模块体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内侧防水层和外侧防水层;在胎模块体与边坡土体的间隙内填充散体材料,并在散体材料内插设填充体注浆管;通过填充体注浆管向散体材料内注浆形成墙外填充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提升胎模支设施工的效率,提升胎模结构的整体性,改善结构的隔水性能。

Prefabricated thin plate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提高胎模支设施工的效率、提升胎模结构的整体性、改善结构的隔水性能的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适用于地下室结构施工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建设逐渐成为各项工程建设的重点。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场地,在建设过程中许多问题接踵而来。在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结构施工中,通常会存在胎模支设施工的效率低、胎模结构的整体性不足、结构的隔水性能差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薄板胎模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薄板、垫层、凹槽、整体式预埋连接螺杆、角钢、调平座浆层和钻孔灌注桩,预制混凝土薄板采用企口连接,预制混凝土薄板上设置螺杆孔,通过均匀分布角连接,内侧连接角钢设置为内嵌式,角钢设有螺杆贯穿孔连接整体式预埋连接螺杆;预制混凝土薄板间接缝处设置网格布防裂带,预制混凝土薄板内侧角钢上均匀焊接连接栓钉,预制混凝土薄板顶部均匀设置凸块。本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滑模施工难度、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但模板结构复杂,难以同步提升结构的防隔水效果。鉴于此,目前亟待专利技术一种可以可有效提升胎模支设施工的效率,提升胎模结构的整体性,改善结构的隔水性能的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可以提高胎模支设施工的效率,而且可以提升胎模结构的整体性,还可以改善结构的隔水性能的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为了实现以上任一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设置在边坡土体上,在边坡土体内穿设有拉筋锚固段,包括:胎模块体,拉筋连接体,装配式反坎,紧固拉筋,胎模压板,接缝填充体,墙外填充体;其中拉筋连接体设置在拉筋锚固段的顶端,紧固拉筋置于拉筋锚固段内并垂直于边坡土体向上设置,依次将装配式反坎和至少一胎模块体穿过紧固拉筋置于边坡土体上,胎模压板设置在顶端的胎模块体上,相邻的胎模块体的横向接缝内形成接缝填充体,胎模块体与边侧的边坡土体之间形成墙外填充体。在一些实施例中,胎模块体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内侧防水层和外侧防水层,内侧防水层和外侧防水层的顶侧连接胎模压板。在一些实施例中,胎模块体的中心部位设置拉索穿过孔,并在拉索穿过孔的两侧对称设置注浆管连接管,使得相邻的胎模块体的块体连接隼和块体连接槽相嵌。在一些实施例中,胎模块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块体连接槽和块体连接隼,其中块体连接槽和块体连接隼的尺寸形状匹配。在一些实施例中,块体连接隼和块体连接槽的横断面均呈等腰梯形,块体连接隼的底宽和坡度与块体连接槽相同,块体连接隼的高度较块体连接槽高。在一些实施例中,胎模注浆管穿过注浆管连接管,并向胎模块体的横向接缝内注浆,形成接缝填充体。在一些实施例中,胎模注浆管上沿竖向均匀间隔设置浆液渗出孔。在一些实施例中,胎模块体与边坡土体的间隙内填充散体材料,并在散体材料内插设填充体注浆管。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式反坎上表面设置胎模挡板和块体连接槽。在一些实施例中,刮平处理的胎模块体外表面。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涉及的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采用胎模块体替代砖模,可有效提升胎模支设施工的效率;在胎模块体上设置块体连接槽和块体连接隼,并在胎模块体的间隙内设置接缝填充体,通过紧固拉筋对胎模块体施加压力,有助于提升胎模结构的整体性。(2)本技术在胎模块体两侧分别设置了外侧防水层和内侧防水层,有助于改善结构的隔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胎模块体的结构断面示意图。图中:1-胎模块体;2-边坡土体;3-拉筋锚固段;4-拉筋连接体;5-装配式反坎;6-紧固拉筋;7-浆液渗出孔;8-胎模压板;9-胎模注浆管;10-注浆管连接管;11-接缝填充体;12-内侧防水层;13-外侧防水层;14-填充体注浆管;15-墙外填充体;16-拉索穿过孔;17-胎模挡板;18-块体连接槽;19-块体连接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边坡开挖施工技术要求、现场吊装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要求、螺栓紧固施工技术要求、胎模块体制备施工技术要求等,本实施方式中不再赘述,重点阐述本技术涉及方法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胎模块体结构断面示意图。参照图1~图2所示,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的结构被展示,设置在边坡土体(2)上,在边坡土体(2)内穿设有拉筋锚固段(3),包括:胎模块体(1),拉筋连接体(4),装配式反坎(5)紧固拉筋(6),胎模压板(8),接缝填充体(11),墙外填充体(15)。拉筋连接体(4)设置在拉筋锚固段(3)的顶端,紧固拉筋(6)置于拉筋锚固段(3)内并垂直于边坡土体(2)向上设置;依次将装配式反坎(5)和至少一胎模块体(1)穿过紧固拉筋(6)置于边坡土体(2)上,胎模压板(8)设置在顶端的胎模块体(1)上,相邻的胎模块体(1)的横向接缝内形成接缝填充体(11),通过紧固拉筋(6)对胎模块体(1)施加张拉应力。另外,在胎模块体(1)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内侧防水层(12)和外侧防水层(13),内侧防水层(12)和外侧防水层(13)的顶侧连接胎模压板(8);胎模块体(1)与边坡土体(2)之间形成墙外填充体(15)。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胎模块体(1)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在胎模块体(1)的中心部位设置拉索穿过孔(16),并在拉索穿过孔(16)的两侧对称设置注浆管连接管(10);在胎模块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块体连接槽(18)和块体连接隼(19),其中块体连接槽(18)和块体连接隼(19)的尺寸形状匹配,在安装时使得相邻的胎模块体(1)的块体连接隼(19)和块体连接槽(18)相嵌。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块体连接隼(19)和块体连接槽(18)的横断面均呈等腰梯形,块体连接隼(19)的底宽和坡度与块体连接槽(18)相同,且块体连接隼(19)的高度较块体连接槽(18)大1~2cm。另外,在浇筑时,胎模注浆管(9)穿过注浆管连接管(10),并向胎模块体(1)的横向接缝内注浆,形成接缝填充体(11);对胎模块体(1)外表面进行刮平处理。此时,相邻的胎模块体(1)的注浆管连接管(10)对应贯通设置。胎模块体(1)与边坡土体(2)的间隙内填充散体材料,并在散体材料内插设填充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设置在边坡土体(2)上,在边坡土体(2)内穿设有拉筋锚固段(3),其特征在于,包括:/n胎模块体(1),拉筋连接体(4),装配式反坎(5),紧固拉筋(6),胎模压板(8),接缝填充体(11),墙外填充体(15);/n其中拉筋连接体(4)设置在拉筋锚固段(3)的顶端,紧固拉筋(6)置于拉筋锚固段(3)内并垂直于边坡土体(2)向上设置,依次将装配式反坎(5)和至少一胎模块体(1)穿过紧固拉筋(6)置于边坡土体(2)上,胎模压板(8)设置在顶端的胎模块体(1)上,相邻的胎模块体(1)的横向接缝内形成接缝填充体(11),胎模块体(1)与边侧的边坡土体(2)之间形成墙外填充体(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设置在边坡土体(2)上,在边坡土体(2)内穿设有拉筋锚固段(3),其特征在于,包括:
胎模块体(1),拉筋连接体(4),装配式反坎(5),紧固拉筋(6),胎模压板(8),接缝填充体(11),墙外填充体(15);
其中拉筋连接体(4)设置在拉筋锚固段(3)的顶端,紧固拉筋(6)置于拉筋锚固段(3)内并垂直于边坡土体(2)向上设置,依次将装配式反坎(5)和至少一胎模块体(1)穿过紧固拉筋(6)置于边坡土体(2)上,胎模压板(8)设置在顶端的胎模块体(1)上,相邻的胎模块体(1)的横向接缝内形成接缝填充体(11),胎模块体(1)与边侧的边坡土体(2)之间形成墙外填充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其特征在于,胎模块体(1)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内侧防水层(12)和外侧防水层(13),内侧防水层(12)和外侧防水层(13)的顶侧连接胎模压板(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其特征在于,胎模块体(1)的中心部位设置拉索穿过孔(16),并在拉索穿过孔(16)的两侧对称设置注浆管连接管(10),使得相邻的胎模块体(1)的块体连接隼(19)和块体连接槽(18)相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亚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曙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