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63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包括底座,框架,上筒身,定向槽,滤油盒,安装座A,安装座B,收集筒,排油管,接油槽,过滤孔,排气座,进气盒,漏斗架,偏心漏斗,法兰盘,油嘴,电机罩,活动转盘,连接轴和滑梯油道;所述底座底部一体式设置有框架;所述底座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上筒身,且上筒身内通过肩台结构卡合设置有漏斗架和法兰盘;滑梯油道的设置,为分离装置提供了方便有效的降温方式,延长了山茶油与空气接触并换热的时间,通过滤油盒与进气盒的分别过滤和气体交换,可以将装置内的空气进行转换冷却,以便快速使用山茶油并方便沉淀,同时,排出的热气可以利用回收装置进行余热利用。

An oil residue separation device for camellia oil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
本技术属于山茶油加工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榨油,过滤,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茶油中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和其它添加剂。经测试: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到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经科学鉴定,山茶油的油酸及亚油酸含量均高于橄榄油。经过检索例如专利号为CN20590723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渣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极品山茶油精深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离速度快、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的极品山茶油精深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极品山茶油精深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包括有底座、收集箱、第一滤网、第一电控阀、右架、滑轨、第一钢丝绳、滑块、第一电动轮、放置板、第二滤网、管道、电动推杆、第二电控阀、挡板、第三滤网、过滤箱、顶板、第二电动轮、第二钢丝绳、支杆、通道、出料管和弹簧,底座顶部设有收集箱。本技术达到了分离速度快、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的效果,利用本装置可以高效地分离油渣。基于上述,目前使用的分离装置主要通过筛选过滤对油渣进行分离,使用功能一般,在山茶油加工后一般为高温,难以进行分离,并且容易影响油质和过滤效果,一般分离装置不具备辅助性冷却功能。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分离装置主要通过筛选过滤对油渣进行分离,使用功能一般,在山茶油加工后一般为高温,难以进行分离,并且容易影响油质和过滤效果,一般分离装置不具备辅助性冷却功能的问题。本技术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包括底座,框架,上筒身,定向槽,滤油盒,安装座A,安装座B,收集筒,排油管,接油槽,过滤孔,排气座,进气盒,漏斗架,偏心漏斗,法兰盘,油嘴,电机罩,活动转盘,连接轴和滑梯油道;所述底座底部一体式设置有框架;所述底座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上筒身,且上筒身内通过肩台结构卡合设置有漏斗架和法兰盘。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筒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圆架结构,且收集筒通过底部圆架间隙配合设置于底座内;所述收集筒底部一体式设置有排油管,且排油管位于框架中;所述排油管与收集筒连接处为锥型结构,且收集筒内部底边均为圆弧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筒顶部边侧开设有接油槽,且接油槽顶部贯穿内壁开设有多组过滤孔;所述过滤孔内均镶嵌设置有过滤网。进一步的,所述上筒身与底座连接面均为倾斜面,且斜面锐角边均进行圆倒角处理。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筒内通过三组立柱摆放设置有排气座,且排气座顶部开设有多组通孔;所述排气座一侧穿过上筒身通过螺纹连接活动设置有管道,且管道外端一体式设置有进气盒并在进气盒内设置有过滤棉网。进一步的,所述上筒身一侧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管道,且管道中间一体式设置油盒并在油盒内设置有滤油棉。进一步的,所述上筒身内一体式设置有六组安装座A和六组安装座B,且安装座A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六组滑梯油道;所述安装座B均为L型结构,且滑梯油道底部均通过L型结构托举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法兰盘中间通过轴承旋转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底部通过卡簧设置托举盘托举设置有活动转盘并贴合法兰盘底部;所述活动转盘一侧开设有扇形孔;所述法兰盘顶部通过螺纹固定设置有油嘴,且法兰盘底部开设有六组排油孔;所述法兰盘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电机和电机罩,且电机通过锥齿轮与连接轴运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漏斗架四组开设有六组通孔,且通孔中均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有偏心漏斗;所述偏心漏斗均尖端处向内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滑梯油道的设置,为分离装置提供了方便有效的降温方式,延长了山茶油与空气接触并换热的时间,通过滤油盒与进气盒的分别过滤和气体交换,可以将装置内的空气进行转换冷却,以便快速使用山茶油并方便沉淀,同时,排出的热气可以利用回收装置进行余热利用。活动转盘和偏心漏斗的设置,方便辅助分离装置进行降温,为分离装置提供了稳定的间隔性排油功能,保证油量的正常分摊,同时避免偏心漏斗溢出,并且,偏心漏斗的设置,可以方便承接山茶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前剖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仰视剖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收集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底座,101、框架,2、上筒身,201、定向槽,202、滤油盒,203、安装座A,204、安装座B,3、收集筒,301、排油管,302、接油槽,303、过滤孔,4、排气座,401、进气盒,5、漏斗架,501、偏心漏斗,6、法兰盘,601、油嘴,602、电机罩,7、活动转盘,8、连接轴,9、滑梯油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包括底座1,框架101,上筒身2,定向槽201,滤油盒202,安装座A203,安装座B204,收集筒3,排油管301,接油槽302,过滤孔303,排气座4,进气盒401,漏斗架5,偏心漏斗501,法兰盘6,油嘴601,电机罩602,活动转盘7,连接轴8和滑梯油道9;所述底座1底部一体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包括底座(1),框架(101),上筒身(2),定向槽(201),滤油盒(202),安装座A(203),安装座B(204),收集筒(3),排油管(301),接油槽(302),过滤孔(303),排气座(4),进气盒(401),漏斗架(5),偏心漏斗(501),法兰盘(6),油嘴(601),电机罩(602),活动转盘(7),连接轴(8)和滑梯油道(9);所述底座(1)底部一体式设置有框架(101);所述底座(1)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上筒身(2),且上筒身(2)内通过肩台结构卡合设置有漏斗架(5)和法兰盘(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包括底座(1),框架(101),上筒身(2),定向槽(201),滤油盒(202),安装座A(203),安装座B(204),收集筒(3),排油管(301),接油槽(302),过滤孔(303),排气座(4),进气盒(401),漏斗架(5),偏心漏斗(501),法兰盘(6),油嘴(601),电机罩(602),活动转盘(7),连接轴(8)和滑梯油道(9);所述底座(1)底部一体式设置有框架(101);所述底座(1)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上筒身(2),且上筒身(2)内通过肩台结构卡合设置有漏斗架(5)和法兰盘(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筒(3)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圆架结构,且收集筒(3)通过底部圆架间隙配合设置于底座(1)内;所述收集筒(3)底部一体式设置有排油管(301),且排油管(301)位于框架(101)中;所述排油管(301)与收集筒(3)连接处为锥型结构,且收集筒(3)内部底边均为圆弧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筒(3)顶部边侧开设有接油槽(302),且接油槽(302)顶部贯穿内壁开设有多组过滤孔(303);所述过滤孔(303)内均镶嵌设置有过滤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身(2)与底座(1)连接面均为倾斜面,且斜面锐角边均进行圆倒角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香芝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