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清洗用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3591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玻璃清洗设备领域的一种玻璃清洗用水循环系统,其包括废水池,废水池依次管道连接有有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以及第三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分设为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和第三沉淀槽,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以及第三沉槽内均设置有水位传感器,进水口均与废水池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进水电磁阀,且配合电磁阀设置有计时器,出水口均与第二沉淀池管道相连且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出水电磁阀,第二沉淀池结构与第一沉淀池相同且与第三沉淀池管道相连,第三沉淀池连接有用于将水送回清洗机构的回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不影响整体工作效率的情况下提高沉淀效率的效果。

A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for glass clea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清洗用水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玻璃清洗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清洗用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玻璃清洗用水循环系统是通过设置三个沉淀池,单纯利用多次的沉淀实现水的净化,以达到水再次使用的标准,如图4所示,通过设依次管道连接的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以及第三沉淀池4,所述第一沉淀池2连接有废水池1,所述第三沉淀池4管道连接有清洗机构14。通过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以及第三次沉淀池4的设置,将位于清洗机构14下的废水池1中的清理废水多次沉淀,之后将净化后的水再次供给清洗机构14。但现有技术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以及第三沉淀池依次管道连通,清理废水在整体流动的情况下回产生紊流,使清理废水中的杂质随着紊流在沉淀池中无规则运动,导致沉淀效果并不理想,从而影响到之后的玻璃清洗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清洗用水循环系统,通过将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分设为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以及第三沉淀槽,同时加以阀门控制,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以及第三沉淀槽依次先后注水、排水,在保证整体水循环不会出现断流的情况下,使得清理废水可以在沉淀池内完全静止沉淀,不会受到紊流的影响。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玻璃清洗用水循环系统,包括废水池,废水池依次管道连接有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以及第三沉淀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以及第三沉淀池上均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污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电磁阀,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电磁阀,所述污水口连接有污水电磁阀,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均分设为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和第三沉淀槽,所述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以及第三沉淀槽内均设置有清理装置和水位感应器,所述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以及第三沉淀槽的槽壁上均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水口,第一沉淀池上的进水口均与废水池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第一沉淀池上的出水口均与第二沉淀池通过第二管道连接,配合所述出水电磁阀设置有计时器,所述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通过第三管道相连,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侧壁设置有控制器,所述进水电磁阀、出水电磁阀以及计时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第三沉淀池连接有用于将水送回清洗机构的回水管,所述清洗机构上设置有上与所述回水管连接的抽水泵,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均靠近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中清理装置上方设置,第三管道与第三沉淀池连接端靠近第三沉淀池底部设置,回水管靠近第三沉淀池的上边沿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均分设为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以及第三沉淀槽,能够保持废水在沉淀槽中静止一定的时间,不易受到紊流的影响而有效的沉淀,具体的在电磁阀和计时器的控制下一次向第一沉淀池的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以及第三沉淀槽内通入废水,当第一沉淀槽内的水位达到预定水位时,第二沉淀池内开始加水,当第二沉淀池内水位达到预定水位时,第一沉淀池排水且第三沉淀池进水,当第三沉淀池加满水时第二沉淀池排水且第一沉淀池进水,依次循环增加了废水的停留时间,废水处理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均包括主管道和由主管道分设的三条支管,第一管道的主管道与废水池连通,三条支管与第一沉淀池上的三个进水口一一连通,第二管道上的主管道两端均分设有三条支管,且第二管道一端的三条支管与第一沉淀池的三个出水口一一对应连接,另一端的三个支管与第二沉淀池的三个进水口一一对应连接,第三管道的主管道与第三沉淀池上的进水口连通,三条支管与第二沉淀池上的三个出水口一一对应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不同沉淀池之间的连接情况设置不同构造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主管道以及支管的设置使得沉淀池之间以及废水池与沉淀池之间的管道连接简化,减少了管道使用,节省了建造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以及第三沉淀槽接近底壁处设置有凸台,凸台上固定设置有防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网可以防止较大的杂物掉入污水沉淀池底部并堵塞污水口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理装置包括位于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以及第三沉淀槽外的三个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分别对应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以及第三沉淀槽设置,且所述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以及第三沉淀槽正对驱动气缸一侧侧壁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气缸连的伸缩轴上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穿过所述通孔且与通孔密封连接,所述推动杆穿过通孔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清理板,所述清理板设置于底壁与防护网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气缸推动清理板,可以对各个沉淀池池底进行清理,增加了清理操作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理板与沉淀池底壁接触部位可拆卸设置有橡胶刮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拆卸的橡胶刮板可以对沉淀池底进行更加完整地清理,且在橡胶刮板出现损坏时可以随时进行更换,十分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理板朝向所述通孔一侧设置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的设置使得常态下密封垫赛摄于通孔内起到密封作用,移动程度上防止沉淀池中的污水从通孔中流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污水口设置有污水电磁阀,所述污水口外设置有污水槽,所述污水槽末端连接至下水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清理时,打开污水电磁阀,即可以对沉淀池内的沉淀物进行清理,将沉淀物清理至下水道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沉淀池内设置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以实现对清洗污水进行最后的过滤,最大程度的对清洗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将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分设为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以及第三沉淀槽,同时加以进水电磁阀、出水电磁阀以及污水电磁阀的控制,第一沉淀槽、第二沉淀槽以及第三沉淀槽依次先后注水、排水,在保证整体水循环不会出现断流的情况下,使得清理废水可以在沉淀池内保持几乎是完全静止状态的沉淀,不易受到紊流的影响,废水处理的效果较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沉淀池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清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废水池;2、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第三沉淀池;41、过滤网;51、第一沉淀槽;52、第二沉淀槽;53、第三沉淀槽;54、进水口;55、出水口;56、污水口;6、清理装置;61、驱动气缸;62、通孔;63、推动杆;64、清理板;65、橡胶刮板;66、密封垫;7、水位传感器;71、进水电磁阀;72、出水电磁阀;73、计时器;8、回水管;9、凸台;10、防护网;11、污水电磁阀;12、污水槽;13、下水道;14、清洗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玻璃清洗用水循环系统,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清洗用水循环系统,包括废水池(1),废水池(1)依次管道连接有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以及第三沉淀池(4),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以及第三沉淀池(4)上均设置有进水口(54)、出水口(55)以及污水口(56),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54)均连接有进水电磁阀(71),所述出水口(55)均连接有出水电磁阀(72),所述污水口(56)连接有污水电磁阀(11),所述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均分设为第一沉淀槽(51)、第二沉淀槽(52)和第三沉淀槽(53),所述第一沉淀槽(51)、第二沉淀槽(52)以及第三沉淀槽(53)内均设置有清理装置(6)和水位感应器(7),所述第一沉淀槽(51)、第二沉淀槽(52)以及第三沉淀槽(53)的槽壁上均设置有进水口(54)、出水口(55)和污水口(56),第一沉淀池(2)上的进水口(54)均与废水池(1)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第一沉淀池(2)上的出水口(55)均与第二沉淀池(3)通过第二管道连接,配合所述出水电磁阀(72)设置有位于第一沉淀池(2)的端口表面的计时器(73),所述第二沉淀池(3)与第三沉淀池(4)通过第三管道相连,所述第一沉淀池(2)的侧壁设置有控制器,所述进水电磁阀(71)、出水电磁阀(72)以及计时器(73)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第三沉淀池(4)连接有用于将水送回清洗机构(14)的回水管(8),所述清洗机构(14)上设置有上与所述回水管(8)连接的抽水泵,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均靠近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中清理装置(6)上方设置,第三管道与第三沉淀池(4)连接端靠近第三沉淀池(4)底部设置,回水管(8)靠近第三沉淀池(4)的上边沿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清洗用水循环系统,包括废水池(1),废水池(1)依次管道连接有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以及第三沉淀池(4),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以及第三沉淀池(4)上均设置有进水口(54)、出水口(55)以及污水口(56),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54)均连接有进水电磁阀(71),所述出水口(55)均连接有出水电磁阀(72),所述污水口(56)连接有污水电磁阀(11),所述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均分设为第一沉淀槽(51)、第二沉淀槽(52)和第三沉淀槽(53),所述第一沉淀槽(51)、第二沉淀槽(52)以及第三沉淀槽(53)内均设置有清理装置(6)和水位感应器(7),所述第一沉淀槽(51)、第二沉淀槽(52)以及第三沉淀槽(53)的槽壁上均设置有进水口(54)、出水口(55)和污水口(56),第一沉淀池(2)上的进水口(54)均与废水池(1)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第一沉淀池(2)上的出水口(55)均与第二沉淀池(3)通过第二管道连接,配合所述出水电磁阀(72)设置有位于第一沉淀池(2)的端口表面的计时器(73),所述第二沉淀池(3)与第三沉淀池(4)通过第三管道相连,所述第一沉淀池(2)的侧壁设置有控制器,所述进水电磁阀(71)、出水电磁阀(72)以及计时器(73)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第三沉淀池(4)连接有用于将水送回清洗机构(14)的回水管(8),所述清洗机构(14)上设置有上与所述回水管(8)连接的抽水泵,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均靠近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中清理装置(6)上方设置,第三管道与第三沉淀池(4)连接端靠近第三沉淀池(4)底部设置,回水管(8)靠近第三沉淀池(4)的上边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清洗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均包括主管道和由主管道分设的三条支管,第一管道的主管道与废水池(1)连通,三条支管与第一沉淀池(2)上的三个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丙军徐昕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美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