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444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带,属于物料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机架的两侧滑动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立柱,立柱的侧面设有齿条,机架的侧面设有齿轮安装架和蜗杆安装架,齿轮安装架上设有升降齿轮,蜗杆安装架上设有升降蜗杆,升降齿轮与立柱上的齿条啮合,升降蜗杆与升降齿轮啮合连接,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主动辊和从动辊,两侧立柱的底部之间设有升降辊,主动辊、从动辊和升降辊上设有皮带,主动辊上连接有用于带动主动辊转动的输送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输送带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可调节,在输送物料时可改变物料的输送距离,使用灵活。

A conveyor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送带
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输送带。
技术介绍
输送带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输送物品,通过传送带的转动实现将物料从一处输送至另一处。传送带输送的物料范围非常广泛,从原料到零件在到成品,随处可见有传送带的身影。传送带通常为皮革或者帆布或者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制作的连续型布带,同时还有一些链状、板状的传送带。传送带在使用中通常不会变更其长度,即一副传送带从出厂后,其长度就不会再变化。而目前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由于生产线的变更或者生产计划的变化,通常已有的传送带会不符合新的使用要求,此时若采购新的传送带,将会提高成本支出,旧的传送带不能再用也造成生产资料的浪费。如在类似农药、食品、化工等行业中,其产品多为小包装产品,对传送带使用要求的变化也更加频繁,市场上能够找的到的可以变更长度的物料输送装置,要么结构复杂要么体积巨大,无法有效的改进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带,其优点是输送距离可改变,使用更加灵活。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输送带,包括机架,机架的两侧滑动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立柱,立柱的侧面设有齿条,机架的侧面设有齿轮安装架和蜗杆安装架,齿轮安装架上设有升降齿轮,蜗杆安装架上设有升降蜗杆,升降齿轮与立柱上的齿条啮合,升降蜗杆与升降齿轮啮合连接,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主动辊和从动辊,两侧立柱的底部之间设有升降辊,主动辊、从动辊和升降辊上设有皮带,主动辊上连接有用于带动主动辊转动的输送电机,从动辊通过辊轴支撑在机架上,机架上设有供从动辊的辊轴水平移动的腰型槽,辊轴上设有固定板,固定板螺纹连接有用于锁紧辊轴的锁紧螺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升降蜗杆时,升降蜗杆通过升降齿轮和齿条带动立柱上下移动,立柱通过升降辊带动皮带移动从而改变皮带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调节过程中,从动辊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其移动范围为腰型槽的长度,锁紧螺栓永不锁紧辊轴,当从动辊调整到位后,旋紧锁紧螺栓,锁紧螺栓抵触在机架上,此时辊轴和机架相对固定。因此,本技术中的输送带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可调节,在输送物料时可改变物料的输送距离,使用灵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侧的升降齿轮通过齿轮轴同轴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侧的升降齿轮同轴连接同步转动,因此在升降升降辊时,升降辊水平升降,升降辊不易倾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升降蜗杆的顶端设有手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手轮用于方便对升降蜗杆的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蜗杆的导程角设置在1.5°-5°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力学分析可知,在涡轮蜗杆传动中,蜗杆的导程角小于蜗杆的摩擦角时,蜗杆可以自锁,即蜗杆可以带动涡轮转动而涡轮不能带动蜗杆转动,由金属材料的蜗杆,其摩擦角一般大于5°,将升降蜗杆的导程角设置在1.5°-5°之间,升降螺杆可自锁,即皮带的作用力无法改变立柱的位置,立柱无需其他的锁紧装置来固定位置,简化了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机架上设有导套,立柱穿过导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套增加了立柱与机架之前的连接长度,使立柱不易摆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立柱的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槽,导套内设有深入导槽的凸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凸块和导槽进一步限定了立柱移动的直线性,使立柱的移动过程中不易摆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1.传送带的水平输送长度可调节,使用灵活;2.涡轮可自锁,因此立柱无需其他锁紧结构,简化的结构;3.设置导套、导槽等特征,对立柱的升降移动做限制,使立柱在升降过程中不易摆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技术本实施例中体现升降辊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从动辊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导套与立柱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中,1、机架;2、立柱;3、齿条;4、齿轮安装架;5、蜗杆安装架;6、升降齿轮;7、升降蜗杆;8、主动辊;9、从动辊;10、升降辊;11、皮带;12、辊轴;13、腰型槽;14、固定板;15、锁紧螺栓;16、手轮;17、导套;19、导槽;20、凸块;21、齿轮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考图1-5,一种输送带,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两侧滑动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立柱2,具体的,在机架1的侧面设置滑槽,立柱2穿过滑槽并且可在滑槽内上下移动。立柱2的侧面设有齿条3,机架1的侧面设有齿轮安装架4和蜗杆安装架5,齿轮安装架4上设有升降齿轮6,蜗杆安装架5上设有升降蜗杆7,升降齿轮6与立柱2上的齿条3啮合,升降蜗杆7与升降齿轮6啮合连接,转动升降蜗杆7时,升降蜗杆7通过升降齿轮6和齿条3带动立柱2上下移动。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主动辊8和从动辊9,两侧立柱2的底部之间设有升降辊10,主动辊8、从动辊9和升降辊10上设有皮带11,皮带11通过主动辊8、从动辊9和升降辊10支撑。主动辊8上连接有用于带动主动辊8转动的输送电机,具体的,输送电机可直接与主动辊8相连或者通过链传动或者带传动的方式与主动辊8连接,输送电机工作时带动主动辊8转动,主动辊8带动皮带11在主动辊8、从动辊9和升降辊10上移动以用于输送物料。主动辊8的轴与机架1之间为固定连接,从动辊9通过辊轴12支撑在机架1上,机架1上设有供从动辊9的辊轴12水平移动的腰型槽13,从动辊9可沿着腰型槽13的方向滑动,从动辊9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其移动范围为腰型槽13的长度。辊轴12上设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螺纹连接有用于锁紧辊轴12的锁紧螺栓15,当从动辊9调整到位后,旋紧锁紧螺栓15,锁紧螺栓15抵触在机架1上,此时辊轴12和机架1相对固定。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输送带,可灵活调整输送距离。进一步的,两侧的升降齿轮6通过齿轮轴21同轴连接,立柱2、齿轮安装架4和升降齿轮6均在机架1两侧对称设置,两侧的升降齿轮6同轴连接同步转动,因此在升降升降辊10时,升降辊10水平升降,升降辊10不易倾斜。进一步的,升降蜗杆7的顶端设有手轮16,手轮16用于方便对升降蜗杆7的转动,手轮16可设置为圆形。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蜗杆7的导程角设置在1.5°-5°之间,由力学分析可知,在涡轮蜗杆传动中,蜗杆的导程角小于蜗杆的摩擦角时,蜗杆可以自锁,即蜗杆可以带动涡轮转动而涡轮不能带动蜗杆转动,由金属材料的蜗杆,其摩擦角一般大于5°,将升降蜗杆7的导程角设置在1.5°-5°之间,升降螺杆可自锁,即皮带11的作用力无法改变立柱2的位置,立柱2无需其他的锁紧装置来固定位置,简化了结构。进一步的,机架1上设有导套17,立柱2穿过导套17,导套17增加了立柱2与机架1之前的连接长度,使立柱2不易摆动。立柱2的一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槽19,导套17内设有深入导槽19的凸块20,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两侧滑动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立柱(2),立柱(2)的侧面设有齿条(3),机架(1)的侧面设有齿轮安装架(4)和蜗杆安装架(5),齿轮安装架(4)上设有升降齿轮(6),蜗杆安装架(5)上设有升降蜗杆(7),升降齿轮(6)与立柱(2)上的齿条(3)啮合,升降蜗杆(7)与升降齿轮(6)啮合连接,机架(1)的两端分别设有主动辊(8)和从动辊(9),两侧立柱(2)的底部之间设有升降辊(10),主动辊(8)、从动辊(9)和升降辊(10)上设有皮带(11),主动辊(8)上连接有用于带动主动辊(8)转动的输送电机,从动辊(9)通过辊轴(12)支撑在机架(1)上,机架(1)上设有供从动辊(9)的辊轴(12)水平移动的腰型槽(13),辊轴(12)上设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螺纹连接有用于锁紧辊轴(12)的锁紧螺栓(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两侧滑动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立柱(2),立柱(2)的侧面设有齿条(3),机架(1)的侧面设有齿轮安装架(4)和蜗杆安装架(5),齿轮安装架(4)上设有升降齿轮(6),蜗杆安装架(5)上设有升降蜗杆(7),升降齿轮(6)与立柱(2)上的齿条(3)啮合,升降蜗杆(7)与升降齿轮(6)啮合连接,机架(1)的两端分别设有主动辊(8)和从动辊(9),两侧立柱(2)的底部之间设有升降辊(10),主动辊(8)、从动辊(9)和升降辊(10)上设有皮带(11),主动辊(8)上连接有用于带动主动辊(8)转动的输送电机,从动辊(9)通过辊轴(12)支撑在机架(1)上,机架(1)上设有供从动辊(9)的辊轴(12)水平移动的腰型槽(13),辊轴(12)上设有固定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从文陶淳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博臣农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