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室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294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装置,它包括有前板(2)和后板(3)的装置主体(1);含在该装置主体中的一个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一个前热交换器部件(7A)和一个后热交换器部件(7B)并且有一种倒置V形的外形;分别位于该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7A,7B)之下的一个前排水盘(9A)和一个后排水盘(9B),用于接纳由该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产生的并且从其落下的冷凝水;和将该后排水盘和该前排水盘接通以便将聚集在后排水盘中的冷凝水引导到前排水盘的引水部分(17A,17B)。(*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了带有倒置V形的外形的热交换器的空调器的室内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处理从热交换器落下的冷凝水的结构的改进。通常,采用制冷循环的空调器包括一个位于空调室内的室内装置和一个位于室外的并且通过制冷剂管和电线与室内装置相连的室外装置。现在许多用户要求制造商减小那些装置的尺寸和它们所要求的空间。因此,制造商在努力满足这些要求,并增加热交换的能力。例如,公开号为4-106425的日本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装备着热交换器的一种空调器的室内装置。该热交换器包括分别对着构成装置主体的一个前板和一个上板的一个前热交换器部件和一个后热交换器部件。该热交换器有倒置V形的外形。因为如上构成的热交换器比通常的平面式的热交换器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所以它可以构成得比后者有较小的竖向长度。因此前者的热交换器可以有改进的热交换能力和降低的竖向长度。在倒置V形外形热交换器中,冷凝水同时从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中产生出来,该同时产生的冷凝水分别聚集在位于前热交换器部件之下的前排水盘中和位于后排水盘部件之下的后排水盘中。前和后排水盘单独制造,前排水盘连在前板上,而后排水盘连在前板上也连在是装置主体的另外一个部件的后板上。然而,包括大量部件的上述结构必然增加用来模制排水盘的金属模具所要求的费用。这对于室内装置的成本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在这些部件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的变化很可能在部件的连接处在工作期间引起噪音。另外,在位于后热交换器之下的后排水盘中聚集的冷凝水通过在后排水盘上形成的多个排水口和通过排水管排到外侧。因为后排水盘的内部在空调作业期间保持在真空压力下,所以,尚未经受热交换的空气部分会通过排水口吸入后排水盘中。在冷却期间,未经处理的因而湿度大温度高的空气包围着其内流淌着聚集的冷却的冷凝水的后排水盘。结果,露滴易于凝聚在后排水盘的外圆周表面上,这样的露滴可能从排水盘落入风流通道中并与冷却的空气一起扩散入空调室中,因而会破坏室内空气的舒适条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并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装置,它可以以简单方式以低成本制造和组装,并且它所设置的带有倒置V形外形的热交换器没有露滴凝聚在用于接纳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的排水盘上,因而能够实现舒适的空气调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装置包括有一个前板和一个后板的一个装置主体;含在该装置主体中的一个热交换器,它包括一个前热交换器部件和一个后热交换器部件并且有一种倒置V形的外形;分别位于该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之下的一个前排水盘和一个后排水盘,用于接纳由该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产生的并且从其落下的冷凝水;和将该后排水盘和该前排水盘接通以便将聚集在后排水盘中的冷凝水引导到前排水盘的引水部分。从结合附图的以下的详细描述将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空调器室内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室内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一个分解透视图,它示出构成室内装置主体一部分的后板,内部风扇和风扇的支承装置;图4是一个分解透视图,它示出后板,第一盖件和构成风扇支承装置一部分的马达固定件;图5是表示第一盖件和马达固定件连在后板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6是表示第一盖件和马达固定件连在后板上,并且内部风扇和热交换器连在合成结构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7是一个分解透视图,它示出了后板,一个第二盖件和构成风扇支承装置一部分的一个支承底板;图8是表示第二盖件和支承底板连在后板上的状态透视图;图9是一个透视图,它示出了第二盖件和支承底板连在后板上,和内部风扇和热交换器连在合成结构上的状态;图10是表示第一和第二盖件连在后板的引水部分的状态图;图11是用于解释如何制造后板的视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引水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引水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引水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引水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引水部分的纵向剖视现在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附图1-11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装置。如图1和2所示,其示出了空调器室内装置的构成。室内装置主体1包括一个前板2和一个后板3。前板2有安装着格栅4的带有前吸气孔2a的前表面和安装着格栅5的带有上吸气孔2b的上表面。装置主体1容纳着沿着吸气孔2a和2b延伸的弓弧形的空气滤清器6和热交换器7。热交换器7包括一个与前吸气孔2a对置的前热交换器部件7A,与上吸气孔2b对置的后热交换器部件7B,和放在后热交换器部件7B和上吸气孔2b之间的一个辅助热交换器部件8。前热交换器部件7A和后热交换器部件7B的上端部分彼此接触而它们的下端部分彼此分开。换句话说,热交换器7有倒置V的外形。如同前板2的下端部分一样,前热交换器部件7A的下部的位置低于后热交换器部件7B的下部的位置,而其前排水盘9A的位置稍稍低于前热交换器部件7A的下端部分。另一方面,后排水盘9B的位置稍稍低于后热交换器部件7B的下端部分,而后热交换器部件7B的下端部分的位置高于前热交换器部件7A的下端部分的位置。前和后排水盘9A和9B与后板3整体地构成为一个整体。构成前排水盘9A的多个肋91A和构成后排水盘9B的多个肋91B沿着相同的方向延伸。内部风扇11位于由倒置V形的热交换器7所限定的的空间内,即在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7A和7B之间。换句话说,内部风扇11基本由部件7A和7B所包围。如图3所示,内部风扇11有一个横向流风扇12,其转动轴13a与横向流风扇12的端板12b相连的风扇马达13,和一个支承着从横向流风扇12的另外一个端板12c伸出的支承轴12a的支承件14。风扇12的轴向长度等于热交换器7的宽度(未示出),而其对置端精确地与热交换器7的对置端对齐。一个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形成在后板3的一个纵向端(附图3的右端),而一个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形成在后板3的另外一个纵向端(左端)。一个极其狭窄的凹槽部分(此后称为第一引水部分17A’)形成在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之内,而一个相似的凹槽部分(此后称为第二引水部分17B’)形成在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之内。风流通道18由弯曲后板而形成。由弯曲后板3形成的风流通道18设置在两个引水部分17A和17B之间,在其内,多个加强肋19沿着纵向以固定的间隔延伸。鼓风口20沿着风流通道18的前端部分形成。前排水盘9A沿着鼓风口20的前端部分设置,而后排水盘9B沿着风流通道18的上端部分设置。第一和第二引水部分17A和17B有与后排水盘9B的侧端部分相连通的上端部分和分别地还有与前排水盘9A的侧端部分相连通的下端部分。换句话说,引水部分17A和17B构成使后和前排水盘9B和9A彼此连通的连通通道。前排水盘9A,后排水盘9B和连接前和后排水盘9A和9B的第一和第二引水部分17A和17B全部与后板3整体地形成。内部风扇11的风扇马达13由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来支承,这一点以后将更加详细地予以解释。风扇马达13通过由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的支承固定在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上,这一点以后将更加详细地解释。支承件14通过支承底板22固定在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上。第一和第二盖件23A和23B分别与马达固定件21和支承底板22相连。盖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装置,它包括:有一个前板和一个后板的装置主体;含在该装置主体中的一个热交换器,它包括一个前热交换器部件和一个后热交换器部件并且有一种倒置V形的外形;分别位于该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之下的一个前排水盘和一个后排水盘,用于接纳由该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产生的并且从其落下的冷凝水;和将该后排水盘和该前排水盘接通以便将聚集在后排水盘中的冷凝水引导到前排水盘的引水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后排水盘,该前排水盘,和将该后排水盘和前排水盘接通的该引水部分与后板形成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雄彦小泽哲朗须藤昭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