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皓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slam技术的全向轮室内移动机器人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186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slam技术的全向轮室内移动机器人底盘,包括机器人底盘,机器人底盘的支撑架体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收装置,吸收装置包括外壳体、控制装置和传动杆,外壳体为圆柱壳体结构,外壳体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一侧的外壳体中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一端贯穿外壳体的壳体延伸到外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盒、传动环、震动片和压力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设计实现了机器人底盘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能量被高效净化吸收,进而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确保机器人对环境的影响,整体提高机器人的实用性。

A chassis of omni-directional indoor mobile robot based on slam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lam技术的全向轮室内移动机器人底盘
本技术涉及移动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基于slam技术的全向轮室内移动机器人底盘。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slam技术全向轮室内移动机器人,如何降低其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确保其工作环境的良好,特别是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工作场所,对机器人移动中产生噪音情况有一定的要求,进而保证周围环境的高质量。如果能够专利技术一种移动机器人底盘具有自动吸收震动能量的效果,从源头屏蔽震动,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就能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基于slam技术的全向轮室内移动机器人底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slam技术的全向轮室内移动机器人底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slam技术的全向轮室内移动机器人底盘,包括机器人底盘,所述机器人底盘的支撑架体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收装置,所述吸收装置包括外壳体、控制装置和传动杆,所述外壳体为圆柱壳体结构,外壳体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控制装置,所述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slam技术的全向轮室内移动机器人底盘,包括机器人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底盘(1)的支撑架体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收装置(2),所述吸收装置(2)包括外壳体(3)、控制装置(4)和传动杆(5),所述外壳体(3)为圆柱壳体结构,外壳体(3)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控制装置(4),所述控制装置(4)一侧的外壳体(3)中设置有传动杆(5),所述传动杆(5)一端贯穿外壳体(3)的壳体延伸到外部,所述控制装置(4)包括控制盒(6)、传动环(7)、震动片(8)和压力装置(9),所述控制盒(6)为圆板壳体状,所述控制盒(6)的外壁上套有传动环(7),所述控制盒(6)的内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lam技术的全向轮室内移动机器人底盘,包括机器人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底盘(1)的支撑架体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收装置(2),所述吸收装置(2)包括外壳体(3)、控制装置(4)和传动杆(5),所述外壳体(3)为圆柱壳体结构,外壳体(3)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控制装置(4),所述控制装置(4)一侧的外壳体(3)中设置有传动杆(5),所述传动杆(5)一端贯穿外壳体(3)的壳体延伸到外部,所述控制装置(4)包括控制盒(6)、传动环(7)、震动片(8)和压力装置(9),所述控制盒(6)为圆板壳体状,所述控制盒(6)的外壁上套有传动环(7),所述控制盒(6)的内腔中设置有震动片(8)和压力装置(9),所述震动片(8)的周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压力装置(9),所述压力装置(9)包括弹簧(10)、压力板(11)、丝杆(12)和盘状齿轮(13),所述弹簧(10)的一端和震动片(8)接触,弹簧(10)的另一端接触有压力板(11),所述压力板(11)的一端设置有丝杆(12),丝杆(12)一端延伸到压力板(11)上开设的螺纹孔中,丝杆(12)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皓徐宏健徐辰宇郭英豪
申请(专利权)人:尹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