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06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充电桩,包括:柜体;功率模块;交流配电模块,与功率模块连接;直流输出模块,与功率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功率模块、交流配电模块、直流输出模块连接;换热器,安装在后门板上,换热器内设有相互隔离的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功率模块风道,设在柜体内,由上下前后四块封板围成,功率模块安装在功率模块风道内,四块封板的左端固定在左侧板上、右端固定在右侧板上。有益效果:功率模块风道与换热器结合使用,对发热量比较大的功率模块直接通过独立风道进行散热,散热效率比较高;而对于发热量较低的其他模块则采用散热效率比较低的换热器,同样也能保证其散热需要,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充分满足柜体的散热需求。

A DC charging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充电桩。
技术介绍
直流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流充电桩包括机柜,机柜内的核心部件为功率模块,同时也是柜内的主要发热模块,工作时需要将其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授权公告号为CN20743331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防护充电桩,包括柜体,柜体上设置有前门和后门,柜体内通过隔板隔开成前舱和后舱,前舱中设置有控制板区域,后舱中设置有功率模块区、直流配电区、交流配电区和模块尾部热风风道。其中功率模块区设置在后舱中部,直流配电区设在功率模块区两侧,交流配电区设在后舱下部,模块尾部热风风道设置在后舱上部,模块尾部热风风道具有风道出口,风道出口与后门上设置的内循环进风口相对应。后门上设置有与功率模块区和其两侧的直流配电区对应的换热器,换热器包括相互隔离的内循环区和外循环区,内循环区包括与交流配电区对应的内循环出风口、与模块尾部热风风道对应的内循环进风口;外循环区包括设置在后门外侧的外循环出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机柜工作时,功率模块区、直流配电区和交流配电区产生的热量经过模块尾部热风风道和内循环进风口进入换热器中,最后从内循环出风口排出;外部空气经过外循环进风口进入换热器中,最后从外循环出风口排出,外部冷空气不经过机柜内部。由于功率模块区、直流配电区和交流配电区位于换热器出风口的冷风区域中,因此可以降低它们的工作环境温度。然而,实际上功率模块区作为充电桩的主要发热部件,其发热量往往占据机柜内各部件发热量的80%以上,而仅采用内循环区和外循环区完全隔绝的换热器,根本不能及时地将后舱中的热量散发出去,除非将换热器做的非常大,然而后门的面积以及柜体内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上述充电桩在实际使用时,其散热效率非常低,根本无法满足机柜的散热需要,久而久之,会影响机柜内部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比较好的直流充电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的直流充电桩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充电桩,包括:柜体,柜体包括前门板、后门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和底座;功率模块,设置在柜体内,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交流配电模块,设置在柜体内,与功率模块连接,用于向功率模块提供交流电;直流输出模块,设置在柜体内,与功率模块连接,用于向充电枪输出直流电;控制模块,设置在柜体内,与功率模块、交流配电模块、直流输出模块连接,用于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换热器,安装在后门板上,换热器内设有相互隔离的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具有与柜体内部连通的内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出风口,外循环风道具有与柜体外部连通的外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直流充电桩还包括:功率模块风道,设置在柜体内,由上封板、下封板、前封板和后封板共四块封板围成,所述功率模块安装在功率模块风道内,四块封板的左端固定在柜体的左侧板上、右端固定在柜体的右侧板上,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其中一个上开设有与功率模块风道连通的风道进风口、另一个上开设有与功率模块风道连通的风道出风口。上述直流充电桩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柜体内还设置有功率模块风道,功率模块安装在功率模块风道内,并且功率模块风道由上下前后四块封板围成,四块封板的左端固定在左侧板上、右端固定在右侧板上,这样功率模块风道与柜体内部是隔绝开的,而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设置有风道进风口和风道出风口,这样外部空气可以直接通过风道进风口进入功率模块风道内,对功率模块进行散热,然后由风道出风口排出,也就是说,本技术为功率模块设置了单独的安装和散热风道,使其独立于柜体内的其他模块。而柜体内其他模块散发的热量,则可以通过后门板上的换热器进行散热,具体的,柜体内部热风通过内循环进风口进入内循环风道,并从内循环出风口排出,而柜体外部的冷风则可以通过外循环进风口进入外循环风道,并从外循环出风口排出,这样从内循环出风口排出的空气温度就会降低,从而可以降低柜体内温度。本技术将功率模块风道与后门板上的换热器结合使用,对发热量比较大的功率模块直接通过独立风道进行散热,散热效率比较高;而对于发热量较低的交流配电模块、直流输出模块和控制模块则采用散热效率比较低的换热器,同样也能保证其散热需要,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充分满足柜体的散热需求,使直流充电桩具有比较好的散热效果。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控制模块的布置和安装,并且便于散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控制通信模块和二次控制模块,主控制通信模块安装在所述前封板的外侧壁上,二次控制模块通过二次模块安装板安装在柜体内,二次模块安装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柜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固定连接,二次模块安装板位于所述下封板的下方,且二次模块安装板的顶端与下封板之间具有间隔,二次控制模块安装在二次模块安装板的前侧面上。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散热,二次模块安装板的底端与底座之间也具有间隔。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交流配电模块和直流输出模块的安装和散热,所述交流配电模块和直流输出模块通过一次模块安装板安装在柜体内,一次模块安装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柜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固定连接,一次模块安装板位于所述下封板的下方,且一次模块安装板的顶端与下封板之间具有间隔,交流配电模块和直流输出模块安装在一次模块安装板的后侧面上。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安装,同时便于散热,所述一次模块安装板和二次模块安装板间隔设置。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散热,一次模块安装板的底端与二次模块安装板的底端齐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直流充电桩的散热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中直流充电桩的换热器的气流流向图;图3为本技术中直流充电桩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直流充电桩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直流充电桩的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直流充电桩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中直流充电桩的左视图(去掉出风百叶窗);图8为本技术中直流充电桩的主视图(前门板处于打开状态);图9为本技术中直流充电桩的右视图(去掉进风百叶窗)图10为本技术中直流充电桩的后视图(后门板处于打开状态);图11为图5中后门板的结构图;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图13为图11的后视图;图14为图13中换热器的结构图;图15为图14的后视图;图16为图13中热风道的结构图;图17为图13中冷风道的结构图。图中:100.柜体;200.功率模块风道;300.内循环气流;400.外循环气流;1.顶板;2.前门板;3.后门板;4.底座;5.进风百叶窗;6.出风百叶窗;7.人机交互界面;8.外循环出风口;9.外循环进风口;10.主控制通信模块;11.二次控制模块;12.直流输出模块;13.交流配电模块;14.热风道;15.换热器本体;16.冷风道;17.左侧板;18.右侧板;19.功率模块;20.一次模块安装板;21.门锁;22.铰链;23.内循环进风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充电桩,包括:/n柜体,柜体包括前门板、后门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和底座;/n功率模块,设置在柜体内,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n交流配电模块,设置在柜体内,与功率模块连接,用于向功率模块提供交流电;/n直流输出模块,设置在柜体内,与功率模块连接,用于向充电枪输出直流电;/n控制模块,设置在柜体内,与功率模块、交流配电模块、直流输出模块连接,用于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n换热器,安装在后门板上,换热器内设有相互隔离的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具有与柜体内部连通的内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出风口,外循环风道具有与柜体外部连通的外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n其特征在于,直流充电桩还包括:/n功率模块风道,设置在柜体内,由上封板、下封板、前封板和后封板共四块封板围成,所述功率模块安装在功率模块风道内,四块封板的左端固定在柜体的左侧板上、右端固定在柜体的右侧板上,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其中一个上开设有与功率模块风道连通的风道进风口、另一个上开设有与功率模块风道连通的风道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充电桩,包括:
柜体,柜体包括前门板、后门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和底座;
功率模块,设置在柜体内,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交流配电模块,设置在柜体内,与功率模块连接,用于向功率模块提供交流电;
直流输出模块,设置在柜体内,与功率模块连接,用于向充电枪输出直流电;
控制模块,设置在柜体内,与功率模块、交流配电模块、直流输出模块连接,用于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换热器,安装在后门板上,换热器内设有相互隔离的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具有与柜体内部连通的内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出风口,外循环风道具有与柜体外部连通的外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
其特征在于,直流充电桩还包括:
功率模块风道,设置在柜体内,由上封板、下封板、前封板和后封板共四块封板围成,所述功率模块安装在功率模块风道内,四块封板的左端固定在柜体的左侧板上、右端固定在柜体的右侧板上,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其中一个上开设有与功率模块风道连通的风道进风口、另一个上开设有与功率模块风道连通的风道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控制通信模块和二次控制模块,主控制通信模块安装在所述前封板的外侧壁上,二次控制模块通过二次模块安装板安装在柜体内,二次模块安装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柜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杰李启凡吕彦波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森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