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换电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06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换电柜,包括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分别设有电源模组区、电池仓模组区、控制面板区,所述控制面板区设置于电池仓模组区内,所述电源模组区设置于电池仓模组区的下方;所述电源模组区、电池仓模组区内分别设有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电池仓模组区内设有排水装置;所述所述控制面板区内设有智能控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将电源模组区、电池仓模组区隔离并实现独立散热,实用散热与辅热系统有机结合,节能环保,同时电池仓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整体和局部的防水性好,换电柜内部控制系统实现集成化,具有完善的安全防护设计。

An intelligent power exchange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换电柜
本技术属于换电柜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换电柜。
技术介绍
电踏车在国外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目前欧洲传统自行车的销量正在持续减少,即便是自行车王国荷兰亦如此,但与此同时智慧电单车的销量却在高速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均有同样趋势。德国博世预计到2022年每卖出3辆自行车中就有一辆是智慧电单车。在国内,我国汽车年产量早已突破两千万辆,大量汽车在城市使用,其燃油消耗、尾气排放、交通拥挤造成的社会成本高昂。当前,国内共享经济日趋受大众认同,与公交车、出租车、自驾车等交通方式相比,电踏车采用人力和电助力混合驱动,不排放污染物,出行更健康环保,中短途出行采用电踏车将成人们首选。现如今有政策支持与民众接纳,共享电踏车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为配套电踏车的发展,需要建立智能充换电网络,推出户外换电柜,让充电完全在户外完成。通过将锂电池共享的运营模式,解决传统电动自行车大面积使用高污染铅酸电池的状况。现有技术中的换电柜的温度控制不佳,往往在高温环境下,由于其散热性能不好容易出现故障;在严寒天气下,由于温度太低,电池无法工作,充不进电。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换电柜的内部容易进水,电池仓内部也容易进水,整体和局部防水性能不佳,严重影响换电柜和电池的使用寿命。另外,现有技术的换电柜部件之间连接紧密,通常将不同的控制模块分布在换电柜的不同区域,使得换电柜内部的走线非常复杂,如果出现故障,对于问题点的检测非常麻烦,维修维护都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换电柜,本技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将电源模组区、电池仓模组区隔离并实现独立散热,实用散热与辅热系统有机结合,节能环保,同时电池仓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整体和局部的防水性好,换电柜内部控制系统实现集成化,具有完善的安全防护设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换电柜,包括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分别设有电源模组区、电池仓模组区、控制面板区,所述控制面板区设置于电池仓模组区内,所述电源模组区设置于电池仓模组区的下方;所述电源模组区、电池仓模组区内分别设有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电池仓模组区内设有排水装置;所述所述控制面板区内设有智能控制板。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组区与电池仓模组区独立区分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部、导气部、出风部,所述出风部设有第一排气装置;所述第一排气装置是由对称设置的排气扇组成。可以依据需求,选择在出风部设置的排气扇数量,只要能够达到对电源模组区的散热效果即可,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装置是由对称设置的4个排气扇组成。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部的水平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出风部的水平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进风部的梯形结构底面积大于出风部的梯形结构底面积。通过此设置,可以确保进风部的进风量大于出风部的风量,可提高空气在导气部热交换效率,同时这种前进风后出风的设计,具有风道短风阻小的优势。另外,将进风部和出风部的水平截面设置为梯形结构,可避免外部的水进入和积水,影响电源模组区部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二排气装置,所述第二排气装置对侧设于柜体内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排气装置之间的区域设有辅热装置。所述第二排气装置是由对称设置的排气扇组成。所述第二排气装置下方设有斜导面,可防止水进入到柜体内部。进一步的,所述辅热装置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加热模块连接。当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电池仓模组区内部温度过低时,会启动加热模块进行加热,保证电池仓内部的正常运行。进一步的,所述柜体下方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上方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柜体上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装置设置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进风部与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部与第一出风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分别与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柜体对应的电池仓模组区内。本技术设置的第二散热装置,通过在下部的第二进风口进风、上部的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分别对称出风的风道设计,可实现整个电池仓模组区内部与外界的热交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处均设有百叶窗。进一步的,所述百叶窗后方设有防水防尘网层,达到柜体与外界连通的部分有较好的防水防尘效果。优选的,所述防水防尘网层采用现有技术300目PVC防尘网层或防水泡棉防尘网层。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散热装置,通过第一进风口进风、第一出风口出风,可以为电源模组区提供有效的散热;通过设置的第二散热装置,通过在下部的第二进风口进风、上部的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分别对称出风的风道设计,可实现整个电池仓模组区内部与外界的热交换;当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电池仓模组区内部温度过低时,中控模块会停止第二散热装置运行,将电池仓内散发的热量作为供热热源的一部分,同时启动加热模块进行加热,保证电池仓内部的温度,使得电池正常充电运行。进一步的,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柜体的第一导水槽、第二导水槽,所述第一导水槽横向排布,所述第二导水槽纵向排布;所述电池仓模组区内设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部设有暗槽,所述暗槽前端设有排水孔,所述第一导水槽位于排水孔的下方。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当出现特殊情况发生电池仓进水,通过电池仓下方设置的暗槽将外部流入的水排到暗槽内的中空结构,然后在暗槽下方汇聚,经由排水孔排出到第一导水槽,再通过第一导水槽排入第二导水槽,最终将水排出到智能换电柜外部,避免智能换电柜入水的风险。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水槽横向排布与电池仓下方的前端,所述第二导水槽纵向排布所述柜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导水槽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水槽连通。实现进入电池仓的水通过暗槽经排水孔流入第一导水槽,再通过第一导水槽流入第二导水槽,最终排出换电柜外。同时,设置的第二导水槽,也可以将流入柜体接缝处的水排出。进一步的,所述暗槽内部为中空框架结构,所述中空框架结构底部外低内高。通过此设置,一方面可将电池仓内的水汇聚在暗槽内,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暗槽的水排到前端,进排水孔排出。进一步的,所述暗槽处设有滚轮装置,通过设置滚轮装置,方便电池的推入和取出。优选的,所述滚轮装置为现有技术中的钢针或轴承结构与塑胶或橡胶或金属滚轴配合组成,主要起到电池插入充电时轻松推入,减少电池与电池仓的摩擦引起外观不良或操作不顺畅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暗槽前端设有倒坡,所述排水孔对称设置于所述倒坡上。通过倒坡的设置,可以使得在电池仓前方的水从倒坡流出,不会流入到电池仓内,降低电池仓内进水的风险。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仓的仓口四周设有防水胶条,可有效防止在闭合的状态下,外部的雨水等进入。进一步的,所述柜体上方连接有雨棚,通过雨棚的设置,可保护换电柜上部的通讯机构,同时提高换电柜的防水性能。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换电柜,包括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分别设有电源模组区、电池仓模组区、控制面板区,所述控制面板区设置于电池仓模组区内,所述电源模组区设置于电池仓模组区的下方;所述电源模组区、电池仓模组区内分别设有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电池仓模组区内设有排水装置;所述控制面板区内设有智能控制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换电柜,包括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分别设有电源模组区、电池仓模组区、控制面板区,所述控制面板区设置于电池仓模组区内,所述电源模组区设置于电池仓模组区的下方;所述电源模组区、电池仓模组区内分别设有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电池仓模组区内设有排水装置;所述控制面板区内设有智能控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换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组区与电池仓模组区独立区分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换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部、导气部、出风部,所述出风部设有第一排气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换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的水平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出风部的水平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进风部的梯形结构底面积大于出风部的梯形结构底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换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二排气装置,所述第二排气装置对侧设于柜体内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排气装置之间的区域设有辅热装置。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华王修洪瑞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易马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