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轮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02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的塑料轮辐,包括轮辐本体;轮辐本体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位于外圈内部且两者同轴设置,内圈和外圈的一侧设有密封面,内圈和外圈的另一侧面开口,内圈和外圈之间形成空腔,位于内圈的轴线处设有一轴管;位于所述空腔内设有若干个对称分布的外加强筋,内圈和外圈通过所述外加强筋连接,所述内圈和所述轴管通过内加强筋连接;所述轮辐本体由塑料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还包括一呈环形的盖板,所述盖板的宽度与内圈和外圈之间空腔的宽度相同,且所述盖板扣在所述轮辐本体外侧的开口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料轮辐
本技术涉及轮辐
,尤其涉及一种塑料轮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现有塑料轮辋由2片相对称的塑料件用螺丝固定在一起行成一个完整的轮辋,然后放进模具,注入PU料,熟化后行成一个完整的轮子,如果没有螺丝的固定没法注入PU料熟化行成轮子;或者单片塑料件没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的塑料轮辐。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塑料轮辐,包括轮辐本体;轮辐本体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位于外圈内部且两者同轴设置,内圈和外圈的一侧设有密封面,内圈和外圈的另一侧面开口,内圈和外圈之间形成空腔,位于内圈的轴线处设有一轴管;位于所述空腔内设有若干个对称分布的外加强筋,内圈和外圈通过所述外加强筋连接,所述内圈和所述轴管通过内加强筋连接;所述轮辐本体由塑料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还包括一呈环形的盖板,所述盖板的宽度与内圈和外圈之间空腔的宽度相同,且所述盖板扣在所述轮辐本体外侧的开口上。所述盖板的圆周边端部上开设有一呈环形的凹槽,当所述盖板扣在所述外圈和内圈时,所述凹槽扣在外圈圆周边的端部上。所述外圈内侧靠近端部处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凸体,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凸体卡入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外加强筋上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上开设有凹孔,所述盖板的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柱数目相同、位置一一对应的凸柱,所述凸柱套在至所述连接柱上的凹孔外。所述密封面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定位凸体。所述定位凸体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密封面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个对称分布的圆孔,圆孔向内延伸并与连接柱内的凹孔连通。所述密封面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定位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设计采用注塑工艺将轮辐整体设计成空心一体结构,可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在工艺上,在注塑时空心可以使塑料加速冷却、定性,提高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在结构上:轮辐本体空心处设计特殊,里面设计加强筋,而且加强筋呈圆弧状分布,支撑力更加强壮;每隔一个加强筋,里面附件小圆孔,在熟化时,PU料进入孔里,可以使PU圈和轮辐本体形成一个整体,防止松动,此设计即便外面的PU圈坏掉,里面的轮辐本体还可以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设计主视状态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设计侧视状态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设计的后视状态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设计中的盖片结构示意图;图5为轮辐本体与盖片配合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塑料轮辐,参见图1至图6。它包括轮辐本体;轮辐本体包括内圈3和外圈1,内圈3位于外圈1内部且两者同轴设置,内圈3和外圈1的一侧设有密封面10,内圈3和外圈1的另一侧面开口,内圈和外圈之间形成空腔2,空腔2为力学弧形,有利于增加外圈的载重量。位于内圈的轴线处设有一轴管8,轴管用于安装轴或轴承。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空腔2内设有若干个对称分布的外加强筋5,内圈3和外圈1通过所述外加强筋5连接,所述内圈3和所述轴管8通过内加强筋9连接;其所述轮辐本体由塑料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本塑料轮辐它还包括一呈环形的盖板21,所述盖板21的宽度与内圈3和外圈1之间空腔2的宽度相同,且所述盖板21扣在所述轮辐本体外侧的开口上,具体来说,所述盖板21的圆周边端部上开设有一呈环形的台阶22,台阶上设有凹槽,凹槽深度5-8mm,当所述盖板21扣在所述外圈和内圈时,所述凹槽扣在外圈圆周边的端部上,同时,所述外圈内侧靠近端部处的侧壁27上设有环形凸体,所述环形凸体卡入设有台阶22的侧壁上,此设计将盖板21扣到外圈10上时可使两者紧紧扣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外加强筋上设有连接柱4,连接柱4上开设有凹孔7,所述盖板21的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柱数目相同、位置一一对应的凸柱23,所述凸柱23套在所述连接柱上的凹孔7外。同时,所述密封面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个对称分布的圆孔29,圆孔29向内延伸并与连接柱内的凹孔连通,凸柱23端部上开设有沉孔24,此设计的凸柱及凹孔一者增加横向的强度,二者巧妙设计圆孔,在注入PU料26熟化完后,PU料进入圆孔26及沉孔内,可以使外面的PU圈(PU圈与圆孔内的PU料26形成一体结构)和外圈形成统一体,载重后不会出现外圈和PU圈(PU圈为后期加装盖板,图中未画出)相对滚动的现象。盖板21扣到外圈时,盖板21上的连接柱紧紧套在凹孔7;这样即可以保证PU料不会流进空腔2,也会和盖板21一起增加整体的载重量。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面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定位内圈3,所述内圈3和12之间设有环形槽。内圈3的作用定位加密封,在生产过程中内圈3和PU圈模具紧密吻合,防止PU料流入定位圈13中,环状凸体12的高度仅有2-3mm,环状凸体12和定位圈13之间形成环形槽11。当注入PU料后,PU料会越过环状凸体12进入环形槽11内,这样将PU圈和塑料轮辋更好的形成一个整体,防止PU圈脱落和相对滑动。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轮辐,包括轮辐本体;其特征在于:轮辐本体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位于外圈内部且两者同轴设置,内圈和外圈的一侧设有密封面,内圈和外圈的另一侧面开口,内圈和外圈之间形成空腔,位于内圈的轴线处设有一轴管;/n位于所述空腔内设有若干个对称分布的外加强筋,内圈和外圈通过所述外加强筋连接,所述内圈和所述轴管通过内加强筋连接;/n所述轮辐本体由塑料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n还包括一呈环形的盖板,所述盖板的宽度与内圈和外圈之间空腔的宽度相同,且所述盖板扣在所述轮辐本体外侧的开口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轮辐,包括轮辐本体;其特征在于:轮辐本体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位于外圈内部且两者同轴设置,内圈和外圈的一侧设有密封面,内圈和外圈的另一侧面开口,内圈和外圈之间形成空腔,位于内圈的轴线处设有一轴管;
位于所述空腔内设有若干个对称分布的外加强筋,内圈和外圈通过所述外加强筋连接,所述内圈和所述轴管通过内加强筋连接;
所述轮辐本体由塑料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还包括一呈环形的盖板,所述盖板的宽度与内圈和外圈之间空腔的宽度相同,且所述盖板扣在所述轮辐本体外侧的开口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圆周边端部上开设有一呈环形的凹槽,当所述盖板扣在所述外圈和内圈时,所述凹槽扣在外圈圆周边的端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内侧靠近端部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明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昕林普利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