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781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10),能够抑制单电池(11)的位移。电池组(10)具备间隙调整单元(15)。间隙调整单元(15)沿着多个单电池(11)排列的方向,间歇地配置在相邻的单电池(11)之间或单电池(11)的组之间。间隙调整单元(15)具有与相邻的单电池(11)的平面部分别抵接的一对板(15a、15b)、以及配置在该一对板(15a、15b)之间的弹性体(15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组。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2013-045578号公报公开了在相邻的单电池之间配置冷却板,具有向各冷却板供给制冷剂的连接配管的电池组,公开了使用挠性配管(软管)作为连接配管。日本特开2009-026703号公报公开了在电池组的层叠方向上,配置于层叠端的端板能够改变层叠方向的厚度。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4557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267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电池组中,热量容易积存在层叠方向上的一部分,层叠的单电池的温度有时会参差变动。在此提出的电池组,具备多个单电池、制冷剂供给管路、制冷剂回收管路、多个冷却构件、间隙调整单元、以及约束单元。多个单电池分别具有相对的一对平面部,并且以在相邻的单电池中平面部相对的方式排列。制冷剂供给管路在排列的多个单电池的侧面,沿着多个单电池排列的方向延伸。制冷剂回收管路在排列的多个单电池的侧面,在与制冷剂供给管路不同的位置沿着多个单电池排列的方向延伸。冷却构件分别具备传热板、制冷剂流路、第1软管和第2软管,传热板分别配置在多个单电池中相邻的单电池之间、或将相邻的单电池设为一组时的单电池的组之间,制冷剂流路安装于传热板,第1软管与制冷剂供给管路和制冷剂流路连接,第2软管与制冷剂流路和制冷剂回收管路连接,间隙调整单元沿着多个单电池排列的方向,间歇地配置在相邻的单电池之间或单电池的组之间。间隙调整单元具有与相邻的单电池的平面部分别抵接的一对板、以及配置于该一对板之间的弹性体。约束单元具备将在夹持冷却构件的状态下排列的多个单电池的两端约束的一对约束构件、以及支持约束构件的支持构件。根据该电池组,能够通过冷却构件将单电池的温度的参差变动抑制为较小。另外,由于在相邻的单电池之间或单电池的组之间间歇地配置有间隙调整单元,因此能够将单电池、传热板的移动抑制为较小,并且能够将第1软管和第2软管的变形抑制为较小。电池组可以具备引导件,引导件沿着多个单电池排列的方向,可移动地引导冷却构件。一对板之中的一个板可以相对于约束构件固定配置。另外,另一个板可以相对于约束构件可相对移动地配置。单电池可以是电极体被层压膜覆盖而形成的层压型电池。单电池可以是全固体电池。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此提出的电池组10的立体图。图2是单电池11的正视图。图3是表示冷却构件14的立体图。图4是将从单电池11伸出的部分14a1放大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电池组11单电池12制冷剂供给管路13制冷剂回收管路14冷却构件14a传热板14a1传热板14a的伸出部分14a2轴插通孔14b制冷剂流路14b1、14b2接头14c软管14d弹性体15间隙调整单元15a、15b板15c弹性体16约束单元16a、16b约束构件16c约束构件18引导件18a轴20电极体30层压膜31平面部32正极端子32a正极层33负极端子33a负极层34固体电解质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在此提出的电池组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特别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不限定于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此提出的电池组10的立体图。在此提出的电池组10,如图1所示,具备多个单电池11、制冷剂供给管路12、制冷剂回收管路13、多个冷却构件14、间隙调整单元15、以及约束单元16。〈单电池11〉多个单电池11分别具有相对的一对平面部,并且以在相邻的单电池中平面部相对的方式排列。单电池11是构成电池组的单电池。本说明书中,“电池”通常是指能够取出电能的蓄电设备,包括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二次电池”通常是指能够反复充放电的蓄电设备,除了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所谓的蓄电池(即化学电池)以外,还包括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容器(即物理电池)。图2是单电池11的正视图。该实施方式中,单电池11是电极体20被层压膜覆盖而形成的层压型单电池。图2中图示出层压膜的一部分断裂,电极体20部分露出的形态。单电池11是全固体电池。全固体电池中,例如电解质由固体电解质构成。全固体电池中,为了使通过了固体电解质的电荷载体的移动顺利,并将电阻抑制为较低,需要对电极体20施加所需的压力,充分确保电极活性物质材料与固体电解质的接触。另一方面,充电时的膨胀、放电时的收缩大。另外,单电池11在充电时、放电时会发热。电池组10中,优选将被组入电池组10的多个单电池11的温度的参差变动抑制为较小。该实施方式中,单电池11是利用层压膜30包覆电极体20的整个外周而形成的层压型单电池。单电池11如图2所示,具备平面部31、正极端子32和负极端子33。平面部31是单电池11收纳电极体20的部位。该实施方式中,单电池11构成全固体电池。电极体20的一部分省略了图示,例如具有将正极集电体、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固体电解质层即正极层32a、固体电解质层34、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固体电解质层即负极层33a、和负极集电体层叠而成的层叠结构。该实施方式中,电极体20的最外周被固体电解质层34覆盖。该实施方式中,单电池11的平面部31如图2所示分别为大致矩形,是覆盖大致矩形的扁平的电极体的部位。层压膜以覆盖平面部31的外周的方式密封。在收纳于平面部31的电极体20中,层叠的正极集电体(省略图示)、层叠于正极集电体的正极层32a、以覆盖正极层的方式层叠的固体电解质层34、层叠于固体电解质层34的负极层33a、以及负极集电体(省略图示)分别为大致矩形。图2中,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分别省略图示。正极层32a是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固体电解质的层。负极层33a是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固体电解质的层。固体电解质层34是不含活性物质的固体电解质的层。负极层33a和固体电解质层34比正极层32a大一圈,在层叠方向上覆盖正极层32a。平面部31的相对的一对边之中一边侧设有正极端子32,另一边侧设有负极端子33。多个单电池11中相邻的单电池11的朝向以正极端子32和负极端子33配置在同一侧的方式被调整为彼此不同。在正极集电体设有正极端子32。在负极集电体设有负极端子33。正极端子32从收纳有电极体的层压膜的内部向层压膜的一侧伸出。负极端子33从收纳有电极体的层压膜的内部向层压膜的相反侧伸出。该实施方式中,在收纳电极体的平面部31的一侧设有正极端子32,在相反侧设有负极端子33。再者,已提出各种层压型单电池中的层压膜、用于构成全固体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固体电解质等,不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单电池11的平面部31为大致矩形,但只要没有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具备制冷剂供给管路、制冷剂回收管路、间隙调整单元、约束单元、多个单电池和多个冷却构件,/n所述多个单电池分别具有相对的一对平面部,并且以在相邻的单电池中平面部相对的方式排列,/n所述制冷剂供给管路在排列的所述多个单电池的侧面,沿着所述多个单电池排列的方向延伸,/n所述制冷剂回收管路在排列的所述多个单电池的侧面,在与所述制冷剂供给管路不同的位置沿着所述多个单电池排列的方向延伸,/n所述冷却构件分别具备传热板、制冷剂流路、第1软管和第2软管,/n所述传热板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单电池之中相邻的单电池之间、或将相邻的单电池设为一组时的单电池的组之间,/n所述制冷剂流路安装于所述传热板,/n所述第1软管与所述制冷剂供给管路和所述制冷剂流路连接,/n所述第2软管与所述制冷剂流路和所述制冷剂回收管路连接,/n所述间隙调整单元沿着所述多个单电池排列的方向,间歇地配置在相邻的单电池之间或所述单电池的组之间,/n所述间隙调整单元具有与相邻的单电池的平面部分别抵接的一对板、以及配置于该一对板之间的弹性体,/n所述约束单元具备将在夹持所述冷却构件的状态下排列的所述多个单电池的两端约束的一对约束构件、以及支持所述约束构件的支持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06 JP 2018-2091371.一种电池组,具备制冷剂供给管路、制冷剂回收管路、间隙调整单元、约束单元、多个单电池和多个冷却构件,
所述多个单电池分别具有相对的一对平面部,并且以在相邻的单电池中平面部相对的方式排列,
所述制冷剂供给管路在排列的所述多个单电池的侧面,沿着所述多个单电池排列的方向延伸,
所述制冷剂回收管路在排列的所述多个单电池的侧面,在与所述制冷剂供给管路不同的位置沿着所述多个单电池排列的方向延伸,
所述冷却构件分别具备传热板、制冷剂流路、第1软管和第2软管,
所述传热板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单电池之中相邻的单电池之间、或将相邻的单电池设为一组时的单电池的组之间,
所述制冷剂流路安装于所述传热板,
所述第1软管与所述制冷剂供给管路和所述制冷剂流路连接,
所述第2软管与所述制冷剂流路和所述制冷剂回收管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崎里香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