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油膜轴承的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2655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油膜轴承的拆卸装置,其包括空心液压千斤顶组件、可调拉板、拉杆、导筒、受压板、第一紧固挡件、第二紧固挡件;活塞杆的端部与受压板相连接,受压板垂直连接设置在导筒的一侧;第一紧固挡件可拆卸连接设置在拉杆的一侧,第二紧固挡件可拆卸连接设置在拉杆的另一侧,受压板的中间设置有第二过孔,可调拉板的中间设置有第三过孔,拉杆依次穿过第一过孔、导筒、第二过孔、第三过孔设置,第一紧固挡件对油缸进行限位,第二紧固挡件能够将可调拉板进行限位。该拆卸装置能够显著提高拆装的效率,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而且能够降低对油膜轴承、油膜轴承偏心套损伤,提高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油膜轴承的拆卸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拆装
,尤其是一种用于油膜轴承的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轧机辊箱是轧机核心设备之一,也是主要的易损件。烧损的轧机辊箱下线维修、检修时,需要将轧机辊箱中的油膜轴承拆卸下来进行维护或者更换,如图1所示,油膜轴承安装在油膜轴承偏心套中,油膜轴承偏心套安装在轧机辊箱中,该类油膜轴承偏心套中设置有凸台来防止油膜轴承向右移动,所以,油膜轴承的拆卸时,只能从左边将油膜轴承拆卸出来。目前,从该类油膜轴承偏心套中将油膜轴承拆卸出来通常用大锤和垫块直接敲打,将油膜轴承敲打出来,安装时,再通过大锤和垫块将油膜轴承敲打进油膜轴承偏心套中,这种方式对油膜轴承偏心套、油膜轴承损伤都很大,影响其使用,而且,油膜轴承的拆装效率也低,人工劳动强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拆装效率高、人工劳动强度低的油膜轴承拆装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油膜轴承的拆卸装置,包括空心液压千斤顶组件、可调拉板、拉杆、导筒、受压板、第一紧固挡件、第二紧固挡件;空心液压千斤顶组件包括油缸、中空的活塞杆,活塞杆的中间设置有第一过孔,活塞杆的端部与受压板相连接,受压板垂直连接设置在导筒的一侧;第一紧固挡件可拆卸连接设置在拉杆的一侧,第二紧固挡件可拆卸连接设置在拉杆的另一侧,受压板的中间设置有第二过孔,可调拉板的中间设置有第三过孔,拉杆依次穿过第一过孔、导筒、第二过孔、第三过孔设置,使油缸、受压板、导筒、可调拉板位于第一紧固挡件、第二紧固挡件之间,且第一紧固挡件对油缸进行限位,第二紧固挡件能够将可调拉板进行限位。进一步的是,可调拉板包括底板、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第三过孔设置在底板的中间,底板的上侧设置有第一螺孔,底板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螺孔;第一调整板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第一条形孔的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一调整板能够沿第一条形孔上下移动;第二调整板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孔,第二条形孔的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二调整板能够沿第二条形孔上下移动;第一紧固件匹配穿过第一螺孔、第一条形孔将第一调整板可拆卸连接在底板的上侧,第二紧固件匹配穿过第二螺孔、第二条形孔将第二调整板可拆卸连接在底板的下侧。进一步的是,第一调整板的上侧边为圆弧形,第二调整板的下侧边为圆弧形。进一步的是,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均为螺栓。进一步的是,拉杆为螺杆,第一紧固挡件、第二紧固挡件均为螺帽。进一步的是,还包括隔板,隔板设置在油缸的端部,且隔板位于第一紧固挡件与油缸之间。进一步的是,导筒的形状为中空的圆柱形,导筒的内径尺寸在油膜轴承偏心套内径尺寸与油膜轴承偏心套外径尺寸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拆卸装置进行油膜轴承拆卸时,能够显著提高拆装的效率,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特别适用于从设置有凸台的油膜轴承偏心套中拆卸出油膜轴承,而且能够降低对油膜轴承、油膜轴承偏心套损伤,提高其使用寿命,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油膜轴承装配在油膜轴承偏心套中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拆卸装置拆卸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可调拉板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可调拉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可调拉板1、底板11、第一调整板12、第一条形孔121、第二调整板13、第二条形孔131、第一紧固件14、第二紧固件15、第三过孔16、拉杆2、导筒3、受压板4、第一紧固挡件5、第二紧固挡件6、油缸71、活塞杆72、隔板8、油膜轴承偏心套9、凸台91、油膜轴承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文中所指出的方位以图2中所示部件所处的方位为基准。如图2所示,本技术用于油膜轴承的拆卸装置,包括空心液压千斤顶组件、可调拉板1、拉杆2、导筒3、受压板4、第一紧固挡件5、第二紧固挡件6;空心液压千斤顶组件包括油缸71、中空的活塞杆72,活塞杆72设置在油缸71中,活塞杆72的中间设置有第一过孔721,活塞杆72的右端部与受压板4相连接,受压板4连接设置在导筒3的左侧;第一紧固挡件5可拆卸连接设置在拉杆2的左侧,第二紧固挡件6可拆卸连接设置在拉杆2的右侧,受压板4的中间设置有第二过孔,可调拉板1的中间设置有第三过孔16,拉杆2依次穿过第一过孔721、导筒3、第二过孔、第三过孔16设置,使油缸71、受压板4、导筒3、可调拉板1位于第一紧固挡件5、第二紧固挡件6之间,且第一紧固挡件5对油缸71进行限位,使油缸71不能向左移动,第二紧固挡件6能够将可调拉板1进行限位,使可调拉板1不能向右移动。如图1所示,油膜轴承偏心套9中设置有凸台91来防止油膜轴承10向右移动,所以将油膜轴承10从油膜轴承偏心套9中拆卸出来时,只能从油膜轴承偏心套9的左侧将油膜轴承10拆卸出来。通过本技术拆卸装置将油膜轴承10从图1所示的油膜轴承偏心套9中拆卸出来时,再如图2所示,首先将油膜轴承偏心套10平放,然后将导筒3贴靠在油膜轴承偏心套10的左侧边,同时减小可调拉板1的高度或者宽度,拉杆2带动可调拉板1通过油膜轴承10后,再通过调整可调拉板1来增大其高度或者宽度,使可调拉板1与油膜轴承的右端部相贴靠接触,再然后通过第一紧固挡件5、第二紧固挡件6将可调拉板1、拉杆2、导筒3、受压板4、油缸71固定住,最后空心液压千斤顶组件工作,将活塞杆72向其右端伸出,由于活塞杆72的右端部与受压板4相连接,受压板4又被油膜轴承偏心套9抵住,活塞杆72产生反作用力,使油缸71向左移动,再由于第一紧固挡件5对油缸71挡住限位,第二紧固挡件6对可调拉板1挡住限位,油缸71就会带动拉杆2、可调拉板1向左移动,使可调拉板1对油膜轴承10一个向左的作用力,直至将油膜轴承10从油膜轴承偏心套9中拆卸出来时,从而完成油膜轴承10的拆卸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拆卸装置进行油膜轴承10拆卸时,能够显著提高拆装的效率,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特别适用于从设置有凸台91的油膜轴承偏心套9中拆卸出油膜轴承10,而且能够降低对油膜轴承10、油膜轴承偏心套9损伤,提高其使用寿命,利于推广。油膜轴承10形状通常为中空的圆柱体,油膜轴承偏心套9形状也通常为中空的圆柱体,可调拉板1既能从油膜轴承10中穿过,又能贴靠油膜轴承10的端部,所以,可调拉板1的高度或者宽度是可变的,从而能够实现其作用。本技术可调拉板1优选的一种结构为:如图3、图4所示,可调拉板1包括底板11、第一调整板12、第二调整板13、第一紧固件14、第二紧固件15,第三过孔16设置在底板11的中间,底板11的上侧设置有第一螺孔,底板11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螺孔;第一调整板12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121,第一条形孔121的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一调整板12能够沿第一条形孔121上下移动;第二调整板13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孔131,第二条形孔131的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二调整板13能够沿第二条形孔131上下移动;第一紧固件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油膜轴承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液压千斤顶组件、可调拉板(1)、拉杆(2)、导筒(3)、受压板(4)、第一紧固挡件(5)、第二紧固挡件(6);/n空心液压千斤顶组件包括油缸(71)、中空的活塞杆(72),活塞杆(72)的中间设置有第一过孔(721),活塞杆(72)的端部与受压板(4)相连接,受压板(4)连接设置在导筒(3)的一侧;/n第一紧固挡件(5)可拆卸连接设置在拉杆(2)的一侧,第二紧固挡件(6)可拆卸连接设置在拉杆(2)的另一侧,受压板(4)的中间设置有第二过孔,可调拉板(1)的中间设置有第三过孔(16),拉杆(2)依次穿过第一过孔(721)、导筒(3)、第二过孔、第三过孔(16)设置,使油缸(71)、受压板(4)、导筒(3)、可调拉板(1)位于第一紧固挡件(5)、第二紧固挡件(6)之间,且第一紧固挡件(5)对油缸(71)进行限位,第二紧固挡件(6)能够将可调拉板(1)进行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油膜轴承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液压千斤顶组件、可调拉板(1)、拉杆(2)、导筒(3)、受压板(4)、第一紧固挡件(5)、第二紧固挡件(6);
空心液压千斤顶组件包括油缸(71)、中空的活塞杆(72),活塞杆(72)的中间设置有第一过孔(721),活塞杆(72)的端部与受压板(4)相连接,受压板(4)连接设置在导筒(3)的一侧;
第一紧固挡件(5)可拆卸连接设置在拉杆(2)的一侧,第二紧固挡件(6)可拆卸连接设置在拉杆(2)的另一侧,受压板(4)的中间设置有第二过孔,可调拉板(1)的中间设置有第三过孔(16),拉杆(2)依次穿过第一过孔(721)、导筒(3)、第二过孔、第三过孔(16)设置,使油缸(71)、受压板(4)、导筒(3)、可调拉板(1)位于第一紧固挡件(5)、第二紧固挡件(6)之间,且第一紧固挡件(5)对油缸(71)进行限位,第二紧固挡件(6)能够将可调拉板(1)进行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膜轴承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调拉板(1)包括底板(11)、第一调整板(12)、第二调整板(13)、第一紧固件(14)、第二紧固件(15),第三过孔(16)设置在底板(11)的中间,底板(11)的上侧设置有第一螺孔,底板(11)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螺孔;
第一调整板(12)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121),第一条形孔(121)的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一调整板(12)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合荣王跃峰漆黎明刘林李玲李军刘其鸣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