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合手柄头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195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防止、限制或恢复控制机构的零部件运动的装置领域,具体为铆合手柄头及其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市面上不可活动、不可指拆卸的手柄头,利用焊接方式或利用螺栓螺母的方式,都零件多,制作工序增加,成本高,表面有孔洞,生产麻烦的缺点而提出的铆合手柄头及其方法。包括手柄杆及手柄头,所述手柄头设有安装孔,所述手柄杆的端部安装于安装孔内,手柄杆的端部与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内凹的环形结构的定位槽,安装孔内设有受力件,所述受力件位于安装孔底部,受力件下方的位置不低于安装孔与定位槽相交处,所述手柄杆的端部设有垂直向下的受力孔,所述受力件的直径为小于安装孔但大于受力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铆合手柄头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止、限制或恢复控制机构的零部件运动的装置领域,具体为铆合手柄头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手柄头在工业产品中应用范围很广,需要用到手柄或杠杆进行调节的部件上,为了方便手握的更紧或方便调节,都在杠杆或手柄上增加手柄头,如:台钳的调节杆、台虎钳的调节杆、公交车大货车的操纵杆等,为了防滑或方便手握或为了使手柄更好控制,都会配合增加一个手柄头。市面上常见的手柄头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可活动、不可指拆卸的,另一种是可活动、可拆卸的。不可活动、不可指拆卸的手柄头和可活动、可拆卸的手柄头,各自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应用;其中,不可活动、不可拆卸的手柄头这一部分,常见的作法是两种,1.直接用电焊将手柄杆和手柄头焊接死;2.利用螺栓螺母的配合将手柄杆和手柄头进行固定。缺点是,第一种,电焊增加了制作工序增加,同时成本增加;利用螺栓螺母方式进行固定的,随着时间久,螺纹连接会松动,并且该方式会给表面留下用于连接的孔洞,使其表面不光滑。对于上述问题,在本领域中都以使用上述两种方式生产的手柄头,几十年来从未有人对该问题提出过改进方法,而专利技术人在本领域几十年的工作中,也未发现有人对该问题有进行改进。中国专利申请:CN200620017221.0提出了一种新的手柄头设计,该专利设计采用增加凸块卡块的方式使手柄杆与手柄头进行固定连接,虽然具备防止手柄头活动的功能,但该设计零件繁多,成本高,生产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市面上不可活动、不可指拆卸的手柄头,利用焊接方式或利用螺栓螺母的方式,都零件多,制作工序增加,成本高,表面有孔洞,生产麻烦的缺点而提出的铆合手柄头及其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铆合手柄头,包括手柄杆及手柄头,所述手柄头设有安装孔,所述手柄杆的端部安装于安装孔内,手柄杆的端部与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内凹的环形结构的定位槽,安装孔内设有受力件,所述受力件位于安装孔底部,受力件下方的位置不低于安装孔与定位槽相交处,所述手柄杆的端部设有垂直向下的受力孔,所述受力件的直径为小于安装孔但大于受力孔。作为本专利技术铆合手柄头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手柄杆端部的边缘包裹于受力件局部,且向外扩张大于安装孔的直径,其边缘处于定位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铆合手柄头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手柄杆端部与受力孔相交的位置设有水平贯穿于手柄杆的至少一条切口。作为本专利技术铆合手柄头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手柄杆端部的外部与受力孔之间的厚度小于定位槽的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铆合手柄头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定位槽的横截面为方形。本专利技术铆合手柄头制作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步骤1:手柄头的制作,包括三个工序,(1):在手柄头的一侧加工出安装孔,(2):在安装孔的内部用车刀旋转一圈,车出环形定位槽;步骤2:在手柄头内安装受力件,受力件安装于安装孔内,其最低位置不低于安装孔与定位槽相交处;步骤3:手柄杆的制作,包括三个工序:(1):在手柄杆的端部加工出垂直向下的受力孔,(2):受力孔的直径不大于受力件的直径;(3):将手柄杆的端部安装于安装孔内。其中,所述手柄杆的端部与安装孔的标准为过盈配合,步骤为:将手柄杆施加外力装配进安装孔内。其中,继续施加外力,使手柄杆的端部通过受力件与受力孔的挤压,使手柄杆端部的边缘发生变形,使其边缘包裹于受力件下方的局部,且向外扩张大于安装孔的直径,使手柄杆端部的边缘延伸至定位槽内。其中,将手柄杆端部与受力孔相交的位置,向下切割出至少一条切口,所述受力件与受力孔的挤压使手柄杆端部的边缘借助切口扩张。其中,所述定位槽的制作选取棱角整齐的车刀,车出方形横截面的定位槽。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技术具有以下创新优点:1.本专利技术铆合手柄头及其方法,解决了传统不可活动的手柄头,用焊接则增加制作步骤麻烦,及成本增加,用螺栓及螺母的连接则会有潜在的松动的可能性的问题;2.手柄头表面没有任何孔洞,美观性高,同时实用性高;3.零件少,成本低;4.通过手柄杆及安装孔的过盈配合,同时又通过手柄杆端部的边缘与定位槽的自锁定位,整体更加稳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内部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剖面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组件“手柄杆”的零件单独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组件“手柄杆”未装配前的零件单独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8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组件“手柄杆”的零件单独立体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组件“手柄杆”未装配前的零件单独立体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1.手柄杆,2.手柄头,3.安装孔,4.定位槽,;5.受力件,6.受力孔,7.切口,8.边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由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铆合手柄头及其方法,包括手柄杆1及手柄头2和受力件5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如图所示,手柄头2设有安装孔3,安装孔3可以是电钻制作出来,也可以是与手柄头2一起生产出来的,在安装孔3内部还设有环形结构的定位槽4,定位槽4的加工方式可以通过用车刀在安装孔3内旋转一周将定位孔3制作出,同时车刀首先选用棱角整齐的车刀,可以车出方形横截面的定位槽4(也可以选用其他车刀);安装孔3内安装有受力件5,受力件5为圆球状物体,也可以为圆柱形结构且一端为弧形面的结构;受力件5处于安装孔3内,其下方的最低位置不得低于安装孔3与定位槽4的相交处,这样则不影响后续其他部件的安装连接;手柄头2的端部设有向下垂直方向的受力孔6,受力孔6与受力件5处于垂直角度同一直线;受力件5的直径为小于安装孔3的直径但大于受力孔6的直径;手柄杆1的端部则安装于手柄头2的安装孔3内,同时手柄杆1的端部与手柄头2的安装孔3为过盈配合,方式为:将手柄杆1施加外力,将手柄杆1装配进安装孔3内,增加整体的牢固性;同时进一步继续施加外力,使手柄杆1的端部通过受力件5与受力孔6的挤压,使手柄杆1端部的边缘8发生变形,使其边缘8包裹于受力件5下方的局部,并在受力件5的支撑下变形向外扩张至大于安装孔3的直径,使手柄杆1端部的边缘8延伸至定位槽4内,使整个结构自锁定位。实施例2:由图10至图1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手柄杆1端部与受力孔6相交的位置,向下切割出至少一条切口7,也可以切割出两条相交叉的十字形切口7,或更多条;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铆合手柄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杆及手柄头,所述手柄头设有安装孔,所述手柄杆的端部安装于安装孔内,手柄杆的端部与安装孔过盈配合,/n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内凹的环形结构的定位槽,/n安装孔内设有受力件,所述受力件位于安装孔底部,受力件下方的位置不低于安装孔与定位槽相交处,/n所述手柄杆的端部设有垂直向下的受力孔,/n所述受力件的直径为小于安装孔但大于受力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铆合手柄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杆及手柄头,所述手柄头设有安装孔,所述手柄杆的端部安装于安装孔内,手柄杆的端部与安装孔过盈配合,
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内凹的环形结构的定位槽,
安装孔内设有受力件,所述受力件位于安装孔底部,受力件下方的位置不低于安装孔与定位槽相交处,
所述手柄杆的端部设有垂直向下的受力孔,
所述受力件的直径为小于安装孔但大于受力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合手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端部的边缘包裹于受力件局部,且向外扩张大于安装孔的直径,其边缘处于定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铆合手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端部与受力孔相交的位置设有水平贯穿于手柄杆的至少一条切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合手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端部的外部与受力孔之间的厚度小于定位槽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合手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横截面为方形。


6.铆合手柄头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1:手柄头的制作,包括三个工序,
(1):在手柄头的一侧加工出安装孔,
(2):在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桐
申请(专利权)人:企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