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螺母和采用转盘的平口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61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床加工设备及与设备配合的旋转部件领域,具体为转盘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螺母和采用转盘的平口钳。目的是解决现有转盘体积大,成本高,以及现有的平口钳不能很好的与转盘匹配,需要增加一个与转盘相匹配的连接部分的诸多问题。包括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所述第二环形件的直径小于第一环形件,该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同心,且第二环形件处于第一环形件内,所述第一环形件的上方设有处于内侧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件的上方设有处于外侧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的底部最低位置处于相等高度;所述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的底部设有局部固定连接的固定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盘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螺母和采用转盘的平口钳
本技术涉及机床加工设备及与设备配合的旋转部件领域,具体为转盘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螺母和采用转盘的平口钳。
技术介绍
平口钳又名机用虎钳,是一种通用夹具,常用于安装小型工件,它是铣床、钻床的随机附件,将其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用来夹持工件进行切削加工。平口钳广泛应用于机械零件加工要求较高的场合。平口钳按照制造方式的不同又分为铸造的平口钳和组合式平口钳。无论是哪一种,现有的平口钳都不具备旋转功能,需要旋转,实现方法有两种:1.是用一个圆形工件直接与平口钳底部相连,实现简间的旋转功能,但旋转十分麻烦,且难以控制。2.是要在下面增加一个专门的转盘,通常在铸造的时候同时在平口钳的下方一并铸造增加一个与转盘相匹配的连接部分,使平口钳与转盘相匹配;但此做法使得平口钳的生产成本提高,平口钳变得笨重,并增加了平口钳的体积;针对上述问题,对于组合式平口钳,本公司在中国专利申请:CN2019108838679,提出过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在平口钳的下方增加一块过渡法兰,使其与转盘融合,方便的增加旋转调节功能,同时提高了旋转的方便和精度,但仍有改进空间。同时转盘本身而言,传统的转盘本身也缺点众多:十分大,笨重,成本高,功能简单,旋转不方便,同时转盘的旋转要依靠一个中心轴来提高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转盘体积大,笨重,成本高,功能简单,旋转不方便,以及现有的平口钳不能很好的与转盘匹配,需要增加一个与转盘相匹配的连接部分,同时存在生产成本高、体积大、适用范围小的诸多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转盘,包括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所述第二环形件的直径小于第一环形件,该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同心,且第二环形件处于第一环形件内,所述第一环形件的上方设有处于内侧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件的上方设有处于外侧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的底部最低位置处于相等高度;所述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的底部设有局部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作为本技术转盘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的底部处于水平高度,所述第二环形件顶部的高度略低于第一环形件顶部的高度。作为本技术转盘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环形件的外侧设有至少两个连接部,所述的每个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位。作为本技术转盘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与第一环形件为固定一体;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第二环形件为固定一体。与转盘配合使用的螺母,所述螺母的俯视角度为尺寸不大于第一环形件及第二环形件之间的空隙的扇形,所述螺母上方设有与螺母的外轮廓形状一致的滑动凸起,该滑动凸起的宽度小于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之间的空隙,所述滑动凸起的高度低于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的厚度。其中,所述螺母的主体设有同时上下贯穿滑动凸起的螺孔。其中,所述螺母处于第一环形件及第二环形件和第一环形凸起及第二环形凸起的中间形成的空隙内与其滑动配合。采用转盘的平口钳,包括平口钳和转盘,所述平口钳包括至少两条枕轨,所述转盘处于平口钳的下方与枕轨螺栓连接。其中,所述平口钳的枕轨通过螺栓与转盘的螺母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平口钳的枕轨设有至少两个贯穿该枕轨上下的固定孔,所述螺栓安装于固定孔内与转盘的螺母可拆卸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以下创新优点:1.本技术的转盘,体积小,改变了传统转盘体积大,笨重,成本高的缺点,使整体节约了大量的材料及成本,同时易操作,方便旋转调节;2.使铸造的平口钳在生产的时候也无需再增加一个与转盘相匹配的连接部分,使平口钳的生产也大大的降低了材料本身的使用及成本和人工;3.使组合式的平口钳也无需借助其他部件,可以直接与转盘安装;4.本技术的转盘,与螺母的配合使整体安装和拆卸方便,同时适用面广;5.已在工作中使用的被淘汰的老款平口钳只要在枕轨设置固定孔,就可以与本技术的转盘直接配合使用,节约资源;6.整体结构拆卸方便。7.本技术无论是转盘本身还是与其配合使用的平口钳都可以起到降低成本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转盘的整体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底部示意图;图4是图2中A-A的剖面图;图5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转盘与螺母组合状态的整体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8的分解视图;图10是图8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本技术螺母的整体立体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采用转盘的平口钳的整体立体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侧面视图;图14是图12的分解视图;图中:1.第一环形件,2.第二环形件,3.第一环形凸起,4.第二环形凸起,5.固定部,6.连接部,7.连接位8.螺母,9.滑动凸起,10.枕轨,11.固定孔,12.螺栓,13.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所示,本技术转盘,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为主,包括第一环形件1和第二环形件2为主,所述第一环形件1与第二环形件2处于同一圆心,并且第二环形件2的直径小于第一环形件1的直径,且第二环形件2处于第一环形件1内;同时第一环形件1和第二环形件2的底部处于水平相等的高度,第二环形件2顶部的高度略低于第一环形件1顶部的高度;所述第一环形件1的上方边沿没有处于内侧的第一环形凸起3,第二环形件2上方的外侧设有处于边沿的第二环形凸起4;所述第一环形凸起3与第一环形件1为固定一体,所述第二环形凸起4与第二环形件2为固定一体;同时第一环形凸起3和第二环形凸起4的底部最低位置处于相等的高度;所述第一环形件1与第二环形件2的底部设有局部固定连接的固定部5,所述固定部5并非将第一环形件1和第二环形件2的底部全封闭,使第一环形件1和第二环形件2的底部剩余的位置用于安装处于第一环形件1和第二环形件2之间的螺母8,另外固定部5用于使第二环形件2的周边与第一环形件1之间的间距保持固定间距,使第一环形件1和第二环形件2之间形成一个间距一致的环形间隙;同时第一环形凸起3和第二环形凸起4的作用,使其第一环形件1和第二环形件2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上方的宽度小于下方;所述第一环形件1的外侧还设有至少两个连接部6,该连接部6可以是至少一个环状的凸起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6为一个凸起的板状件,所述每个连接部6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位7,该连接位7可以是一个缺口,也可以是一个孔。与转盘配合使用的螺母8:所述螺母8的形状,从俯视角度看为一个扇形,同时其尺寸为不大于第一环形件1和第二环形件2之间的环形空隙,使螺母8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所述第二环形件的直径小于第一环形件,该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同心,且第二环形件处于第一环形件内,所述第一环形件的上方设有处于内侧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件的上方设有处于外侧的第二环形凸起,/n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的底部最低位置处于相等高度;/n所述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的底部设有局部固定连接的固定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所述第二环形件的直径小于第一环形件,该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同心,且第二环形件处于第一环形件内,所述第一环形件的上方设有处于内侧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件的上方设有处于外侧的第二环形凸起,
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的底部最低位置处于相等高度;
所述第一环形件与第二环形件的底部设有局部固定连接的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的底部处于水平高度,
所述第二环形件顶部的高度略低于第一环形件顶部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件的外侧设有至少两个连接部,所述的每个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与第一环形件为固定一体;
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第二环形件为固定一体。


5.与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转盘配合使用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的俯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企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