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滚轮减震装置的背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140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19
一种背囊领域的带有滚轮减震装置的背囊,包括背囊、运动框架和背负系统,背囊背部带有滚轮装置,运动框架带有管状物、弹性部件、弹性部件螺帽、弹性部件螺帽定位销、凹形槽,管状物在滚轮装置中穿过,背负系统与管状物连接在一起,弹性部件布置在管状物内,弹性部件底部螺帽定位销的一端穿过管状物底部的凹形槽后插在弹性部件底部螺帽的方孔内,弹性部件底部螺帽定位销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背囊下端的滚轮支架连接在一起,背囊可以通过滚轮装置沿管状物上下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背负系统按人体形态设计,与人体零间隙贴合,均分压力,腰部在负重状态下得到更好的保护;运动框架能缓冲吸收背包随人体上下运动而作用于人体的无用的力,减轻肩背部的负担。

Backpack with roller shock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滚轮减震装置的背囊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背囊
的减重背囊,特别是一种背囊可以通过滚轮装置沿管状物上下移动的带有滚轮减震装置的背囊。
技术介绍
人在背着背囊走路、奔跑过程中,左右两腿交替离地、弯曲、着地、伸直,带动躯干向前运动,同时为了保证身体平衡,双臂前后摆动,普通的背囊就会随着人体的运动而上下左右摆动,造成人体肩背部的负担;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背囊会跟着我们上下晃动,给肩背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用物理的角度来说,就是人在垂直方向上都会为了克服重力和摩擦力做了很多无用功消耗了体力。我军士兵在进行长途奔袭时为更好的完成任务,通常做法是用绳将背囊与身体紧紧捆绑固定在一起,来减轻背囊对身体的冲击,但是这样会对士兵背部、颈部、膝盖和脚踝处带来较大的重量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带有滚轮减震装置的背囊,利用外部设备缓冲无用力的原理,在背囊靠背的那一面布置了四组滑轮,再借助滑轮组和内置拉力弹簧的管状物滑块保持连接与稳定。这样人在背着背囊活动的时候,垂直方向的无用功就能被抵消大部分,人也就感到轻松了。在相同负重下,可以大大减少背部、颈部、膝盖和脚踝处的重量压力,身体承受的压力能减少80%以上,在长途奔袭时能极大的保存体力。同时可以支持重量调节功能,根据负重情况人为调节来达到更广的使用范围。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包括背囊、运动框架和背负系统;背囊背部带有滚轮装置;运动框架带有管状物,管状物在滚轮装置中穿过;背负系统与管状物连接在一起;背囊可以通过滚轮装置沿管状物上下移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滚轮装置包括滚轮支架、滚轮、螺丝,滚轮支架与背囊的背部铆接在一起,滚轮通过螺丝布置在滚轮支架内。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滚轮支架在背囊的背部对称布置,滚轮在滚轮支架内对称布置。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背囊内带有内衬板和搁物层。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背负系统包括靠背、双肩带、条形板、腰托和拉扣,条形板安装在靠背的背面,双肩带的一端与靠背的顶部相连接,双肩带的另一端与拉扣相连接,腰托的一端与靠背的下部相连接,腰托的另一端与拉扣相连接。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双肩带为斜拉双肩带,靠背为凹凸形靠背,腰托为掌形腰托,靠背与人体贴合处为网状设计。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运动框架还包括横梁、支脚、焊接件,上端横梁的两端通过焊接件分别与管状物的上部连接在一起,下端横梁的两端通过焊接件分别与管状物的下部连接在一起,支脚分别安装在上端横梁和下端横梁上;背负系统的条形板与运动框架的支脚连接在一起。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运动框架还包括弹性部件、弹性部件顶部螺帽、弹性部件底部螺帽、弹性部件底部螺帽定位销、凹形槽,凹形槽布置在管状物的下端,弹性部件安装在管状物内,弹性部件底部螺帽带有方孔,弹性部件的上端通过弹性部件顶部螺帽与管状物的顶部相连接,弹性部件底部螺帽布置在管状物内并与弹性部件的下端相连接,弹性部件底部螺帽定位销的一端穿过凹形槽后插在弹性部件底部螺帽的方孔内,弹性部件底部螺帽定位销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背囊下端的滚轮支架连接在一起,插入弹性部件底部螺帽方孔的弹性部件底部螺帽定位销的一端带有防脱拉钩。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运动框架还包括提拉杆、螺旋片,提拉杆的下端布置在管状物上端内部并与螺旋片固结在一起,螺旋片与管状物内的弹性部件连接在一起,提拉杆的上端伸出管状物外。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横梁为型材横梁,弹性部件为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巧妙,背负系统按人体形态设计,与人体零间隙贴合,均分压力,能够让人体的腰部在负重状态下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降低了对人体呼吸功能的限制,减轻了对心肺的压力。背囊运动框架缓冲吸收背包随人体上下运动而作用于人体的无用的力,减轻肩背部的负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背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背负系统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背负系统的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运动框架的结构视图;图7为图6上部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6下部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1运动框架中管状物处的剖面图;图10为图9上部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9下部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管状物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弹性部件底部螺帽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弹性部件底部螺帽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弹性部件底部螺帽和弹性部件底部螺帽定位销的装配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拉杆及螺旋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背囊,2、滚轮支架,3、滚轮,4、螺丝,5、靠背,6、双肩带,7、条形板,8、腰托,9、肩带拉扣,10、腰托拉扣,11、横梁,12、支脚,13、上端焊接件,14、管状物,15、下端焊接件,16、弹簧,17、弹簧顶部螺帽,18、提拉杆,19、螺旋片,20、弹簧底部螺帽,21、弹簧底部螺帽定位销,22、凹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具体实施例图1至图16所示,本技术包括背囊1、运动框架和背负系统,背囊1上带有滚轮支架2、滚轮3、螺丝4,背负系统包括靠背5、双肩带6、条形板7、腰托8、肩带拉扣9、腰托拉扣10,运动框架包括横梁11、支脚12、上端焊接件13、管状物14、下端焊接件15、弹簧16、弹簧顶部螺帽17、提拉杆18、螺旋片19、弹簧底部螺帽20、弹簧底部螺帽定位销21、凹形槽22;在背囊1中,滚轮支架2与背囊1的背部铆接在一起,滚轮3通过螺丝4布置在滚轮支架2内,四个滚轮支架2在背囊1的背部对称布置,每个滚轮支架2内均布置两个滚轮3。在背负系统中,两个条形板7分别安装在背负系统靠背5的背面,两个双肩带6的一端均与靠背5的顶部相连接,两个双肩带6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肩带拉扣9相连接,两个腰托8的一端均与靠背5的下部相连接,两个腰托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腰托拉扣10相连接。在运动框架中,横梁11为型材横梁,上端的横梁11的两端通过上端焊接件13分别与两根管状物14的上部连接在一起,下端的横梁11的两端通过下端焊接件15分别与两根管状物14的下部连接在一起;两个支脚12安装在上端的横梁11上,两个支脚12安装在下端的横梁11上;凹形槽22布置在管状物14的下端,弹簧16安装在管状物14内,弹簧底部螺帽20带有方孔,弹簧16的上端通过弹簧顶部螺帽17与管状物14的顶部相连接,弹簧底部螺帽20布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滚轮减震装置的背囊,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囊、运动框架和背负系统;/n所述背囊背部带有滚轮装置;/n所述运动框架带有管状物,所述管状物在所述滚轮装置中穿过;/n所述背负系统与所述管状物连接在一起;/n所述背囊可以通过所述滚轮装置沿所述管状物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滚轮减震装置的背囊,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囊、运动框架和背负系统;
所述背囊背部带有滚轮装置;
所述运动框架带有管状物,所述管状物在所述滚轮装置中穿过;
所述背负系统与所述管状物连接在一起;
所述背囊可以通过所述滚轮装置沿所述管状物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滚轮减震装置的背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装置包括滚轮支架、滚轮、螺丝,滚轮支架与背囊的背部铆接在一起,滚轮通过螺丝布置在滚轮支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滚轮减震装置的背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支架在背囊的背部对称布置,滚轮在滚轮支架内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滚轮减震装置的背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囊内带有内衬板和搁物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滚轮减震装置的背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负系统包括靠背、双肩带、条形板、腰托和拉扣,条形板安装在靠背的背面,双肩带的一端与靠背的顶部相连接,双肩带的另一端与拉扣相连接,腰托的一端与靠背的下部相连接,腰托的另一端与拉扣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滚轮减震装置的背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肩带为斜拉双肩带,所述靠背为凹凸形靠背,所述腰托为掌形腰托,靠背与人体贴合处为网状结构设计。


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智御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