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11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它包括:苗床准备、苗木准备、温度控制、湿度控制、营养控制、光照控制措施。其苗床准备措施中,苗床的栽培基质可以为透气无土基质。苗床的栽培基质可以为包括由上下依次排列的珍珠岩、陶粒、网状材料层组成;其中珍珠岩、陶粒的厚度比例可以为20-60∶3-7。在苗木准备措施中,可以包括有洗根、剪除枯根、病根、弱根步骤。在种植初期,温度控制可以在5-15℃,时间长短为15天;种植后期,日温度控制可以在12-20℃,时间长短为25天。在湿度控制措施中,在种植初期,可以每日喷5-8次水,种植初期时间长短为10天;整个栽培过程中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70%。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培育的牡丹植株枝叶繁茂、着花数量多、花朵直径大于其春季正常开花花朵、色彩艳丽、花期延长2-3天,并充分表现各品种的观赏特性,品种观赏价值均不低于或高于春季正常花的观赏价值。同时,牡丹盆花搬运方便,养护清洁无污物无异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牡丹为中国传统名花,世界牡丹全部原产中国,悠久的栽培理事孕育了中国丰富的牡丹文化,目前我国共有牡丹品种800余个,是世界上牡丹种质资源最丰富、栽培技术最先进、应用类型最多样的国家。 针对目前国际花卉贸易中对栽培基质无病虫害及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我国部分企业和科研单位先后开展了牡丹栽培基质的研究。如山东省林木种苗站邢广萍等2004年的“牡丹栽培基质的研究”——对牡丹的栽培基质进行了试验研究,认为牡丹栽培基质最佳配方为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以0.6∶0.2∶0.2的比例进行配比。山东农业大学荆延德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几种牡丹栽培基质的研究”——研究筛选了适合牡丹生长、发育的草炭、珍珠岩、蛭石等无土栽培基质配方,并把基质配方分成几个不同的等级。北京林业大学高振江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牡丹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该文以植物根系生理代谢为基础,研制适合牡丹根系生长的最佳无土基质。菏泽牡丹高新技术开发中心2001年的“牡丹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采用牡丹无土栽培技术等形成牡丹工厂化无土栽培,达到缩短培育周期,提高品质。菏泽地区林科所郭霞等1999年的“案头牡丹无土栽培技术”——采用无土固体基质栽培,施以营养液肥,使牡丹实现当年嫁接,当年开花。山东省林校刘登民等1998年的“牡丹无土栽培试验初报”——不同栽培基质、不同品种、不同营养液配比的牡丹无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栽培基质以河沙、蛭石、岩棉、珍珠岩、陶土粒的混合基质较好;基质的通气孔隙与毛管孔隙比值在1∶1.52~2.65范围内牡丹生长表现较好。营养液以配方1和配方2较好,成花率比对照高18%以上;顶芽平均高比对照大32.6%~35.9%。聊城大学刘莲芬等2004年的“牡丹无土栽培研究进展”——认为牡丹的无土栽培是可行的,有重大经济意义,但目前技术上还远不够完善,必须在营养液配方、肥水供应、培养设施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北京林业大学王华芳等2001年的“名优花卉品种微型化培育技术研究”——在将牡丹栽培技术由田间移入盆栽3年尚未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发展了无土栽培技术。 近年来,牡丹候选国花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在每年的春节花卉交易中,牡丹最为盆花应用,利用催花技术使其在春节期间盛开,增添了春季花卉品种的种类,使昔日的帝王花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更为牡丹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内在牡丹促成栽培方面已有的研究有河南许睿等2003年的“叶面施肥对洛阳牡丹促成栽培开花质量的影响”研究了洛阳红、胡红等品种促成栽培过程中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可明显增大牡丹花冠,增深花色,加深叶面绿色,提高牡丹观赏价值和商品质量。山西农业大学郭平毅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开花生理特性与冬季成花机理的研究”——研究了牡丹冬季反季节促成开花过程、打破休眠的需冷量、打破休眠过程中各种营养物质与信息类物质的变化规律、春节催花中花期延长的机理与技术调控,为建立一套科学的牡丹冬季催花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吴敬需1997年的“牡丹温室促成栽培技术”——从品种及植株选择、起苗和搬运、盆与盆土及设施、栽植(上盆)、管理等5方面介绍了冬季北方牡丹温室促成栽培技术。吉林农业大学经淑艳等1996年的“牡丹温室催花技术”——发现选择适宜的品种及植株,温度控制在7~25℃之间,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利用枝叶面喷水的方法调节湿度,人为增加日照3~7小时,并且要适时起苗、上盆、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是温室催花的关键技术环节。上海植物园1994年的“牡丹在上海露地栽培技术的探讨”——课题组总结并改善牡丹春节促成栽培的方法,并取得成功。洛阳市牡丹所1990年的“牡丹露地超早促成新技术研究”——该成果解决了传统“低温春化阶段”的冷茬催花技术,确立牡丹促成栽培理论,深化发展适用于牡丹的促成栽培。 法国Chapugier Y等2003年的“切花芍药的栽培”。日本鸟取大学Liu-ZhengAn等2002年的“中国牡丹的花芽分化和保护地栽培”。韩国Kwon Y.S等1996年的“芍药花粉培养中炭、氮源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日本Hosoki T等1992年的“12月春、冬开花的牡丹栽培品种的运输处理”。德国Sprau G 1991年的“切花芍药的早期开花”。 国外关于牡丹的栽培情况如下日本岛根大学Hamada-M等1990年的“冷藏抑制栽培来生产牡丹盆花和切花”。日本岛根大学Hosoki-T等1989年的“12月开花的牡丹栽培变种的选择”——研究者将不同品种的牡丹嫁接植株从田间采回后,经几个梯度冷冻,在温室中盆栽培育。粉色品种Hanakisoi和Yatsukajishi均可顺利在12月末开花,而后者需要在15℃预冷11天(在3℃冷冻之前)才可正常展叶。红色品种Nichigetsunishiki和Higurashi及紫色品种Shimadaijin和Hanadaijin也可开花(尽管后期所需栽培时间较长)。白色品种不适合作为诱导12月开花的品种。研究者认为Hanakisoi,Yatsukajishi,Higurashi和Hanadaijin是牡丹12月开花合适的抑制栽培品种。在所查找的国外相关文献中并未发现牡丹促成栽培的报道。 无土栽培指利用非土材料,如草炭、珍珠岩、蛭石、陶粒、砖块等,进行植物栽培的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有效防治有土栽培物质所带有的昆虫卵、幼虫以及土壤真菌、病菌等对所栽培的植物造成一切不良影响,如病害、虫害。 促成栽培指利用生物技术、激素(化学药剂)调节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物理调控技术等来实现植物比正常花期提前开花的栽培技术。 目前作为春节上市的盆花栽培牡丹,全部采用头年10月露地搭建简易温棚增加温度,并使用赤霉素涂抹芽点,促进花芽萌发的方法,待花蕾发育正常(时间也已临近春节,1月中下旬)时,将牡丹苗连根挖起,带土装进花盆,整理后上市。 因此,由于进行促成栽培时正值冬季,以药剂处理花芽促进其生长,生长所需营养全部来自于牡丹根、茎之积累,故而催花牡丹营养不足,较春季正常开花有如下不足(1)花朵变小;(2)花色变浅;(3)叶片发育不完整,植株整体比例欠佳,无花繁叶茂、雍容华贵的牡丹气质。观赏价值大大下降。同时,由于带土临时上盆,需要经过缓苗期;存在搬运沉重、浇水流泥等在实际家庭养护和观赏中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无土栽培与促成栽培技术、解决冬季催花时牡丹营养问题、提高成花质量和数量、筛选适宜盆栽催花牡丹品种、解决牡丹盆花搬运困难、盆土病虫害寄生等问题的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它包括苗床准备、苗木准备、温度控制、湿度控制、营养控制、光照控制措施。 所述的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其苗床准备措施中,苗床的栽培基质可以为透气无土基质。 所述的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苗床的栽培基质可以为包括由上下依次排列的珍珠岩、陶粒、网状材料层组成;其中珍珠岩、陶粒的厚度比例可以为20-60∶3-7。 所述的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在苗床的栽培基质中,珍珠岩、陶粒的厚度可以分别为40cm、5cm。 所述的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在苗木准备措施中,可以包括有洗根、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苗床准备、苗木准备、温度控制、湿度控制、营养控制、光照控制措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苗床准备、苗木准备、温度控制、湿度控制、营养控制、光照控制措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苗床准备措施中,苗床的栽培基质为透气无土基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苗床的栽培基质为包括由上下依次排列的珍珠岩、陶粒、网状材料层组成;其中珍珠岩、陶粒的厚度比例为20-60∶3-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苗床的栽培基质中,珍珠岩、陶粒的厚度分别为40cm、5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丹无土促成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苗木准备措施中,包括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