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君专利>正文

双高米豆通透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71 阅读:5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高米豆通透种植新方法,属于农作物的栽种方法。包括选地、整地、选种、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玉米选用紧凑型耐密植高光效品种和稀植大穗型品种;大豆选用耐稀植的品种;播种方法是玉米种四或六垄,其中两个边行播种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中间播种紧凑型耐密植高光效品种,相邻种大豆四或六垄,都为耐稀植的品种,在该六垄大豆中间的垄沟中种植稀植大穗型玉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是投入少,收效大的新种植方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增强,加快农村实现小康社会步伐,将发挥一定积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的栽种方法,尤其是指玉米和大豆进行配合栽种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促成了全社会对对玉米大豆需求量的增加。但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加上近几年玉米和大豆产量徘徊不前,所以玉米和大豆的供需矛盾会越来越突出。预测2010年我国玉米产需缺口将达到2301万吨以上,解决粮食供需矛盾,无疑是要增加粮食产量,而目前我国耕地面积有限,靠扩大种粮面积几乎不可能,利用化肥、农药等增产措施也没有什么潜力。可行的就是发挥高产品种的增产潜力,配合良好的栽培技术,创造优越的作物生育环境,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量,才能满足全社会的需求。 在农作物的生产田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地头地边的庄稼长得好,产量高。如玉米棒大,粒多,产量突出。大豆结荚多,籽粒饱满,产量明显高。这种现象人们称为“边行优势”。追其原因,主要是通风透光条件好。由此启示,要想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就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使粮食产量有一个新的突破。据科学家研究,农作物的产量90%以上是靠光合作用积累起来的,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太阳的光能通过叶绿素的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化合成有机物质即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粮食。可是,玉米对太阳能利用的理论值为20%-28%,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阳光并不能完全为玉米叶片吸收利用,去掉“返射”“散射”“漏射”大部分光能,一般大田生产上光的实际利用率只有0.4-1%,最高的只有4-5%,所以进一步提高光能利用率还有很大潜力。生产实践证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根本途径,一是选择高光效品种,二是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 选用紧凑型的高光效玉米杂交种; 根据大量科学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选用紧凑型的耐密植高光效的玉米杂交种,是实现玉米高产再高产的有效途径。随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平展型稀植玉米品种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地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平展型玉米品种严重地发生空秆、倒伏、感病,成了目前玉米单产水平的限制因子。我国大田玉米的密度低于国外玉米主产区,这是制约我国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选用紧凑型的耐密植的高光效玉米品种势在必行。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高产形态及生理特点是 1、叶夹角小,叶向值大。叶夹角是决定群体透光和受光姿态的重要指标,叶片与茎秆夹角小,则说明叶片坚挺上冲,有利于中下部叶片受光,紧凑型玉米果穗上部叶夹角为22.55°,下部叶片夹角为38.45°,全株平均23.14°,而平展型的叶夹角为33.76°;叶向值是表示叶片与茎杆夹角大小及叶片在空间下垂程度的综合指标,叶向值越大,表明叶片越上冲,截获的光能越多。紧凑型玉米叶向值全株平均为36.81°,平展型玉米全株叶向值平均28.1°。 2、叶面积分布合理,叶面积指数大。紧凑型玉米穗位以上的叶面积占全株总叶面积的45.2%,穗位以下叶面积占全株的54.8%,而平展型玉米穗位以上叶面积占全株叶面积的62.7%,穗位以下叶面积占37.3%,紧凑型玉米穗位以上叶面积较小,这种分布状态对增加群体透光率十分有利,紧凑型玉米品种在叶面积指数达到5.15-5.25时,穗位处透光率为38%-37.6%,而平展型的只有30.1%。由于叶片分布合理,田间光照条件得以改善,使紧凑型玉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平展型品种叶面积指数提高与光合生产率下降之间的矛盾。大量研究表明,平展型玉米品种高产栽培的最大叶面积指数为3.5-4.0,超过4.0则株丛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基部黄叶多,茎秆细弱,空秆、秃顶增加,产量下降。而紧凑型品种高产栽培有效最大叶面积指数可达到5.0-7.0,直到成熟时仍可保持在3.0-3.5。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表明光合面积的增加,叶面积指数的突破是紧凑型玉米品种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3、光合势大,经济系数高。玉米产量主要取决于群体的光合势和经济系数。绿色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和形成产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叶片的工作时间,二是叶片的工作效率,光合势代表一个群体的叶面积所进行光合作用的天数,用平方米·日/公顷表示。所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光合势愈大,群体光合时间长,干物质积累多,产量也越高。据测试,紧凑型玉米品种总光合势为350万平方米·日公顷,平展型玉米品种总光合势为250万平方米·日公顷。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占干物质总量的比值。实践证明,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经济系数一般是0.5-0.55,而平展型玉米杂交种一般是0.4-0.45。据农业科学研究证实,经济系数增加1.0,产量最低可增加20%。 4、净同化率高,干物质积累多。净同化率是指叶片光合作用生产的干物质,扣除呼吸消耗后的净积累量。紧凑型玉米净同化率7.79克/(平方米·日),而平展型玉米为5.33克/(平方米·日)。 5、叶绿素含量高。紧凑型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程度显著小于平展型玉米。这是紧凑型玉米生长快,后期灌浆速度快,干物质积累速度高,籽粒产量高的内在因素。据测定,紧凑型玉米叶绿素含量比平展型的高13.7%,光和强度高27.06%。 目前有采用玉米和大豆按2×2比例进行间作的,缺点是产量提高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高米豆通透种植新方法,以解决目前玉米和大豆间作时产量提高不明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选地、整地、选种、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其特征在于 a、选地东西垄向、垄长大于100米,垄数大于30垄,垄间距60~65厘米; b、整地土壤化冻深度15厘米,在已清除根茬的地块实行三犁成垄,结合深施底肥,深度10~30厘米,随打垄随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c、选种 玉米选用紧凑型耐密植高光效品种和稀植大穗型品种; 大豆选用耐稀植的品种; d、适时播种当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10℃,土壤含水量18%~22%时,先播种玉米,大豆晚于玉米7~10天播种;播种方法是玉米种四垄,其中两个边行播种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该稀植玉米埯距50厘米,每埯3株,中间两行播种紧凑型耐密植高光效品种,该密植玉米埯距40厘米,每埯双株,相邻该四垄玉米种大豆四垄,都为耐稀植的品种,该大豆埯距50厘米,每埯双株,在该四垄大豆中间的垄沟中种植稀植大穗型玉米,该稀植型玉米埯距50厘米,每埯3株;或是玉米种六垄,其中两个边行播种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该稀植玉米埯距50厘米,每埯3株,中间四行播种紧凑型耐密植高光效品种,该密植玉米埯距40厘米,每埯双株,相邻该六垄玉米种大豆六垄,都为耐稀植的品种,该大豆埯距50厘米,每埯双株,在该六垄大豆中间的垄沟中种植稀植大穗型玉米,该稀植型玉米埯距50厘米,每埯3株。 本专利技术中,玉米紧凑型耐密植高光效品种选择郑单958或吉单209,稀植大穗型品种选择绿育9911或绿育9915,大豆耐稀植品种选用吉新豆一号。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在于 1、优选品种是高产的内因。生产实践证明,选用最佳的高产品种,能充分发挥高产品种的增产潜力。玉米耐密植的高产品种,如郑单958,稀植大穗型品种,如绿育9911,绿育9915,大豆选用耐稀植吉新豆一号。 2、增加密度、构建高产群体是高产的关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高米豆通透种植新方法,包括选地、整地、选种、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其特征在于:a、选地:东西垄向、垄长大于100米,垄数大于30垄,垄间距60~65厘米; b、整地:土壤化冻深度15厘米,在已清除根茬的地块实行三犁成垄,结合深施底肥,深度10~30厘米,随打垄随镇压,达到待播状态;c、选种:玉米选用紧凑型耐密植高光效品种和稀植大穗型品种;大豆选用耐稀植的品种;d、适时播种:当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10℃,土壤含水量18%~22%时,先播种玉米,大豆晚于玉米7~10天播种;播种方法是玉米种四垄,其中两个边行播种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该稀植玉米埯距50厘米,每埯3株,中间两行播种紧凑型耐密植高光效品种,该密植玉米埯距40厘米,每埯双株,相邻该四垄玉米种大豆四垄,都为耐稀植的品种,该大豆埯距50厘米,每埯双株,在该四垄大豆中间的垄沟中种植稀植大穗型玉米,该稀植型玉米埯距50厘米,每埯3株;或是玉米种六垄,其中两个边行播种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该稀植玉米埯距50厘米,每埯3株,中间四行播种紧凑型耐密植高光效品种,该密植玉米埯距40厘米,每埯双株,相邻该六垄玉米种大豆六垄,都为耐稀植的品种,该大豆埯距50厘米,每埯双株,在该六垄大豆中间的垄沟中种植稀植大穗型玉米,该稀植型玉米埯距50厘米,每埯3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高米豆通透种植新方法,包括选地、整地、选种、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其特征在于a、选地东西垄向、垄长大于100米,垄数大于30垄,垄间距60~65厘米;b、整地土壤化冻深度15厘米,在已清除根茬的地块实行三犁成垄,结合深施底肥,深度10~30厘米,随打垄随镇压,达到待播状态;c、选种玉米选用紧凑型耐密植高光效品种和稀植大穗型品种;大豆选用耐稀植的品种;d、适时播种当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10℃,土壤含水量18%~22%时,先播种玉米,大豆晚于玉米7~10天播种;播种方法是玉米种四垄,其中两个边行播种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该稀植玉米埯距50厘米,每埯3株,中间两行播种紧凑型耐密植高光效品种,该密植玉米埯距40厘米,每埯双株,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君肖俨史占忠许冬明
申请(专利权)人:许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