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0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器具,其由用于容纳植物的植物栽培容器和可将植物栽培容器收纳入其内部且可贮存水的贮水容器构成,具备引导植物栽培容器在贮水容器中沿其浮沉方向滑接的导向机构,其中导向机构由相互滑接的滑接部分长的长边导向面和相对于其长边导向面突出的滑接部分短的短边导向面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器具,其由用于容纳植物的植物栽培容器和可将前述植物栽培容器收纳入其内部且可贮存水的贮水容器构成,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可在容纳前述植物的状态下浮置于水上,具备容许前述植物栽培容器上下浮沉运动,且为使其状态稳定化而引导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在前述贮水容器中沿其浮沉方向滑接的导向机构,前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形成有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可在前述贮水容器内以浮置状态从前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外侧向内侧浸水的浸水孔。
技术介绍
此种植物栽培器具中用于容纳植物的植物栽培容器浮置于贮水容器内的植物栽培用的水中。此种植物栽培器具伴随植物的生长加重时,植物栽培容器的下沉量相对于植物栽培用的水会自动增大,从而可供给与植物生长相应的水量。因此非常好用,近年来对其需求也急速增加。 但是,由于容纳植物的植物栽培容器浮置于水中,植物生长时重心向上方移动,植物栽培容器的状态会不稳定。为此有如下构成,设置了引导植物栽培容器相对于贮水容器进行上下浮沉运动的导向机构,以维持植物栽培容器的状态。 日本特开2004-2425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如图1(a)所示,上述公报中所述的植物栽培器具的构成为植物栽培容器在贮水容器内上下浮动时,构成导向机构的植物栽培容器的外周面的全长与同样构成导向机构的贮水容器的内周面滑接。此相关的构成具有如下问题,因植物栽培容器的外周面与贮水容器的内周面的滑接面积增大,贮水容器的内周面与植物栽培容器的外周面之间需适当设定空隙,从而降低了选择贮水容器及植物栽培容器形状的自由度。即前述空隙过窄时,摩擦增大,植物栽培容器的上下浮动不能顺畅进行,极端情况下,植物栽培容器的外周面与贮水容器的内周面贴在一起,使植物栽培容器的上下浮沉运动难于进行。相反,前述空隙过大时,植物栽培容器的状态会不稳定。另外,如降低植物栽培容器的高度以减小滑接面积时,植物栽培容器的植物容纳空间会变浅,植物栽培容器内容纳的植物也只能限制为小的植物,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鉴于上述实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物栽培器具,其无需在贮水容器和植物栽培容器之间特别设置大的空隙或使用高度较低的植物栽培容器,也能使植物栽培容器相对于贮水容器的上下浮沉运动顺畅,且能保持植物栽培容器状态的稳定。 本专利技术的第1特征构成是一种植物栽培器具,其由用于容纳植物的植物栽培容器和可将前述植物栽培容器收纳入其内部且可贮存水的贮水容器构成,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可在容纳前述植物的状态下浮置于水上,具备容许前述植物栽培容器上下浮沉运动,且为使其状态稳定从而引导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在前述贮水容器中沿其浮沉方向滑接的导向机构,前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形成有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可在前述贮水容器内以浮置状态从前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外侧向内侧浸水的浸水孔,其中,前述导向机构由相互滑接的滑接部分长的长边导向面和相对于前述长边导向面突出的滑接部分短的短边导向面构成,前述短边导向面和前述长边导向面分别在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和前述贮水容器中各自分开同时方向相对地设置,前述导向机构至少设置在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和前述贮水容器的上部和下部。 上述特征构成中,导向机构由相互滑接的滑接部分长的长边导向面和相对于前述长边导向面突出的滑接部分短的短边导向面构成。前述短边导向面和前述长边导向面分别在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和前述贮水容器中各自分开同时在相互滑接的位置上方向相对地设置。因采用此相关构成,所以与上述公报中所述的植物栽培器具相比可减小滑接面积(设置于植物栽培容器与贮水容器的相互的导向面可滑接的部分)。其结果可减小植物栽培容器在贮水容器内上下浮沉时相互的导向面上可产生的摩擦。因此,无需在贮水容器和植物栽培容器之间特别设置大空隙或使用高度较低的植物栽培容器,也可使贮水容器中植物栽培容器的上下浮沉运动顺畅进行。 而且,因导向机构至少设置在植物栽培容器和贮水容器的上部和下部,所以通过贮水容器,至少植物栽培容器的上部和下部会同时被导向。因此,例如即使植物栽培容器内的植物生长,植物栽培容器的重心向上方或下方移动或由于强风使前述植物横向摇动等时,前述两导向机构也可抑制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在水平方向上的倾斜,使植物栽培容器的状态保持稳定。 在此,就本专利技术中上述作用效果运用附图更详细地说明。 图1(a)是表示上述公报中所示的以往植物栽培器具1a侧断面的模式图。图1(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植物栽培器具1b侧断面的模式图。 图1(a)中,植物栽培器具1a是上述公报中所示的以往的植物栽培器具,由用于容纳植物P的植物栽培容器2a和可容纳植物栽培容器2a且可贮存植物栽培用的贮存水(W)的贮水容器3a构成。容许植物栽培容器2a上下浮沉运动,且为使植物栽培容器2a状态稳定,其外周面6(高度为t)与贮水容器3a的内周面5被滑接自如地导向,且浮置于贮存水(W)上。而且贮水容器3a及植物栽培容器2a为圆柱形,贮水容器3a的内周面5和植物栽培容器2a的外周面6之间设置有空隙(S)。 图1(b)中,植物栽培器具1b是本专利技术所示植物栽培器具的一例,由用于容纳植物P的植物栽培容器2b和可容纳植物栽培容器2b且可贮存植物栽培用的贮存水(W)的贮水容器3b构成。 贮水容器3b,其外观与上述贮水容器3a基本同样为圆柱形,其内部设置构成短边导向面(高度为d1)的上部内周面51和构成长边导向面(高度为D1)的下部内周面52(d1<D1)。 植物栽培容器2b是由具有长边导向面的上部外周面61(高度为D2)的上部外周部21和具有短边导向面的下部外周面62(高度为d2)的下部外周部22构成的凸型圆柱形(d2<D2),与上述以往的植物栽培容器2a具有同等高度t(t=D2+d2)。 即设置于植物栽培器具1b上部的导向机构由上部内周面51和上部外周面61构成,且设置于下部的导向机构由下部内周面52和下部外周面62构成。 在贮水容器3b的上部内周面51和植物栽培容器2b的上部外周面61之间,以及贮水容器3b的下部内周面52和植物栽培容器2b的下部外周面62之间,设有与上述以往的植物栽培器具1a同样大小的空隙(S)。 如图1(a)所示,以往的植物栽培器具1a中的植物栽培容器2a和贮水容器3a之间始终可滑接的部分为贯穿植物栽培容器2a的外周面6的全长(t),而图1(b)中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植物栽培器具1b中的植物栽培容器2b和贮水容器3b的滑接部分只为短边导向面的上部内周面51(高度为d1)及下部外周面62(高度为d2)的部分。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植物栽培器具1b中,因与以往的植物栽培器具1a相比,植物栽培容器在贮水容器中上下浮沉时的滑接面积变小,可减少导向面相互间可产生的摩擦(∵t>d1+d2),所以,无需在贮水容器和植物栽培容器之间设置更大的空隙或使用高度降低了的植物栽培容器,也可使贮水容器中植物栽培容器的上下浮沉运动顺畅进行。 而且,因导向机构设置在植物栽培容器2b及贮水容器3b的上部和下部,所以,通过贮水容器3b,植物栽培容器2b的上部和下部会同时被引导,即使植物栽培容器2b中的植物P生长,植物栽培容器2b的重心向上方或下方移动时,植物栽培容器2b的状态也可保持稳定。 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构成是设置覆盖前述贮水容器上面的覆盖构件,在前述覆盖构件上设置伴随前述植物栽培容器的浮沉运动前述植物栽培容器的上部周边可插通的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植物栽培器具,其由用于容纳植物的植物栽培容器和可将前述植物栽培容器收纳入其内部且可贮存水的贮水容器构成,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可在容纳前述植物的状态下浮置于水上,具备容许前述植物栽培容器上下浮沉运动,且为使其状态稳定化而引导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在前述贮水容器中沿其浮沉方向滑接的导向机构,前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形成有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可在前述贮水容器内以浮置状态从前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外侧向内侧浸水的浸水孔,其中,前述导向机构由相互滑接的滑接部分长的长边导向面和相对于前述长边导向面突出的滑接部分短的短边导向面构成,前述短边导向面和前述长边导向面分别在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和前述贮水容器中各自分开同时方向相对地设置,前述导向机构至少设置在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及前述贮水容器的上部和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10-31 2005-3168551.植物栽培器具,其由用于容纳植物的植物栽培容器和可将前述植物栽培容器收纳入其内部且可贮存水的贮水容器构成,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可在容纳前述植物的状态下浮置于水上,具备容许前述植物栽培容器上下浮沉运动,且为使其状态稳定化而引导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在前述贮水容器中沿其浮沉方向滑接的导向机构,前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底部形成有前述植物栽培容器可在前述贮水容器内以浮置状态从前述植物栽培容器的外侧向内侧浸水的浸水孔,其中,前述导向机构由相互滑接的滑接部分长的长边导向面和相对于前述长边导向面突出的滑接部分短的短边导向面构成,前述短边导向面和前述长边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昌树宫川克郎齐藤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