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聚烯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1097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烯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烯烃隔膜包括至少一层微孔膜,所述微孔膜含有聚乙烯组合物和共聚聚丙烯;所述聚乙烯组合物中含有第一聚乙烯、第二聚乙烯和第三聚乙烯,所述第一聚乙烯的M

High performance polyolefin membrane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性能聚烯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隔膜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烯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烯烃微多孔膜用于精密过滤膜、电池用隔膜、电容器用隔膜、燃料电池用材料等。这些用途之中,用作电池用隔膜、特别是用作锂离子电池用隔膜的情况下,聚烯烃微多孔膜要求离子透过性优异、机械强度优异等。为了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对于面向近年的高容量电池的隔膜要求“低闭孔温度特性”、“高破膜温度特性”以及“低热收缩性”。“低闭孔温度特性”是指,电池内部因过度充电状态等而过热时,隔膜熔融,形成覆盖电极的被膜而阻断电流,由此确保电池的安全性的功能。已知在聚乙烯微多孔膜的情况下,闭孔温度、即表现熔融特性的温度大约在140℃左右。但是,为了尽早阻止电池内部的失控反应等,熔融温度越低越好。“高破膜温度特性”是指隔膜即使被加热到熔融温度以上也不发生膜裂的性能。进一步,“低热收缩性”是指即使被加热到熔融温度以上,热收缩性也小的性能。为了在熔融后也维持形状,并保持电极间的绝缘,这两者都是必需的。为了保证150℃下的电池安全性,电池隔膜要求具有达到美国标准UL1642“StandardforLithiumBatteries”中规定的电池安全评价标准的性能。该评价通过在150℃的烘箱中将隔膜保存10分钟而进行。为了达到该标准,期望隔膜在130-140℃下熔融而无孔化,并且即使被加热到150℃以上,也不发生破膜,并且尽量减少热收缩,从而维持形状。现有技术中,已有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以期获得较低的闭孔温度和较高的破膜温度。但聚乙烯与聚丙烯熔点相差较大,造成两相各自结晶,相容性问题突出,进而影响稳定地获得低闭孔温度特性、高破膜温度特性、热收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烯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能够解决聚乙烯与聚丙烯的相容性问题,达到更优的低闭孔温度特性、高破膜温度特性、高延伸率、低热收缩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烯烃隔膜,所述聚烯烃隔膜包括至少一层微孔膜,所述微孔膜含有聚乙烯组合物和共聚聚丙烯;所述聚乙烯组合物中含有第一聚乙烯、第二聚乙烯和第三聚乙烯,所述第一聚乙烯的Mw为10-30万,所述第二聚乙烯的Mw为40-60万,所述第三聚乙烯的Mw为90-120万;所述共聚聚丙烯中含有1wt%~50wt%的乙烯单体。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乙烯组合物中,第一聚乙烯占比8wt%-20wt%,第二聚乙烯占比5wt%-20wt%,第三聚乙烯占比60wt%-87wt%。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聚乙烯的Mw为20万,所述第二聚乙烯的Mw为50万,所述第三聚乙烯的Mw为100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聚乙烯的熔点≤126℃,热焓为≤157J/g;所述第二聚乙烯的熔点为132-137℃,热焓为192-202J/g;所述第三聚乙烯的熔点为135-142℃,热焓为≤173J/g。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共聚聚丙烯中含有3wt%~20wt%的乙烯单体。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共聚聚丙烯中含有9wt%~15wt%的乙烯单体。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共聚聚丙烯的Mw在20万~60万之间,190℃及21.6KG下的熔融指数在10~18之间。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共聚聚丙烯为嵌段共聚物。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微孔膜含有80wt%~95wt%的聚乙烯组合物和5%~20%的共聚聚丙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聚烯烃隔膜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聚乙烯组合物、共聚聚丙烯和塑化剂通过模头挤出,冷却以形成凝胶状片材;其中,挤出量控制在30-170kg/h,流延速度控制在≤20m/min,流延温度控制在≤35℃,片材厚度控制在≤300μm;(2)对凝胶状片材先后进行纵向拉伸、第一横向拉伸和第二横向拉伸;其中,纵向拉伸温度控制在40-130℃之间,纵向拉伸速比控制在≤10;第一横向拉伸温度控制在80-130℃之间,第一横向拉伸速比控制在≤12;第二横向拉伸温度控制在≤130℃,第二横向拉伸速比控制在≤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将共聚聚丙烯与聚乙烯共混,聚丙烯分子链相互穿插在聚乙烯分子链之间,起到刚性骨架支撑作用,防止隔膜破裂,并且共聚聚丙烯含有聚乙烯分子链,解决了聚乙烯和聚丙烯各自结晶,形成相容性不良的多相体系的问题,提高了两者在熔融状态下的均相能力,从而获得了较高的破膜温度和优异的热收缩性能。2、本专利技术通过高/中/低分子量的聚乙烯共混,使聚烯烃隔膜起熔温度降低,熔程加长,增加闭孔过程持续时间,并形成连续闭孔特点,达到了更优的低闭孔温度特性。3、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聚烯烃分子量分布组合设计以及特定的铸片、拉伸工艺调整,使聚烯烃隔膜双向延伸率大大提高,5μm厚度下的双向延伸率≥100%,甚至≥1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聚乙烯组合物:将15wt%的第一聚乙烯、8wt%的第二聚乙烯和77wt%的第三聚乙烯混合,得到聚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的Mw为20万,熔点为122℃,热焓为150J/g;所述第二聚乙烯的Mw为50万,熔点为133℃,热焓为198J/g;所述第三聚乙烯的Mw为100万,熔点为138℃,热焓为168J/g。共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的Mw为40万,190℃及21.6KG下的熔融指数为13,共聚聚丙烯为嵌段共聚物,共聚聚丙烯中乙烯单体含量为9wt%。聚烯烃组合物:将95wt%聚乙烯组合物和5wt%共聚聚丙烯粉体混合,得到聚烯烃组合物。按照以下步骤制备聚烯烃隔膜:a、配料熔融:将30wt%的聚烯烃组合物和70wt%的白油分别投入双螺杆中混合熔融,形成高温熔体;b、模头挤出:物料在双螺杆中熔融成高温熔体,通过计量泵精确计量进入模头,高温熔体从模头狭缝口流出,冷却以形成凝胶状片材;其中,挤出量控制在40kg/h,流延速度控制在15m/min,流延温度控制在30℃,片材厚度控制在200μm;c、拉伸:对凝胶状片材先后进行纵向拉伸、第一横向拉伸和第二横向拉伸;其中,纵向拉伸温度(预热、拉伸和定型)控制在40-130℃之间,纵向拉伸速比控制在4;第一横向拉伸温度(预热、拉伸和定型)控制在80-130℃之间,第一横向拉伸速比控制在5;第二横向拉伸温度(预热、拉伸和定型)控制在≤130℃,第二横向拉伸速比控制在1.5;d、萃取:将含油薄膜浸入含有二氯甲烷的萃取槽中,将白油萃取出来;e、干燥:将萃取后的薄膜进入干燥箱内,萃取剂二氯甲烷挥发后得到干燥后的薄膜,即聚烯烃隔膜。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90wt%聚乙烯组合物和10wt%共聚聚丙烯粉体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烯烃隔膜,所述聚烯烃隔膜包括至少一层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膜含有聚乙烯组合物和共聚聚丙烯;所述聚乙烯组合物中含有第一聚乙烯、第二聚乙烯和第三聚乙烯,所述第一聚乙烯的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烯烃隔膜,所述聚烯烃隔膜包括至少一层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膜含有聚乙烯组合物和共聚聚丙烯;所述聚乙烯组合物中含有第一聚乙烯、第二聚乙烯和第三聚乙烯,所述第一聚乙烯的Mw为10-30万,所述第二聚乙烯的Mw为40-60万,所述第三聚乙烯的Mw为90-120万;所述共聚聚丙烯中含有1wt%~50wt%的乙烯单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烯烃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组合物中,第一聚乙烯占比8wt%-20wt%,第二聚乙烯占比5wt%-20wt%,第三聚乙烯占比60wt%-87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烯烃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乙烯的Mw为20万,所述第二聚乙烯的Mw为50万,所述第三聚乙烯的Mw为100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烯烃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乙烯的熔点≤126℃,热焓为≤157J/g;所述第二聚乙烯的熔点为132-137℃,热焓为192-202J/g;所述第三聚乙烯的熔点为135-142℃,热焓为≤173J/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聚丙烯中含有3wt%~20wt%的乙烯单体。


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豪陶晶陈强袁其振杨影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云天化纽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