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97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组件和车辆,所述电池包组件包括:壳体;电芯极组,所述电芯极组构造为多个且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中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电芯极组之间设置有将所述电芯极组的热量导出至所述壳体的导热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池包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通过导热件有效地将电芯内部热量及时导出,提高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

Battery pack component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组件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电池热安全性能备受关注。在电池充放电时,因为外界热或/和电压扰动,放热反应不断进行,电池包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当电池内材料达到特定温度时,会激发新的放热反应,迫使电池包内部温度继续上升。这样不仅会影响电池充放电性能,还会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甚至更加严重的,可能会引起电池内部热失控,导致电池起火引起爆炸等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组件,能够有效地将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出去,提高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电池包组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出了电池包组件,包括:壳体;电芯极组,所述电芯极组构造为多个且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中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电芯极组之间设置有将所述电芯极组的热量导出至所述壳体的导热件。本技术电池包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通过导热件有效地将电芯内部热量及时导出,提高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件构造为导热板且包括: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极组之间,所述第二导热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壳体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热板的自由端弯折以与所述壳体面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板的外边缘不超出相邻的所述电芯极组的外边缘。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件与相邻的所述电芯极组的边缘之间设置有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池包组件还包括:底托板,所述底托板设置在多个所述电芯极组的底侧,且所述导热件和所述绝缘层穿设所述底托板。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件构造为铝箔,且所述铝箔的厚度为8μm-16μm。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池包组件还包括:扎带,所述扎带适于将多个所述电芯极组捆扎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电芯极组构造为铝壳电芯极组或圆柱电芯极组。本技术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电池包组件。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中的电池包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多个电芯极组和导热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单个电芯极组和导热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第二导热板弯折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的第二导热板弯折后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的装配效果图。附图标记:电池包组件100,电芯极组1,导热件2,第一导热板21,第二导热板22,绝缘层3,底托板4,扎带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组件100,包括壳体和电芯极组1。具体的,电芯极组1构造为多个且均设置在壳体内;其中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电芯极组1之间设置有将电芯极组1的热量导出至壳体的导热件。根据本技术电池包组件100,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通过将导热件设置在电芯极组1之间,根据导热件材料特性,将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通过导热件及时有效地导出,从而降低电芯内部的温度,提升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导热件构造为导热板且包括:第一导热板21和第二导热板22,第一导热板2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芯极组1之间,第二导热板22分别与第一导热板21和壳体相连,其中,第二导热板22的自由端弯折以与壳体面面接触。第二导热板22根据电池内部空间,将自由端多余的部分裁切然后部分折叠,使装配进壳体极组中的导热件刚好能贴在壳体底部,有利于将电池内部热量传递到壳体上,实现有效的导出散热作用;导热板的自由端弯折以与壳体面面接触增大传热面积,使导热件上的热量更快的传递到壳体上。需要注意的是,如图3所示,第一导热板21的外边缘不超出相邻的电芯极组1的外边缘。第一导热板21如若超过电芯极组1外边缘,在极组装配进壳体的过程中会弯折,造成第一导热板21在一个位置堆叠,电池受热膨胀时会挤压极组,影响电池使用安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导热件与相邻的电芯极组1的边缘之间设置有绝缘层3。电芯极组1的表面通常设有多层隔膜,由于隔膜具有绝缘效果,导热件与电芯极组1表面贴合不会导电;但由于电芯极组1底部没有设置隔膜,因此极组可能会利用导热件材料的导电特性,通过导热件将电芯极组1底部连通,造成短路的危险,严重时可能会起火爆炸;导热件与相邻的电芯极组1的边缘之间设置有绝缘层3目的是将极组底部没有设置隔膜的部分与导热件隔开,起到防护作用。实际操作中,导热件如果选择既有导电性能,又可以起到绝缘作用的材料,可不用在导热件与相邻的电芯极组1的边缘之间设置有绝缘层3,即可实现导电绝缘作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电池包组件100还包括底托板4,底托板4设置在多个电芯极组1的底侧,且导热件和绝缘层3穿设底托板4。导热件从底托板4穿出,自由端弯折并与壳体底部正好接触,实现电池内部热量有效的导出的作用;在底托板4与导热件接触的部分也需绝缘设置,防止极组通过底托板4与导热件接触发生短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导热件构造为铝箔,且铝箔的厚度为8μm-16μm。导热件还可为银、铜等有导热效果的材料,也可以为既有导热作用又有绝缘作用的材料。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组件100还包括扎带5,扎带5适于将多个电芯极组1捆扎在一起。扎带5对电池电芯、极耳以及终止部位进行固定、绝缘和保护,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防范电池自然的安全隐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电芯极组1构造为铝壳电芯极组1或圆柱电芯极组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具体组装实施步骤为:1、首先取四块电芯极组1和三片导热件,电芯极组1在两端,三片导热件从底托板4穿插过贴合在其中一块电芯极组表面上,电芯极组1与导热件依次堆叠;2、在电芯极组1与导热件的边缘处贴上绝缘胶带;3、根据电池铝壳体的厚度,将导热件自由端多余部分切除,并将其剩余部分弯折,保证等于部分的导热材料刚好能贴在铝壳底部;4、对电芯极组1用高温胶带做包胶处理,捆扎后放入铝壳,焊接装成电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组件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电芯极组(1),所述电芯极组(1)构造为多个且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中/n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电芯极组(1)之间设置有将所述电芯极组(1)的热量导出至所述壳体的导热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芯极组(1),所述电芯极组(1)构造为多个且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中
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电芯极组(1)之间设置有将所述电芯极组(1)的热量导出至所述壳体的导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构造为导热板且包括:第一导热板(21)和第二导热板(22),所述第一导热板(2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极组(1)之间,所述第二导热板(22)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热板(21)和所述壳体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板(22)的自由端弯折以与所述壳体面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板(21)的外边缘不超出相邻的所述电芯极组(1)的外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金飞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