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97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其中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本体、模组端板和加热装置。所述模组端板设置在所述模组本体的端部;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模组端板上以对所述模组端板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模组端板为所述模组本体加热。该电池模组通过在模组端板上设置加热装置,以对模组端板进行加热,以间接使加热后的模组端板能够便于对模组本体端部的电芯进行加热,可有效的平衡模组本体内各电芯的温差,以保证电池模组在低温情况下的充放电性能。

Battery modules, battery pack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池模组只在模组本体的底部或侧壁设置加热结构,不能够对模组本体端部的电芯进行有效的加热,导致模组本体端部的电芯热量流失较快,无法平衡各电芯的温差,影响电池模组在低温情况下的充放电性能,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通过在模组端板上设置加热装置,以对模组端板进行加热,以间接使加热后的模组端板能够便于对模组本体端部的电芯进行加热,可有效的平衡模组本体内各电芯的温差,以保证电池模组在低温情况下的充放电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本体;模组端板,所述模组端板设置在所述模组本体的端部;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模组端板上以对所述模组端板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模组端板为所述模组本体加热。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嵌入所述模组端板内。进一步,所述模组端板的外侧壁上具有安装孔,所述加热装置适于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到所述模组端板内。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进一步,所述加热棒为多个,多个所述加热棒沿所述模组端板的横向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的内端适于与所述模组端板的内侧壁的一侧面导热接触,所述内侧壁的另一侧面与所述模组本体导热接触。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均热结构。进一步,所述模组端板与所述模组本体之间设置有均热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电池模组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通过在模组端板上设置加热装置,以对模组端板进行加热,以间接使加热后的模组端板能够便于对模组本体端部的电芯进行加热,可有效的平衡模组本体内各电芯的温差,以保证电池模组在低温情况下的充放电性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该电池包在低温情况下的充放电性能更好。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该车辆的电池包在低温情况下的充放电性能更好。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电池模组,1-模组本体,11-电芯,2-模组端板,3-加热装置,21-安装孔,4-侧面加热膜。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可以包括:模组本体1、模组端板2和加热装置3。如图1和图2所示,模组本体1由多个电芯11排列组成,模组端板2设置在模组本体1的端部,以用于将电池模组100紧固在电池包内以及用于保护模组本体1。其中,由于模组端板2导热率较高,使得与模组端板2相接触的模组本体1端部处的电芯11散热较快,进而使此处电芯11的温度较其他电芯11低,使得模组本体1各电芯11温差变大,导致影响电池模组100在低温情况下的充放电性能。而传统的电池模组100只在模组本体1的底部或侧壁设置加热膜,不能够对模组本体1端部的电芯11进行有效的加热,导致模组本体1端部的电芯11温度流失较快,无法平衡各电芯11的温差。为此,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了加热装置3,并将加热装置3设置在模组端板2上以对模组端板2进行加热,并通过加热后的模组端板2间接的为模组本体1端部处的电芯11进行加热。即通过在模组端板2上设置加热装置3,以实现对模组端板2的加热,进而使模组端板2能够对与其接触的模组本体1端部的电芯11进行单独加热,以有效的克服模组端板2导致的模组本体1端部电芯11热量流失过快,温度较低,以与其他电芯11产生温差的问题,进而可有效的平衡模组本体1内各电芯11的温差,以保证电池模组100在低温情况下的充放电性能。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该电池模组100通过在模组端板2上设置加热装置3,以对模组端板2进行加热,以间接使加热后的模组端板2能够便于对模组本体1端部的电芯11进行加热,可有效的平衡模组本体1内各电芯11的温差,以保证电池模组100在低温情况下的充放电性能。结合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模组本体1的侧面贴合设置有侧面加热膜4,侧面加热膜4适于从模组本体1的侧面对模组本体1内的电芯11进行加热,以保证电池模组100的温度恒定。其中,侧面加热膜4适于配合加热装置3以实现对电芯11侧面以及端部电芯11两种加热形式相配合的加热方式,通过分别调节侧面加热膜4以及加热装置3的加热功率,以保证模组本体1端部处电芯11的温度与其余电芯11温度的一致性,进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模组本体1温度的均匀性,减小模组本体1各处的温差,以保证电池模组100在低温情况下的充放电性能。其中,加热装置3以及侧面加热膜4均可由模组本体1内的电芯11提供电能以产生热量。但不仅限于此。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装置3嵌入模组端板2内,以从内部对整个模组端板2进行加热,更便于模组端板2的均匀受热,进而可使模组端板2对模组本体1端部的电芯11的加热效果更好,并且,将加热装置3嵌设在模组端板2内还可不占用模组端板2外部的空间,更便于布置,可有效减小电池模组100的整体体积,更便于电池模组100的布置,并且加热装置3的设置安全性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进一步,参照图1和图2,模组端板2的外侧壁上具有安装孔21,加热装置3适于通过安装孔21安装到模组端板2内,以稳定的设置在模组端板2内。由此,更便于加热装置3的安装。其中,安装孔21与加热装置3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配合紧固,不仅可保证加热装置3的设置稳定性,而且还可避免使用其他的紧固件,以有效降低电池模组100的重量,以便于实现电池包轻量化的目的。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装置3包括:加热棒。加热棒可为圆柱体的加热结构,其更便于与安装孔21配合且更便于设置在模组端板2内,且圆柱形的结构可使加热效果更好,可使模组端板2受热更均匀,以便于实现对模组本体1端部的电芯11的更好的加热效果。进一步,加热棒为多个,多个加热棒沿模组端板2的横向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由此,可使模组端板2各处受热更加均匀,以保证对模组本体1端部的电芯11的加热效果。例如,加热棒可为两个,每个加热棒均设置在模组端板2横向方向上的三等分点处。其中,加热棒的加热功率可根据模组本体1端部的电芯11的最低温度进行调整,以使得电芯11低温区域温度能够与其余位置温度接近。如图2所示,安装孔21可沿模组端板2厚度方向设置,加热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模组本体(1);/n模组端板(2),所述模组端板(2)设置在所述模组本体(1)的端部;/n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3)设置在所述模组端板(2)上以对所述模组端板(2)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模组端板(2)为所述模组本体(1)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组本体(1);
模组端板(2),所述模组端板(2)设置在所述模组本体(1)的端部;
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3)设置在所述模组端板(2)上以对所述模组端板(2)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模组端板(2)为所述模组本体(1)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嵌入所述模组端板(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端板(2)的外侧壁上具有安装孔(21),所述加热装置(3)适于通过所述安装孔(21)安装到所述模组端板(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加热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李舒业杨振宇段晋杰张国炜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