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发光模块、发光装置以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9952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小型化且可靠稳定地进行外部连接的发光装置、发光模块、发光装置以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发光装置具备:在同一面侧设有一对电极柱(2c)的发光元件(2);覆盖部件(3),其覆盖发光元件(2)的电极面(2b),并且设有电极柱(2c)的露出部;一对电极层(5),其设于覆盖部件(3)的表面而电连接于电极柱(2c)的露出部;以及一对电极端子(6),其电连接于电极层(5),并且设于覆盖部件(3)的表面,一对电极端子(6)比电极层(5)厚,并且以比一对电极柱(2c)的间隔宽的间隔配置。

Luminous device, luminous module, luminous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uminous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发光模块、发光装置以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装置、安装该发光装置而成的发光模块、发光装置以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开发有如下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用覆盖部件覆盖设有一对电极柱的发光元件的电极面,并在露出在覆盖部件的电极柱连接有薄膜的电极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4443号公报以上的发光装置虽然利用电极层进行外部连接,但由于电极层极薄,因此外部连接极其困难且费事,而且难以稳定而可靠地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将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以消除以上的缺点为目的开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小型化的同时可靠稳定地进行外部连接的发光装置与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具备:发光元件,其在同一面侧设有一对电极柱;覆盖部件,其覆盖发光元件,并且设有电极柱的露出部;一对电极层,其设于覆盖部件的表面而电连接于电极柱的露出部;以及一对电极端子,其电连接于电极层,并且设于覆盖部件的表面。一对电极端子比电极层厚,并且以比一对电极柱的间隔宽的间隔配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具备:以上的发光装置;以及透光性的导光板,其在成为向外部放射光的发光面的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设有凹部,将发光装置配置于导光板的凹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通过用覆盖部件覆盖在同一面侧具备一对电极柱的发光元件、并在覆盖部件设有电极柱的露出部而成;在覆盖部件的表面形成一对电极层的工序,该一对电极层电连接于中间体的电极柱的露出部;以及电极形成工序,以比以比电极层厚,并且比一对电极柱的间隔宽的间隔设置电连接于一对电极层的一对电极端子。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包含:准备发光装置和导光板的工序,该发光装置通过以上的方法制造出,该导光板具备成为发光面的第一主面和位于与第一主面相反的一侧且设有凹部的第二主面;将发光装置固定于凹部的工序;在导光板的第二主面设置埋设发光装置的光反射性部件的工序;以及将光反射性部件研磨而使电极端子露出、并在该露出的电极端子的表面形成导电膜的工序。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以及以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造的发光装置具有能够在小型化的同时可靠稳定地进行外部连接这一特征。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模块与其制造方法具有能够在使发光装置小型化的同时安装于导光板的定位置而可靠稳定地进行外部连接的特征。附图说明图1A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剖面图。图1B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从下斜方观察的概略立体图。图1C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从斜上方观察的概略立体图。图1D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剖面图。图1E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剖面图。图2A~图2E是表示图1A的发光装置的层叠工序的概略剖面图。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俯视图。图4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俯视图。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俯视图。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俯视图。图7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局部放大概略剖面图。图8A~图8C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剖面图。图9A~图9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剖面图。图10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局部放大概略剖面图。图11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局部放大概略剖面图。图12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概略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D、1E…发光装置2…发光元件2a…层叠构造体2b…电极面2c…电极柱2d…光放射面3…覆盖部件4…透光性部件4A…第一透光性部件4B…第二透光性部件5…电极层5A…宽幅部5B…窄幅部6…电极端子6a…缺口部7…导光板7a…凹部7b…光学功能部7c…第一主面7d…第二主面7e…V槽8…中间体9…金属层10…绝缘区域10a…倾斜狭缝10b…平行狭缝11…发光模块12…透光性接合部件12a…倾斜面14…光反射性部件15…导电膜16…透光性粘合部件18…对准标记30…支承部件X…切断线Y…切断线Z…切断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位置的词语(例如“上”、“下”以及包含这些词语的其他词语),但这些词语的使用是为了便于理解参照了附图的专利技术,并非通过这些词语的意思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另外,多个附图中出现的同一附图标记的部分表示相同或等同部分或者部件。而且,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的具体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内容。另外,以下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的配置等如果没有特定的记载,则并非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仅限定于此的主旨,而是意图在例示。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中说明的内容也能够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另外,附图所示的部件的大小、位置关系等有时为了明确说明而被夸张。发光装置具备:发光元件,其在同一面侧设有一对电极柱;覆盖部件,其覆盖设有一对一对电极柱的发光元件的电极面,并且设有电极柱的露出部;一对电极层,其设于覆盖部件的表面而电连接于电极柱的露出部;以及一对电极端子,其电连接于电极层,并且设于覆盖部件的表面。一对电极端子比电极层厚,并且以比一对电极柱的间隔宽的间隔配置。<实施方式1>将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1表示在图1A的剖面图、图1B的从下斜方(图1A的下斜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C的从斜上方(图1A的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中。发光装置1具备发光元件2、覆盖部件3、透光性部件4、电极层5、以及电极端子6。发光元件2具备层叠有半导体层的层叠构造体2a、以及设于作为层叠构造体2a的一方的面(图1A中的下表面)的电极面2b的一对电极柱2c。发光装置1在图1A的剖面图中向上方放射光。发光元件2具有半导体的层叠构造体2a。层叠构造体2a包含发光层和夹着发光层的n型半导体层以及p型半导体层,在电极面2b设有n侧与p侧的电极柱2c。作为发光元件2,虽然纵向、横向以及高度的尺寸无特别限制,但优选的是使用俯视时纵向以及横向的尺寸为1000μm以下的层叠构造体2a,更优选的是纵向以及横向的尺寸为5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是纵向以及横向的尺寸为200μm以下。若使用这种发光元件2,则在进行液晶显示器装置的局部调光时,能够实现高清晰的影像。另外,若使用纵向以及横向的尺寸为500μm以下的发光元件2,则能够廉价地供应发光元件2,因此能够使发光模块廉价。另外,纵向以及横向的尺寸这两方为250μm以下的发光元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发光元件,其在同一面侧设有一对电极柱;/n覆盖部件,其覆盖设有一对所述电极柱的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极面,并且设有所述电极柱的露出部;/n一对电极层,其设于所述覆盖部件的表面而电连接于所述电极柱的露出部;以及/n一对电极端子,其电连接于所述电极层,并且设于所述覆盖部件的表面;/n一对所述电极端子比所述电极层厚,并且以比一对所述电极柱的间隔宽的间隔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31 JP 2018-206190;20191023 JP 2019-192742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元件,其在同一面侧设有一对电极柱;
覆盖部件,其覆盖设有一对所述电极柱的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极面,并且设有所述电极柱的露出部;
一对电极层,其设于所述覆盖部件的表面而电连接于所述电极柱的露出部;以及
一对电极端子,其电连接于所述电极层,并且设于所述覆盖部件的表面;
一对所述电极端子比所述电极层厚,并且以比一对所述电极柱的间隔宽的间隔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一对所述电极柱的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电极面为方形状,
一对所述电极端子配置于所述电极面的外周缘的对称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一对所述电极柱的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电极面为方形状,
在所述电极面设置没有所述电极层的绝缘区域,
所述绝缘区域是电极间狭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电极面的所述绝缘区域的所述电极间狭缝具有从所述电极面的中央部向对角方向延伸的倾斜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绝缘区域的所述电极间狭缝具有连结于所述倾斜狭缝的两端部的平行狭缝,
所述平行狭缝为相互平行的姿势,向与所述电极面的对置的2边平行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狭缝与所述平行狭缝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所述电极层设于所述狭缝的两侧,具有宽幅部与窄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电极端子为沿所述平行狭缝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电极端子配置于所述覆盖部件的对置的角部、并且是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黑真一桥本启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