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半导体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950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半导体支架,其结构包括撑脚、固定板、放置板、插槽和夹紧机构,夹紧机构由按压块、弹簧、转动杆、第一齿条、第一滑轨、第一齿轮、传动带、第二齿轮、第二齿条、压板和第二滑轨组成,之该结构稳定性强的半导体支架通过设置了夹紧机构,半导体放入插槽时碰触底部按压块,此时按压块受力下移使转动杆转动并推动第一齿条滑动,后经第一齿轮、传动带和第二齿轮的传动,使得第二齿条向左移动将两侧压板推向半导体中进行压紧固定,解决了不同厚度的半导体在插槽中容易左右倾斜,倾斜的半导体长时间碰触插槽直角处容易发生轻微变形,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达到便于夹紧的效果。

A semiconductor support with strong structural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半导体支架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支架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半导体支架。
技术介绍
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在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医疗仪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二极管就是采用半导体制作的器件,无论从科技或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半导体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巨大的,今日大部分的电子产品,如计算机、移动电话或是数字录音机当中的核心单元都和半导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连,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等,而硅更是各种半导体材料中,在商业应用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半导体加工过程中需要暂时放入支架中进行固定。当半导体放入支架中时,不同厚度的半导体在插槽中容易左右倾斜,倾斜的半导体长时间碰触插槽直角处容易发生轻微变形,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半导体支架,解决了不同厚度的半导体在插槽中容易左右倾斜,倾斜的半导体长时间碰触插槽直角处容易发生轻微变形,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达到便于夹紧的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半导体支架,包括撑脚,所述撑脚紧固在固定板底部,所述固定板上端与放置板平行固定,所述放置板上端与插槽竖直固定,所述插槽内部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由按压块、弹簧、转动杆、第一齿条、第一滑轨、第一齿轮、传动带、第二齿轮、第二齿条、压板和第二滑轨组成,所述按压块底部与弹簧紧固,并且弹簧底部与插槽内部底端进行固定,所述转动杆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按压块和第一齿条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滑轨紧固在插槽内部底端右侧,并且第一滑轨上端与第一齿条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通过转轴与插槽内部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齿轮底部与第一齿条相互啮合,并且第一齿轮通过皮带轮与传动带下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皮带轮与传动带上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齿轮上端与第二齿条啮合,所述压板右侧与第二齿条进电弧焊,所述第二滑轨固定在插槽内部两侧,并且压板沿着第二滑轨中部左右滑动。进一步的,所述按压块顶部设置有防滑纹路,并且按压块宽度是插槽中部凹槽宽度的百分之八十。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中部伸缩杆,并且伸缩杆与弹簧自然长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外径是第一齿轮外径的百分之四十,并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平行安装。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条右侧设置有限位块,并且限位块长度是第二齿条高度的两倍。进一步的,所述压板头尾两端设置有滑块,并且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轨设置有两条,并且两条第二滑轨相互对称安装。(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了夹紧机构,半导体放入插槽时碰触底部按压块,此时按压块受力下移使转动杆转动并推动第一齿条滑动,之后经第一齿轮、传动带和第二齿轮的传动,使得第二齿条向左移动将两侧压板推向半导体中进行压紧固定,解决了不同厚度的半导体在插槽中容易左右倾斜,倾斜的半导体长时间碰触插槽直角处容易发生轻微变形,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达到便于夹紧的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插槽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夹紧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撑脚-1、固定板-2、放置板-3、插槽-4、夹紧机构-5、按压块-51、弹簧-52、转动杆-53、第一齿条-54、第一滑轨-55、第一齿轮-56、传动带-57、第二齿轮-58、第二齿条-59、压板-510、第二滑轨-51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半导体支架:包括撑脚1,撑脚1紧固在固定板2底部,固定板2上端与放置板3平行固定,放置板3上端与插槽4竖直固定,插槽4内部设置有夹紧机构5,夹紧机构5由按压块51、弹簧52、转动杆53、第一齿条54、第一滑轨55、第一齿轮56、传动带57、第二齿轮58、第二齿条59、压板510和第二滑轨511组成,按压块51底部与弹簧52紧固,并且弹簧52底部与插槽4内部底端进行固定,转动杆53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按压块51和第一齿条54转动配合,第一滑轨55紧固在插槽4内部底端右侧,并且第一滑轨55上端与第一齿条54滑动配合,第一齿轮56和第二齿轮58均通过转轴与插槽4内部转动配合,第一齿轮56底部与第一齿条54相互啮合,并且第一齿轮56通过皮带轮与传动带57下端转动配合,第二齿轮58通过皮带轮与传动带57上端转动配合,第二齿轮58上端与第二齿条59啮合,压板510右侧与第二齿条59进电弧焊,第二滑轨511固定在插槽4内部两侧,并且压板510沿着第二滑轨511中部左右滑动。其中,所述按压块51顶部设置有防滑纹路,并且按压块51宽度是插槽4中部凹槽宽度的百分之八十。其中,所述弹簧52中部伸缩杆,并且伸缩杆与弹簧52自然长度相同。其中,所述第二齿轮58外径是第一齿轮56外径的百分之四十,并且第一齿轮56和第二齿轮58相互平行安装。其中,所述第二齿条59右侧设置有限位块,并且限位块长度是第二齿条59高度的两倍。其中,所述压板510头尾两端设置有滑块,并且滑块与第二滑轨511滑动配合。其中,所述第二滑轨511设置有两条,并且两条第二滑轨511相互对称安装。工作原理:使用者使用时可将半导体放入放置板3上端的多个插槽4中进行固定即可,固定板2起到支撑作用,撑脚1起到底部支撑和防滑的作用,但不同厚度的半导体在插槽中容易左右倾斜,倾斜的半导体长时间碰触插槽直角处容易发生轻微变形,造成经济损失,可通过夹紧机构5解决,半导体放入插槽4时碰触底部按压块51,此时按压块51受力下移使转动杆53转动并推动第一齿条54使其沿着第一滑轨55滑动,之后经第一齿轮56、传动带57和第二齿轮58的传动,使得第二齿条59向左移动将两侧压板510通过第二滑轨511滑动并推向半导体中进行压紧固定,弹簧52起到复位作用,且弹簧52弹力小于半导体重量,通过设置了夹紧机构5,半导体放入插槽4时碰触底部按压块51,此时按压块51受力下移使转动杆53转动并推动第一齿条54滑动,之后经第一齿轮56、传动带57和第二齿轮58的传动,使得第二齿条59向左移动将两侧压板510推向半导体中进行压紧固定,解决了不同厚度的半导体在插槽中容易左右倾斜,倾斜的半导体长时间碰触插槽直角处容易发生轻微变形,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达到便于夹紧的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并且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半导体支架,包括撑脚(1),所述撑脚(1)紧固在固定板(2)底部,所述固定板(2)上端与放置板(3)平行固定,所述放置板(3)上端与插槽(4)竖直固定;/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紧机构(5),所述插槽(4)内部设置有夹紧机构(5),所述夹紧机构(5)由按压块(51)、弹簧(52)、转动杆(53)、第一齿条(54)、第一滑轨(55)、第一齿轮(56)、传动带(57)、第二齿轮(58)、第二齿条(59)、压板(510)和第二滑轨(511)组成,所述按压块(51)底部与弹簧(52)紧固,并且弹簧(52)底部与插槽(4)内部底端进行固定,所述转动杆(53)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按压块(51)和第一齿条(54)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滑轨(55)紧固在插槽(4)内部底端右侧,并且第一滑轨(55)上端与第一齿条(54)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齿轮(56)和第二齿轮(58)均通过转轴与插槽(4)内部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齿轮(56)底部与第一齿条(54)相互啮合,并且第一齿轮(56)通过皮带轮与传动带(57)下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齿轮(58)通过皮带轮与传动带(57)上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齿轮(58)上端与第二齿条(59)啮合,所述压板(510)右侧与第二齿条(59)进电弧焊,所述第二滑轨(511)固定在插槽(4)内部两侧,并且压板(510)沿着第二滑轨(511)中部左右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半导体支架,包括撑脚(1),所述撑脚(1)紧固在固定板(2)底部,所述固定板(2)上端与放置板(3)平行固定,所述放置板(3)上端与插槽(4)竖直固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紧机构(5),所述插槽(4)内部设置有夹紧机构(5),所述夹紧机构(5)由按压块(51)、弹簧(52)、转动杆(53)、第一齿条(54)、第一滑轨(55)、第一齿轮(56)、传动带(57)、第二齿轮(58)、第二齿条(59)、压板(510)和第二滑轨(511)组成,所述按压块(51)底部与弹簧(52)紧固,并且弹簧(52)底部与插槽(4)内部底端进行固定,所述转动杆(53)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按压块(51)和第一齿条(54)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滑轨(55)紧固在插槽(4)内部底端右侧,并且第一滑轨(55)上端与第一齿条(54)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齿轮(56)和第二齿轮(58)均通过转轴与插槽(4)内部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齿轮(56)底部与第一齿条(54)相互啮合,并且第一齿轮(56)通过皮带轮与传动带(57)下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齿轮(58)通过皮带轮与传动带(57)上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齿轮(58)上端与第二齿条(59)啮合,所述压板(510)右侧与第二齿条(59)进电弧焊,所述第二滑轨(511)固定在插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利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轩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