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用通讯电路结构及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81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用通讯电路结构及机器人,其中该通讯电路结构包括主控平台和逻辑单元,所述主控平台通过通用串行总线与所述逻辑单元连接,所述逻辑单元通过单线串口总线连接多个外设负载,所述逻辑单元将所述主控平台的通用串行控制信号转换为单线串行信号输出至所述多个外设负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节省主控平台接口管脚数量的情况下,驱动多个外设负载,同时还能提高用于控制外设负载的信号的驱动能力。

Communication circuit structure and robot for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用通讯电路结构及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用通讯电路结构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机器人的伺服电机和传感器模块的控制平台一般为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Unit),一个机器人包括多个伺服电机和传感器。由于主控需要控制多个外设,因此主控与外设的通讯链路设计至关重要。由于机器人主控平台需要控制多个外设,采用并联的接法是很困难的,结构设计上也不允许,一般会采用总线的方式(比如串口总线或者I2C总线),通过总线连接伺服电机和传感器,不同伺服电机和传感器之前可以通过连接线串接。但通过串口总线连接负载需要占用主控平台的多个管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用通讯电路结构及机器人,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机器人外设负载占用主控平台管脚过多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用通讯电路结构,包括主控平台,所述通讯电路结构还包括:逻辑单元,所述主控平台通过通用串行总线与所述逻辑单元连接,所述逻辑单元通过单线串口总线连接多个外设负载,所述逻辑单元将所述主控平台的通用串行控制信号转换为单线串行信号输出至所述多个外设负载。其中,所述逻辑单元包括推挽输出电路;其中,所述主控平台的发送端口通过所述通用串行总线与所述推挽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推挽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线串口总线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机器人的多个外设负载相并联地挂载于所述单线串口总线上,所述单线串口总线的第二端口与所述主控平台的接收端口连接。其中,所述逻辑单元还包括第一触发器和第一锁存器;其中,所述主控平台的发送端口通过所述通用串行总线与所述第一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锁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锁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推挽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逻辑单元还包括开漏输出电路;其中,所述单线串口总线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开漏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开漏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平台的接收端口连接。其中,所述逻辑单元还包括第二触发器和第二锁存器;其中,所述单线串口总线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锁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锁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开漏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逻辑单元还包括:振荡器电路和第一延时处理电路;其中,所述振荡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延时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延时处理电路的延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触发器的使能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延时处理电路的延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推挽输出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逻辑单元还包括:第二延时处理电路;其中,所述第二延时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振荡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延时处理电路的延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触发器的使能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延时处理电路的延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开漏输出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机器人的多个外设负载包括所述机器人的伺服电机和传感器。其中,所述开漏输出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通用串行总线与所述主控平台的接收端口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上述的通讯电路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至少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机器人主控平台通过通用串行总线与逻辑单元连接,同时该逻辑单元通过单线串口总线连接机器人的多个外设负载,其中,由于逻辑单元将主控平台的通用串行控制信号转换为单线串行信号输出至多个外设负载,从而在节省主控平台接口管脚数量的情况下,驱动多个外设负载。另外,由于逻辑单元包含推挽输出电路,主控平台的通用串行控制信号通过推挽输出电路增大驱动能力后,再经单线串口总线输出至多个外设负载,从而实现了大大提高用于控制外设负载的信号的驱动能力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器人用通讯电路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控平台;2、逻辑单元;21、推挽输出电路;22、第一触发器;23、第一锁存器;24、开漏输出电路;25、第二触发器;26、第二锁存器;27、振荡器电路;28、第一延时处理电路;29、第二延时处理电路;3、单线串口总线;4、外设负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用通讯电路结构,包括主控平台1和逻辑单元2,所述主控平台1通过通用串行总线与所述逻辑单元2连接,所述逻辑单元2通过单线串口总线3连接多个外设负载4,所述逻辑单元2将所述主控平台1的通用串行控制信号转换为单线串行信号输出至所述多个外设负载4。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由于逻辑单元2将主控平台1的通用串行控制信号转换为单线串行信号输出至多个外设负载4,从而达到了在节省主控平台接口管脚数量的情况下,驱动多个外设负载的效果。如图1所示,上述逻辑单元2包括推挽输出电路21。其中,所述主控平台1的发送端口通过所述通用串行总线与所述推挽输出电路2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推挽输出电路21的输出端与单线串口总线3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机器人的多个外设负载4相并联地挂载于所述单线串口总线3上,所述单线串口总线3的第二端口与所述主控平台1的接收端口连接。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机器人的多个外设负载4包括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用通讯电路结构,包括主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电路结构还包括:逻辑单元,所述主控平台通过通用串行总线与所述逻辑单元连接,所述逻辑单元通过单线串口总线连接多个外设负载,所述逻辑单元将所述主控平台的通用串行控制信号转换为单线串行信号输出至所述多个外设负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用通讯电路结构,包括主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电路结构还包括:逻辑单元,所述主控平台通过通用串行总线与所述逻辑单元连接,所述逻辑单元通过单线串口总线连接多个外设负载,所述逻辑单元将所述主控平台的通用串行控制信号转换为单线串行信号输出至所述多个外设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单元包括推挽输出电路;
其中,所述主控平台的发送端口通过所述通用串行总线与所述推挽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推挽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线串口总线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机器人的多个外设负载相并联地挂载于所述单线串口总线上,所述单线串口总线的第二端口与所述主控平台的接收端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用通讯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单元还包括第一触发器和第一锁存器;
其中,所述主控平台的发送端口通过所述通用串行总线与所述第一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锁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锁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推挽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用通讯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单元还包括开漏输出电路;
其中,所述单线串口总线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开漏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开漏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平台的接收端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用通讯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单元还包括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海明孙铎熊友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