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全热交换能量回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161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全热交换能量回收机,尤指一种利用水蒸发过滤方式来达到净化空气及藉由水蒸发来获得空气中热量移转功效的能量回收机,其主要包括一第一机体及一第二机体,其中所述第一机体包含有一第一风道、一水蒸发装置、一第一热交换盘管及一第一风扇马达;所述第二机体包含有一第二风道、一冷水热交换管排、一第二热交换管排及一第二风扇马达,通过上述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的分离式配置,可依环境需求增加其安装便利性;同时,可防止出风与回风发生混风现象,并可改善环境空气品质与达到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全热交换能量回收机,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水蒸发过滤方式来达到净化空气及通过水蒸发来获得空气中热量移转功效的水全热交换能量回收机。
技术介绍
由于科技的持续进步与广泛运用,使得人的生活更为便利、舒适,然而较诸以往科技所带来的一切,除了奇迹似的正面效益外,其潜在的负面损害由来已久,却未引起人类真正的重视,直至近数十年来,或因有识之士已感大自然的反扑力量不可违,或因科学的验证,使得所谓的环保问题日益浮现,而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于是空气污染防治、河川污染防治、垃圾污染防治等各种措施,已如火如荼地展开,观其成效虽未尽人意,但也普遍唤起人类对环境品质重视,导致各种环保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推出,一时的间蔚为风尚,而为现今产品设计的主流。虽然环保概念已渐渐植入人心而渐受到重视,但因相对防治措施大多是着眼于大处而疏小节,产品设计方面亦然,新环保产品的推出,大部分是属于个人日常所需的对象或是众人熟知的回收再生、自然分解等,对于一些较不显眼的污染问题就乏人问津了,诸如有关于空调方面所衍生的污染问题,除了目前环保冷媒的推出较为人知外,其它方面就无防治措施了,简单地说,目前有关空调系统方面的改进,大多着重降低能源消耗、噪音、人性化控制、气氛改造、除湿、净化空调空间等,尤其是当大家在热切关注空调空间内的空气净化事宜时,往往忽略了由空调空间或作业空间(如工厂、养鸡场....)内排放出去污浊空气对环境的影响。事实上,人们虽然利用了一些滤材或其它方法而获得洁净的空调空间,但因空调空间内所发生的灰尘、纤维及其它游离杂质等,也随空调的运作而排至外面,由于土地高度的利用,建筑物密度大增,所谓大楼的新鲜空气抑或工(产)业制程所引入的新鲜空气,往往是引进被排出的污浊空气,而形成二次公害污染成为空气污染的来源之一,像这种较为无形的潜在污染,随着空调技术的发达及普遍运用,实不得不予以正视;为防止二次公害污染,于是有专利案号第86215265号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省能装置的产生,其主要结构是在一风箱本体的上半部设一排气风道,其内装有一可渗水性滤气管排,而下半部为一进气风道藉由一隔板与上半部区隔,其内设有一储水箱、一冷水热交换管排及一送水泵,另于风箱本体的一侧设有一自然对流管排及风门,通过所述渗水性滤气管排将室内污浊空气的杂质留存过滤及产生吸热效果后由风门排出,而室外空气也通过所述风门进入所述冷水热交换管排的降温后排入室内,然而这种结构所排出热空气的上侧风门与吸入室外空气的下侧风门是仅通过一隔板紧临相隔,故容易将上侧风门所排出的热空气经由下侧风门直接被吸入所述装置内,如此其省能效能则大打折扣,此为所述现有装置的一大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净化空气品质、提高节能效果及安装便利的水全热交换能量回收机,由此改善环境空气及节省能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第一机体及一第二机体,而所述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是采分离式配置,并以管路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其内部设有一第一风道、一水蒸发装置及一第一热交换盘管,且其一侧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所述第二机体,其内部设有一第二风道、一冷水热交换管排及一第二热交换盘管,且其一侧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包括一第一机体及一第二机体,而所述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是采分离式配置,并以管路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其内部设有一第一风道、一水蒸发装置、一第一热交换盘管及一第一辅助水蒸发装置,且其一侧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所述第二机体,其内部设有一第二风道、一冷水热交换管排、一第二热交换盘管及一第二辅助水蒸发装置,且其一侧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水蒸发装置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水蒸发装置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水位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水位控制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一;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2、3水全热交换能量回收机;21、31第一机体;210、310第一风道;211、311、211’水蒸发装置;212、312盛水盘;213、313第一热交换盘管;214、314第一风扇马达;215渗水盘;216喷水头;22、32第二机体;220、320第二风道;221、321冷水热交换管排;2211冷水入水端;2212冷水出水端;222、322第二热交换盘管;223、323第二风扇马达;23第二泵浦;24、363、373、24’水位控制装置;25第一泵浦;35泵浦;361第一辅助水蒸发装置;371第二辅助水蒸发装置;364、374泵浦;L1、L2、L3、L4、L5、L6、L7管路;I室内侧;O室外侧;W水气。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全热交换能量回收机2,其主要是包括一第一机体21及一第二机体22,而所述第一机体21及第二机体22是采用分离式配置,并以管路相互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机体21,其内部设有一第一风道210、一水蒸发装置211及一第一热交换盘管213,且其一侧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214一水蒸发装置211,是具有水蒸发过滤效果的装置,其一端是经管路L2连通至所述第二机体22的冷水热交换管排221的冷水出水端2212,所述水蒸发装置211底部则设有一盛水盘212,所述盛水盘212的一侧经管路L1外接一水位控制装置24及一第一泵浦25,并连通至第二机体22的冷水热交换管排221的冷水入水端2211;一第一热交换盘管213,其是通过管路L3、L4连通所述第二机体22,并在管路L3上设有一第二泵浦23;一第一风扇马达214,是推送空气流动的输送装置;所述第二机体22,其内部设有一第二风道220、一冷水热交换管排221及一第二热交换盘管222,且其一侧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223一冷水热交换管排221,其内部具有一热交换管排,其一端为一冷水入水端2211,另一端为一冷水出水端2212,通过管路L1、L2连通所述水蒸发装置211;一第二热交换盘管222,其是藉由管路L3、L4连通所述第一机体21的第一热交换盘管213,使其形成一封闭循环的管路,并在管路L3上设有一第二泵浦23;一第二风扇马达223,是为推送空气流动的输送装置;如上所述结构,当冷气循环时(如图1所示),室内侧I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风扇马达214的抽送排于室外侧O,空气流经所述第一机体21的第一风道210内的水蒸发装置211时,空气中的杂质经由其水蒸发过滤,会将空气中的杂质集中沉淀于盛水盘212上,加上水蒸发装置211上的蒸发效应对空气形成水蒸发的吸热作用,使水温及空气温度获得降低效果,低温的水恰可经由管路L1流到第二机体22,提供室外侧O空气进入第二机体22的冷水热交换管排221时,供应预冷降温所需的冷能(热移转),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如前所述,经过水蒸发装置211温度降低的后的空气,会由第一风道210再流经第一热交换盘管213,所述第一热交换盘管213是由多数的管排组成,其内装有循环介质(如水、冷媒等),使得所述第一热交换盘管213的循环介质因热交换作用,让经此第一热交换盘管213的空气产生吸热升温效果,由此使室内侧I排出的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全热交换能量回收机,其包括一第一机体及一第二机体,而所述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是采分离式配置,并以管路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其内部设有一第一风道、一水蒸发装置及一第一热交换盘管,且其一侧设有一第一风扇马达;所述第二机体,其内部设有一第二风道、一冷水热交换管排及一第二热交换盘管,且其一侧设有一第二风扇马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国亮翁靖茹
申请(专利权)人:煜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