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国辉专利>正文

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20992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包括外壳、热交换器、浊风风机和新风风机。外壳浊风进口、外壳浊风通道、换热浊风进口、浊风换热流道、换热浊风出口依次连通形成浊风风道;换热新风进口、新风换热流道、换热新风出口、外壳新风通道、外壳新风出口依次连通形成新风风道;浊风风道与新风风道相隔绝。通过在换热浊风进口和外壳浊风进口之间设置机芯隔板,并且将浊风风道与新风风道经外壳的两侧进行加长布置,延长了浊风风机与新风风机通往外壳浊风进口与外壳新风出口的距离,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浊风风机与新风风机噪声对室内的影响,降低了噪声污染、更加的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换气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室内外空气热交换及通风换气的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些室内的场合(例如一些卧室、客厅、办公室等)需要进行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一些常规的做法是直接引入新风,并排出室内的浊风。在室内的浊风被排出时,往往会带走室内的冷气或热量,造成室内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增加室内的空调的负荷,消耗能量。为此,出现了一些应用于室内的节能通风换气的装置,通常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内的换热芯体。并且在外壳上安装风机,来驱动空气流动,经过换热芯体进行热交换,以实现热量的回收利用。由于现在的节能通风换气的装置大多采用叉流换热芯体,热回收效率较低,且没有很合理利用有限的机器空间进行减噪,这样的话,风机的噪声通过浊风进口与新风出口直接进入到室内,造成室内的噪声加大,不利于室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热回收率、且能够有效降低噪声的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包括中空的外壳,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热交换器、浊风风机和新风风机;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相互隔绝且交替相邻的浊风换热流道和新风换热流道、与所述浊风换热流道接通的换热浊风进口和换热浊风出口、与所述新风换热流道接通的换热新风进口和换热新风出口 ;所述浊风风机安装在与所述浊风换热流道相对的位置处、所述新风风机安装在与所述新风换热流道相对的位置处; 所述外壳两侧设有相隔绝的外壳新风通道和外壳浊风通道,所述外壳新风通道与所述换热新风出口接通、而所述外壳浊风通道与所述换热浊风进口接通; 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与所述外壳新风通道接通的外壳新风出口、以及与所述外壳浊风通道接通的外壳浊风进口 ;并且在所述换热浊风进口与外壳浊风进口之间设置有将两者隔开的机芯隔板; 所述外壳浊风进口、外壳浊风通道、换热浊风进口、浊风换热流道、换热浊风出口依次连通形成浊风风道; 所述换热新风进口、新风换热流道、换热新风出口、外壳新风通道、外壳新风出口依次连通形成新风风道; 所述浊风风道与所述新风风道相隔绝。在本专利技术的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中,所述换热芯体为逆流换热芯体;所述逆流换热芯体倾斜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换热浊风进口设置在所述逆流换热芯体的一侧下部、所述换热浊风出口设置在所述逆流换热芯体的顶部; 所述换热新风进口设置在所述逆流换热芯体的另一侧上部、所述换热新风出口设置在所述逆流换热芯体的底部。在本专利技术的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中,所述浊风风机为蜗壳风机组,设置在所述换热浊风出口位置处,所述浊风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换热浊风出口连通、所述浊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设有浊风排风管; 所述新风风机为蜗壳风机组,设置在所述换热新风出口位置处,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换热新风出口连通、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外壳新风通道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中,所述外壳设有与所述换热新风进口连通的壳体新风进口,所述壳体新风进口连接有新风进风管,并与所述浊风排风管并列设置; 所述新风进风管的进口与所述浊风排风管的出口错开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中,在所述新风进风管和所述浊风排风管设有可转动的挡板、以及驱动所述挡板转动开放或关闭所述新风进风管和所述浊风排风管的驱动电机。在本专利技术的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中,所述换热新风进口的位置处还设有过滤器。在本专利技术的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中,所述外壳内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竖向隔板形成两侧通道,并在两侧通道内设置与所述第一竖向隔板垂直的第二竖向隔板形成前后设置的、相隔绝的所述外壳新风通道和外壳浊风通道; 所述外壳浊风通道在所述第一竖向隔板上设有被所述机芯隔板隔开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外壳浊风进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换热浊风进口相连通; 所述外壳新风通道在所述第一竖向隔板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隔绝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换热新风出口连通;所述外壳新风通道在所述第二竖向隔板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外壳新风出口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中,所述外壳包括相扣合的面壳和底壳;所述外壳浊风进口设置在所述面壳的下部,并设有过滤网,所述外壳新风出口设置在所述面壳的上部两侧。在本专利技术的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中,所述面壳包括可拆卸拼装的面板和面框;所述面框的内侧设有转轴,所述换热芯体的下部侧壁设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挂孔。在本专利技术的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中,所述蜗壳风机组包括两个相对称的蜗壳风机。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换热浊风进口和外壳浊风进口之间设置机芯隔板,并且将浊风风道与新风风道经外壳的两侧进行加长布置,延长了浊风风机与新风风机通往外壳浊风进口与外壳新风出口的距离,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浊风风机与新风风机噪声对室内的影响,降低了噪声污染、更加的实用。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I是本专利技术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面壳的内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中空的外壳10,在该外壳10内安装有热交换器、浊风风机20、新风风机30等。可用于需换气的室内空间,例如卧室、客厅、办公室等等。新风源可以为室外的任意空间或者其他能够提供新风场合,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实现对室内的换气。当然,室内的浊风也可以直接排放到室外空间中,只要避免被重新吸入即可。 该外壳10可以包括面壳11和底壳12,该面壳11和底壳12扣合构成中空的外壳10,以供热交换器、浊风风机20、新风风机30等安装于其内。在本实施例中,该面壳11的下部正面位置处设置有外壳浊风进口 13,室内浊风经该外壳浊风进口 13进入;而在面壳11的上部两侧设置外壳新风出口 14,外界新风从该外壳新风出口 14进入室内。可以理解的,该外壳10还设有壳体浊风出口、壳体新风进口等,分别与热交换器的换热浊风出口和换热新风进口配合。如图所示,该面壳11由面板111和面框112两部分拼装而成,其连接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方便拆卸的连接结构,从而方便热交换器等的安装、检修等。可以理解的,该面壳也可以为一整体、或更多个部分拼装形成。该外壳浊风进口 13设置在面板111的下部,而外壳新风出口 14设置在面框112的两侧。当然,该外壳浊风进口 13和外壳新风出口 14的位置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进行调整;面壳11和底壳12的结构形式、形状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外壳浊风进口可以设置在面框的两侧或底部,而面板正面的外壳浊风进口可以保留或者删除,当删除面板正面的外壳浊风进口时,机芯隔板可以直接为第一竖直隔板,取消第一通孔即可。进一步的,在该外壳浊风进口 13位置处,还可以设置防尘网15,起到过滤进入换热芯体40的浊风。请同时参阅图3,该面壳11和底壳12的两侧同时设有第一竖直隔板16,将外壳10内的两侧隔离形成两侧通道,并且在两侧通道内设置第二竖直隔板17,形成前后设置的、相隔绝的外壳新风通道18和外壳池风通道19。第一竖直隔板16可以与面壳11、底壳12 —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外壳,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热交换器、浊风风机和新风风机;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相互隔绝且交替相邻的浊风换热流道和新风换热流道、与所述浊风换热流道接通的换热浊风进口和换热浊风出口、与所述新风换热流道接通的换热新风进口和换热新风出口;所述浊风风机安装在与所述浊风换热流道相对的位置处、所述新风风机安装在与所述新风换热流道相对的位置处;所述外壳两侧设有相隔绝的外壳新风通道和外壳浊风通道,所述外壳新风通道与所述换热新风出口接通、而所述外壳浊风通道与所述换热浊风进口接通;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与所述外壳新风通道接通的外壳新风出口、以及与所述外壳浊风通道接通的外壳浊风进口;并且在所述换热浊风进口与外壳浊风进口之间设置有将两者隔开的机芯隔板;所述外壳浊风进口、外壳浊风通道、换热浊风进口、浊风换热流道、换热浊风出口依次连通形成浊风风道;所述换热新风进口、新风换热流道、换热新风出口、外壳新风通道、外壳新风出口依次连通形成新风风道;所述浊风风道与所述新风风道相隔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辉林东腾郭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曾国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