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扭转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8145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动扭转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与内壳,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设有装满粘性液压剂的粘性液腔,并设有控制粘性液压剂周向转动的控制阀,所述内壳上还设有振动信号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振动信号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阀通讯连接。控制阀控制粘性液压剂的周向循环流动,并通过振动信号传感器来获得开启主动减振的条件,控制器控制控制阀实现主动减振的时机,这样在开启控制阀时,通过粘性液压剂的粘滞阻尼减振效应可有效减小扭转振动;在关闭控制阀时,可以避免粘性液压剂的相对流动,降低动力损失。

An active torsional dam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扭转减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减振
,具体地指一种主动扭转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扭振问题是由于汽车发动机在某转速下的有着较大扭矩波动,进而导致的传动系统转速剧烈波动,从而造成了车内的轰鸣或剧烈振动的现象出现,此问题一值为在汽车开发过程中的常见NVH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传统方式主要有由下几点:1、降低汽车离合器刚度,增加离合器阻尼,以此减缓和衰减发动机的转速波动幅值;2、在传动系统中添加弹性联轴器,通过橡胶压缩拉伸进行,降低扭转方向的振动;以上解决方式主要存在的以下几点问题:方式1中降低离合器刚度,固然能够改善发动机扭转振动,但同时会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方式2中弹性联轴器中的橡胶在大扭矩工况下的可靠性较差,在传动系统中添加弹性联轴器伴随可靠性风险,同时会对传动系统增加一些负面模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主动控制减振时机、降低动力损失的主动扭转减振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动扭转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与内壳,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设有装满粘性液压剂的粘性液腔,并设有控制粘性液压剂周向转动的控制阀,所述内壳上还设有振动信号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振动信号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阀通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壳内设有控制装置腔,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振动信号传感器位于控制装置腔内。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振动信号传感器之间还通讯连接有信号处理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控制阀还电性连接有电源。进一步地,所述振动信号传感器为振幅频率传感器或转速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侧沿外壳的轴向设有多个外壳凸起,所述内壳的外侧沿内壳的轴向设有多个内壳凸起,多个所述外壳凸起和多个所述内壳凸起均在周向上对应间隔设置,所述控制阀位于外壳凸起和内壳凸起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的两端通过端部法兰固定连接,所述端部法兰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控制器通讯连接的数据接口以及与电源电性连接的电源接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主动控制减振时机、降低动力损失。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减振装置的外壳与内壳之间设置控制阀来控制粘性液压剂的周向循环流动,并通过振动信号传感器来获得开启主动减振的条件,从而通过控制器来控制控制阀实现主动减振的时机,这样在开启控制阀时,通过粘性液压剂的粘滞阻尼减振效应可有效减小扭转振动;在关闭控制阀时,可以避免粘性液压剂的相对流动,降低动力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主动扭转减振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主动扭转减振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外壳1、外壳凸起101、粘性液腔2、内壳3、内壳凸起301、控制装置腔4、端部法兰5、数据接口501、电源接口502、控制阀7、振动信号传感器8、信号处理器9、控制器10、电源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它们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2所示,一种主动扭转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与内壳3,外壳1与内壳3之间设有装满粘性液压剂的粘性液腔2,并设有控制粘性液压剂周向转动的控制阀7,内壳3上还设有振动信号传感器8和控制器10,控制器10的信号输入端与振动信号传感器8通讯连接,控制器10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阀7通讯连接。这样,控制阀控制粘性液压剂的周向循环流动的开启与关闭,通过振动信号传感器来获得开启主动减振的条件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控制阀实现控制主动减振的时机,这样在开启控制阀时,通过粘性液压剂的粘滞阻尼减振效应可有效减小扭转振动;在关闭控制阀时,可以避免粘性液压剂的相对流动,降低动力损失。上述技术方案中,内壳3内设有控制装置腔4,控制器10和振动信号传感器8位于控制装置腔4内。控制器10与振动信号传感器8之间还通讯连接有信号处理器9,控制器10和控制阀7还电性连接有电源11,其中振动信号传感器8为振幅频率传感器或转速传感器。由于当发动机的转速达到某个数值以及附近时存在巨大的扭矩波动,会造成振动超标。这样,当振动的振幅或者频率达到设定范围或者发动机的转速达到设定的范围区间时,振动信号传感器会将数值传输给信号处理器进行判断然后将结构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控制阀进行开启,粘性液压剂与外壳的内壁以及内壳的外壳之间存在着相对摩擦,传动系统旋转动能转化为热能,以此降低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幅值。当振动的振幅或者频率没达到设定范围或者发动机的转速没达到设定的范围区间时,控制阀关闭,这样避免了在无需减振的情况下,因为粘性液压剂与外壳、内壳的相对摩擦而造成动力性能损失。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壳1内侧沿外壳1的轴向设有多个外壳凸起101,内壳3的外侧沿内壳3的轴向设有多个内壳凸起301,多个外壳凸起101和多个内壳凸起301均在周向上对应间隔设置,控制阀7位于外壳凸起101和内壳凸起301之间。这样,可以减小控制阀的控制截面积,且将粘性液腔在周向上隔成多个腔,在控制阀关闭时,进一步抑制粘性液压剂的相对流动,减小动力性能损失。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壳1与内壳3的两端通过端部法兰5固定连接,端部法兰5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控制器10通讯连接的数据接口501以及与电源11电性连接的电源接口502。这样,通过电源接口可以给电源充电,通过数据接口可以给控制器输入振动超标的数值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扭转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与内壳(3),所述外壳(1)与内壳(3)之间设有装满粘性液压剂的粘性液腔(2),并设有控制粘性液压剂周向转动的控制阀(7),所述内壳(3)上还设有振动信号传感器(8)和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的信号输入端与振动信号传感器(8)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10)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阀(7)通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扭转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与内壳(3),所述外壳(1)与内壳(3)之间设有装满粘性液压剂的粘性液腔(2),并设有控制粘性液压剂周向转动的控制阀(7),所述内壳(3)上还设有振动信号传感器(8)和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的信号输入端与振动信号传感器(8)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10)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阀(7)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扭转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3)内设有控制装置腔(4),所述控制器(10)和所述振动信号传感器(8)位于控制装置腔(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动扭转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0)与所述振动信号传感器(8)之间还通讯连接有信号处理器(9),所述控制器(10)和所述控制阀(7)还电性连接有电源(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伸翼邓峰刘利平侍守闯孙亚坤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